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看的十本童书(这份优秀少儿书单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不是把孩子的心灵看成一张可以随意涂改的白纸,而是当成一颗饱满的种子。
面对一个如此复杂多变的世界,孩子们应该到哪里去寻找认识世界的钥匙?我们应该把一种怎样的文学阅读带给下一代?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勾勒出文学的新生?这是每一代孩子的命题,也是每一代家长的命题。
六一儿童节将至,南方人物周刊特推出《文学童真力:孩子需要怎样的阅读和写作》封面专题。以下为专题的本刊编辑部文章和专家推荐书目。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本刊编辑部
在漫长的汉语言传统里,作文能力往往被视为知识分子最为综合的能力,也是筛选人才的决定性指标。在古代,士子们往往通过一篇精彩的策论就可以金榜题名,得到重用。国家的统治者和选拔者相信,一个人的道德、才能、学养、见识和人品,一个人是否具备文韬武略和治国安邦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写文章来测试。
在崇尚多元学科融合的今天,教育者也不约而同地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语文”的时代。“大语文”时代并不仅仅是说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而是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一门最大程度打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语文能力,对应着沟通和融合多个学科的能力,语言逻辑的背后是思维逻辑,对我们认识世界、表达观点、锻造心智、解决问题……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反观中国少年儿童的文学能力,情况并不乐观。《南方周末》曾经举办“笔尖上的少年”征文大赛,在全国征集到近八万篇征文,但这些作文的质量却令评阅的作家和老师们感到遗憾: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极少,大量作文都存在假大空的问题,八股气的结构,程式化的美文,学生们习惯了套路,却忘记了真我。
作为诗经楚辞汉赋的故乡、唐诗宋词元曲的国度,中国向来值得自傲的文学传统是在哪里失却了它的巅峰?我们能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寻找和唤回吗?
这已经是一门全新的功课了。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新的沟通秩序,新的呈现方式。所有的家长,都必须学习如何跟电子娱乐去抢夺孩子的注意力。儿童读物层出不穷,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却正在消退;网络流行语日新月异,但儿童语言的纯洁性却正经受挑战。
动物所处的进化程度愈高,儿童期就愈长。漫长的童年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早已发现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所占据的作用。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幼年时期进入性格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逐渐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一个人在以后所掌握的一切总是不如他在童年时期所掌握的东西更为深刻。”
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也因此显现出来,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不是把孩子的心灵看成一张可以随意涂改的白纸,而是当成一颗饱满的种子。儿童文学要做的,并不是“一张白纸好作画”的说教灌输,而是激活这颗种子的潜在生命力,成为种子所需的养料。儿童时期本身具有珍贵的不可替代性,它不仅仅是为了成人期而存在的低配版,也不是成年生活的未完成品。
“文学”首先是“人学”,儿童文学亦如此,它应该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去解放和发展儿童,保持和丰富孩童天性中可贵的品质。面对一个如此复杂多变的世界,孩子们应该到哪里去寻找认识世界的钥匙?我们应该把一种怎样的文学阅读带给下一代?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勾勒出文学的新生?这是每一代孩子的命题,也是每一代家长的命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