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好姻缘指什么(浅谈红楼梦中婚俗礼仪)

清代的民间婚俗与宋代,乃至汉唐是一脉相传的,实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家长包办的婚姻制度。《红楼梦》中的婚俗,便是清代民间婚俗典型的反映,以及形象的缩影,是我国婚姻史真实历史的写照。本期漫谈古礼,我们来聊聊《红楼梦》中的婚俗礼仪。

《红楼梦》中的婚俗,首先包括了一整套订婚的礼仪。八十二回黛玉想的:“父母死得久了,和宝玉尚未放定,这是从那里说起?”这里的“放定”便是举行订婚所应履行的一种礼节,也可说是一种订婚的手续。何谓“放定”?放定便是男方首先给女方送去聘礼。表示双方都肯定了婚约。“放定”和九十六回说的“过礼”似不大一样,九十六回贾母说得“即挑了好日子,按着咱们家分儿过了礼。赶着挑个娶亲日子”,这里说得“过礼”,也应包括女方对男方的回赠表示肯定婚约。因此,“过礼”包括“放定”,但“放定”却不包括“过礼”,它只是“过礼”的一部分。

从《红楼梦》中的婚俗可见,“过礼”是一个转折,“过礼”尚须经过先后两道程序,才能过渡到婚配阶段:

“泥金帖子”

泥金原是一种用金末金屑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古时广泛用于书画、涂饰笺纸、镧刻髹漆等。到了清代发展到用泥金帖子写订婚信。《红楼梦》九十七回称作“泥金庚帖”。薛姨妈“便叫薛蚪:’办泥金庚帖,填上八字,即叫人送到琏二爷那边去,还问了过礼的日子来,你好预备。’”可见,所谓“泥金庚帖”就是用泥金笺写的庚帖,上面写上女方订婚者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史略等事。从薛家给贾家发的泥金庚帖可知,这是在男女双方订约后,男方先“放定”,女方便发“泥金庚帖”表示赞同,这是使婚约更趋巩固的一个前进的步骤,是迫近结婚的一个女方主动的表示。

《红楼梦》九十七回所记,只是在“放定”后,女方回复了一道“泥金庚帖”,而宋代是三道帖子,男方最初一个草帖,遂后男女双方各有一道定帖。年代越近、定婚的手续越简化,结婚仪式也这样,逐步简化是古往今来婚俗发展的特点。

发“通书”

男方接到女方发来的“泥金庚帖”以后,便要发“通书”了。男方发“通书”是南方的称呼,根据道光年间瓮斋老人《乡言解颐》记述的北京婚俗,北方称“通书”为“通信”,“谓纳吉日通信,又日送吉期。”(卷三人部)既然是“送吉期”,它的目的,便是通知女方结婚的确实日期,因此,“通书”便是确定迎娶日子的帖子。九十七回对贾琏给薛姨妈“通书”经过的细节作了生动的描绘:次日贾琏过来,见了薛姨妈,请了安,便说:“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过来回姨太太,就是明日过礼罢。只求姨太太不要挑饬就是了。”说着,捧过通书来。薛姨妈也谦逊了几句,点头应允。贾琏赶着回去回明贾政。由此可见,发“通书”是在接到“泥金庚帖”之后进行的。

男方发了“通书”以后,才进行“过礼”的步骤将男方赠礼送到女方去,妆扮新娘,准备举行婚礼,来“亲迎”,《乡言解颐》云:“谓亲迎则日大娶”,《乡言解颐》曾总结订婚阶段的婚俗说:“礼自纳采、纳吉、亲迎,而婚姻成。”

红楼梦好姻缘指什么(浅谈红楼梦中婚俗礼仪)(1)

纳采

订婚的聘礼,即下的彩礼,又日纳采,“乡人谓纳采日下定,又日下茶。”(《乡言解颐》)是有讲究的。彩礼中间必须包括“羊酒”。羊与酒本来是古代一般用来作赏赐、馈赠或庆贺的礼物,或是一般的祭品。但到了清代,订婚之喜也用羊酒了,作为一种特殊的礼节。贾宝玉与薛宝钗订婚,贾家给薛家下了彩礼,九十七回描述道:“鸳鸯等忍不住好笑,只得上来一件一件的点明给贾母瞧,说:’这是金项圈,这是金珠首饰,共八十件。这是妆蟒四十匹。这是各色绸缎一百二十匹。这是四季的衣服共一百二十件。外面也没有预备羊酒,这是折羊酒的银子。”这说明预备羊酒是彩礼中必具的食品,即使不预备,也要象贾家那样,专门将羊酒折合成银子,因为羊酒一直是作为喜庆的象征。

《红楼梦》中的婚俗,除了对订婚的风俗,和举行婚礼的风俗作了真实的描绘和细致的记载,还对因男女结婚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记载了一整套清代民间婚后的风俗习惯,充分的表现了《红楼梦》中婚俗的丰富性。

上头

第二十回晴雯提到的“上头”便是清代民间女子婚后的一种风俗。古代女子十五岁即到成年,开始用簪束发,簪即笄,叫及笄,笄年。浴曰:上头。《仪礼·士昏礼》曰:“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可见,一束发“上头”,便表示能“许嫁”了,所以梁文帝《和人渡水》诗云:“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花蕊夫人的《宫词》曰:“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因此,久而久之,束发上头便成了已婚的象征,到了清代,女子一结婚便首先来梳发髻,成了风俗习惯,就如同现在姑娘一结婚便剪了辫子烫头发一样。

开脸

《红楼梦》第十六回说的:“谁知就是上京来买的那小丫头,名叫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这种风俗便是:女子出嫁后,便用棉线绞净了脸上的汗毛,修齐了自己的鬓角,俗谓“开脸”,表示自己已经结婚。

堂客

《红楼梦》十一回中把“堂客”指为妇女者,例如:第十五回说:“里面的堂客皆是凤姐接待”;第七十一回说:“贾母八旬大庆,宁荣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把“堂客”指妇女。不过,女子婚后,在清代便普遍地被称为堂客了,不止是《红楼梦》中这样说,连《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也说:“我到家叫我家堂客同他一说,管包成就。”第二十七回也说:“仍旧叫我堂客家送与他”。因此,《红楼梦》中把婚后妇女称为“堂客”,并不鲜见,乃是民间习惯上的称呼。

红楼梦好姻缘指什么(浅谈红楼梦中婚俗礼仪)(2)

内人

《红楼梦》中十分强调把妻子称为“内人”。第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有一节对话。“凤姐笑道: ‘妈妈你放心……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说着满屋的人都笑了。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原故,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家两句罢了。’凤姐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的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短短一段对话,一连用了三个“内人”,“内人”指妻子,从先秦以来是一种正式婚俗的称呼,《祀记·檀弓下》便说;“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内人”指妻子,即便从此而来,看来称“内人”为官方所认可,但在民间却有另一种称呼,便是《红楼梦》十六回称香菱为“房里人”,与“内人”同意。

冢妇

清代女子如果下嫁的男子是这一家的嫡长子,她作为他的妻子,便被人称作“冢妇”了。第二十六回有此记述:“邢夫人虽说是冢妇,仗着’悲戚为孝’四个字,倒也都不理会。王夫人落得跟了邢夫人行事,余者更不必说了。”邢夫人是嫡长子之妻,故被称之为“冢妇”。“冢妇”之说,来源久矣。先秦的宗法即称嫡长子之妻为“冢妇”,非嫡长子之妻为“介妇”。《礼记·内则》云;“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这种古老婚俗的称谓,表明《红楼梦》中民俗知识的深渊。

陪房

清代女子结婚,如果家庭有经济能力,随嫁带去身边的男仆女仆,或丫环,这些仆人便被称作“陪房”。这也是一个婚俗的称呼。例如,第六回狗儿对刘姥姥说:“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种说法直至民国年间也听见老年人这么说过,但它是清代的一个婚俗称呼,进入民国年间便逐渐消逝了。

通房

清代的女子如果成为富人的丫环,其身体便属于主人了。这样的丫环如果被主人强迫同居,便被称做“通房”(或“收房”)。虽然实际上是小老婆(“妾”)但并不是正式的妾,地位不仅低于姨娘,也低于不是丫环的“妾”。第六回写到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知凤姐未下来,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可见,“收房”又称做“通房丫头”。这种婚俗流行于清代和民国年间,是女子受迫害的一种婚俗,是由于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产生的社会弊病之反映。

东床

清代的婚俗,不仅女子婚后称呼上有了变化,就是男子,做了“女婿”,也被娘家换了一个称呼,叫为“东床”。例如第二回冷子兴叹道:“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称女婿为“东床”的风俗习惯来自壬羲之一个传说。

红楼梦好姻缘指什么(浅谈红楼梦中婚俗礼仪)(3)

回门

清代的婚俗,女子结婚后三天回娘家,称为“回门”。例如一○八回云:“一日,史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请安。”史湘云回门,即指她出嫁三天回娘家的婚俗,新郎不陪伴她回来,“回门”指新娘个人。

回九

清代的婚俗。女子结婚后九天回娘家,称为“回九”,例如,在九十八回里对“回九”有渲染性的描绘,“话说宝玉见了贾政,回至房中,更觉头昏胸闷,懒待动弹,连饭也没吃。便昏沉睡去。……一连闹了几天,那日恰是回九之期,若不过去,薛姨妈脸上过不去,若说去呢,宝玉这般光景。贾母明知是黛玉而起,欲要告诉明白,又恐气生变。宝钗是新媳妇,又难劝慰,必得姨妈过来才好。若不回九,姨妈嗔怪。便与王夫人凤姐商议道:“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用两乘小轿叫人扶着从园里过去,应了回九的吉期,以后请姨妈过来安慰宝钗,咱们一心一计的调治宝玉,可不两全?,王夫人答应了,即刻预备。”

以上所引的这一段,一连用了三个“回九”,有很明显地运用“回九”婚俗作为引子,来结束宝黛悲剧的意图。其艺术构思的妙巧即在于,把握了“回九”婚俗的特征:婚后九天回娘家,新娘必得有新郎陪同前往,此是“回九”婚俗礼仪上的要求,是男方必须履行的手续。但是偏偏宝玉又昏昏沉沉的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两乘小轿叫人扶着”抬了过去。可见婚俗要求,即使男方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不满,不愿到女方去,父母可采取强迫手段,抬过去履行这种婚俗。

红楼梦好姻缘指什么(浅谈红楼梦中婚俗礼仪)(4)

总之,《红楼梦》中的婚俗表现了清代民间婚俗的全貌。我国的婚俗,时代越远,礼仪越繁,时代越近,日趋简单。清代的婚俗起着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红楼梦》婚俗可见,它与古代婚俗比较起来已有简化,但与现代婚俗比较起来仍见繁多。曹雪芹和高鹗透辟地了解清代民间婚俗,从大关目直至细节,均一并提及,全面运用清代婚俗来深化主题思想,展开矛盾冲突,结束悲惨的一页,时时紧扣住婚俗来表现这场悲剧,这种写法实在是艺术上的出新,使人感到新颖别致。从民俗学角度而言,它是清代婚俗的宝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