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前景(分子诊断行业技术特点及产业链特征分析)

作者:药链圈一、行业特点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放大,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含量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检测对象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并以核酸为主。从行业的技术生命周期看,相较于发展成熟的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分子诊断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是IVD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血液筛查、遗传性疾病和伴随诊断等领域。

从技术发展阶段上看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基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遗传病诊断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出现将分子诊断技术推向更精准、更高效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基于基因芯片的多指标、高通量基因检测时期;第四阶段是基于基因测序技术在NIPT(无创产前筛查)、伴随诊断和癌症早筛等领域的应用。

二、主要技术领域及市场规模

2019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25%,主要技术领域包括基因测序、PCR和分子杂交技术等。

(一)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技术包括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法)、第二代高通量测序(NGS)及三、四代测序,其中一代测序的成本过高、通量较小不适于商用,但由于其高达99.99%精确度,目前仍应用于科研领域。二代NGS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当前市场主流,自2005年以来快速发展,并凭借其高通量、准确度高、可以多重检测、所需样本量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检测成本远远低于一代测序,但精确度相对较低。应用方面,NGS在NIPT领域的应用最为成熟,在癌症早筛和个体化用药等领域前景广阔。三代单分子测序和四代纳米孔测序,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

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前景(分子诊断行业技术特点及产业链特征分析)(1)

图:基因测序技术的主要类型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基因测序是未来分子诊断的主流发展方向,潜力诊疗领域包括癌症早筛、产前筛查、传染病和遗传病等四大领域,其潜在市场空间分别可达1000亿、200亿、105亿、50亿。2019年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测序仪的国产化率为33%,其中llumina和赛默飞占据国内67%的测序仪市场,而试剂的国产化率则不足5%,诊断服务方面,由于市场准入限制,以国内公司为主。

(二)PCR技术

PCR领域检测试剂的上市产品数量最多、技术应用最成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及时方便等优点,短期内仍是分子诊断的主流技术平台,同时也是医院对传染病诊断的“金标准”。PCR技术主要包括基本被淘汰的第一代定性PCR 技术、市场应用主流的第二代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和处于技术导入期的第三代数字PCR(dPCR)技术。其主要的技术原理是利用DNA 聚合酶(如Taq DNA 聚合酶)在体外条件下,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 片段合成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 大幅扩增,广泛应用于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研究、医学诊断、法医学和农业科学等)、血站核酸检测、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和临床核酸检测等领域。

2019年市场规模45亿元,其中试剂市场的国产化率约70%,国产产品数量多、产品线重合度高,尤其是优生优育、性传播疾病和HPV检测领域竞争激烈,仅已上市的竞争企业就有达安基因、艾德生物、凯普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透景生物和圣湘生物等7家。仪器的国产化率约20%,赛默飞、Bio-Rad、罗氏等外资企业占据国内80%的市场。

(三)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领域的技术最为成熟,2019年市场规模45亿元,试剂的国产化率约70%,国内龙头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检测HER-2 基因状态的金标准,目前在大多数省份和地区已经纳入医保。FISH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主要用于指导肿瘤靶向药物使用、肿瘤预后、肿瘤疾病分型诊断等领域,其技术原理是利用荧光特定标记的已知序列的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精准定量定位,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可在组织上原位检测等优点,但是检测费用高、操作繁琐、耗时长、且检测结果存在主观性,当前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病毒检测、实体肿瘤、血液肿瘤等。

2.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技术又称DNA 微阵列技术,在我国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于消费级基因检测(如微基因的WeGene 检测个人基因检测产品)、病毒分型、耐药突变位点检测、遗传基因和肿瘤基因检测等领域。技术原理是通过杂交测序的方法,将大量已知DNA 序列做成探针,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与标记样品分子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样本序列信息,可以实现对大量目标基因同时进行检测,具有通量高、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准确性高等优点,但是灵活度低,只能检测已知基因。

三、上市企业

分子诊断领域企业2017年以后上市进程加快,上市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比重超70%。从企业主体分布区域看,北京、广东和上海的分子诊断企业最多,占比超过总量的70%。从企业成立时间看,80%的企业成立于2000年后,其中33%的企业成立于2010年后。

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前景(分子诊断行业技术特点及产业链特征分析)(2)

图:分子诊断领域主要上市企业

数据来源:药链圈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