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蒂纳哲学 世界哲学史施杜里希

施蒂纳哲学 世界哲学史施杜里希(1)

卡尔·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特里尔,父亲是律师,也是一个犹太教徒,卡尔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同全家改信了新教。年轻的马克思先是在波恩大学读法律,后来又转至柏林大学,但是与此同时,他也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他的博士论文(耶拿1840/1841年)就是关于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这个主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当无可争辩的哲学大师黑格尔死后,德国哲学的状况与亚里士多德死后希腊哲学的状况非常相似。哲学发展到这样一个最高的而且看似已经到达终结的阶段,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在这篇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后来的思想发展已经初露端倪。

可是,马克思一开始就根本不可能潜心于学术研究,因为那时他已经明显地倾向于黑格尔左派,所以他非常向往的学术生涯的大门就向他关闭了。当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上台执政以后(1840年),德国就出现了一种反黑格尔主义的倾向。马克思成了一名记者,并于1842年升任科隆一家左翼资产阶级民主刊物《莱因报》的主编。当局对该报的持续不断地审查迫使马克思辞去了这一职位。他决定流亡,在此以前他与年轻的女友燕妮·冯·维斯特法伦结了婚,她出身于普鲁士贵族家庭,她的哥哥后来成了普鲁士的内政部长。

马克思首先在巴黎生活,并在那里出版了《德法年鉴》。在该刊的第一期上,马克思发表了《黑格尔右派哲学批判》一文。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一生,还成了并肩战斗的同盟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是一个纺织厂厂主的儿子,和马克思一样,起初他也是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后来成了马克思最亲密的合作者。在恩格斯的支持下,马克思在几十年的流亡生活中才得以继续他的科学研究工作。

由于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追逼,马克思从巴黎辗转前往布鲁塞尔。在这里,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讨论费尔巴哈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思想。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德国思想家马克斯·施蒂纳(1806—1856)的学说。施蒂纳在他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极力为一种极端个人主义作辩解。此外,马克思在布鲁塞尔还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蒲鲁东展开辩论,马克思用《哲学的贫困》(1847年)讽刺性地回应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期间主要还是比以前更积极地投入到国际政治运动之中去了。他们加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受其委托,他们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后来成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福音书。

德国的1848年革命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迁往科隆,他们在这里主编《新莱因报》长达一年之久。革命失败后,马克思被送上了法庭,后又获释,但是重新遭到驱逐。他返回巴黎,但是继续遭到驱逐,不得不前往伦敦。他一直在那里生活,直到最后去世。

记者生涯和现实政治把马克思带到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之中,于是,他就开始系统地研究国民经济学。1859年,马克思发表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的第一项伟大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本书的思想内容后来又写进了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的第一卷,马克思在1867年才最后完成这本著作。在此期间,所谓的第一国际成立了。马克思是这一组织的精神领袖。第一国际的组织工作以及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使得马克思不可能再继续完成另外两卷书的写作。马克思于1883年在伦敦去世。恩格斯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

施蒂纳哲学 世界哲学史施杜里希(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