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推荐经典好书(小松读书会)


给年轻人推荐经典好书(小松读书会)(1)

五、六年前,在初二年级的学生中做了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先在年级中做了一个阅读问卷调查,除了看一看有多少学生有参加读书会的意愿,更主要的是了解一下每个有参与意愿的学生的阅读状况,最终选拔出二十名左右同学参加。

读书会差不多两周左右组织一次线下的读书活动,每次两小时左右。一年多时间里组织了近20次的活动。我对学生们说,虽然我们的读书会是老师自己来做的一个民间读书会,形式上是免费的,但不要因为免费就不珍惜。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为此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这是我们热爱的事情,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我们每一次都应该以最大的热情来参与。

因为这些确实都是极爱读书的孩子,阅读底子都很丰厚。所以尽管是放学后组织读书活动,每一次都是两个多小时,但经常是意犹未尽,觉得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每个主讲人和参与讨论的人,眼睛都是亮亮的,彼此的心灵是交融的,每一次都收获满满。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因为和学校活动冲突,原本要取消当周的读书会,但学校的活动改期,所以又临时通知读书会照常进行。一位女同学匆匆跑过来和我告假说因为爸爸已经开车来准备接她放学回家,所以很抱歉这一次活动不能参加了。

没承想过了几分钟,这位女同学又回来了,而且把她爸爸也带过来了。她说她爸爸听说今天有读书会活动,所以临时决定也要来参加我们的读书会。那一次读书会她爸爸和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从家长的角度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建议和启发。

从那时候起,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一个孩子是否爱阅读,除了学校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小家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这个同学后来曾写过一篇《记水寒老师》(直接点击链接可看原文)的文章,令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的良苦用心,能够得到学生的深刻理解,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梁实秋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的水平远远比不上梁实秋先生的老师“徐老虎”,我的这位学生暂时也还达不到梁实秋的水准,但我想这种师生之间心意相通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

推荐诸位去关注一下她的公众号“佳木”,她在自己的公众号中也发了这篇《记水寒老师》(直接点击链接可进入公众号“佳木”),有录音。通过她写的系列文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热爱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精神世界的塑造有多重要。

当年,我为这个读书会命名为“小松”。含义取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同名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读书会并没有持续下来,但当年这批参加读书会的同学都已经上高三了乃至大学了。他们已经散播或者即将散播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名校。我坚信,他们仍然会像小松一样,总有一天会成为凌云之木。而这其中,阅读带给了他们最重要的滋养。

现在是2020年初了,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要把小松读书会慢慢恢复起来。应该说,现在的环境比五、六年前更为艰难了,虽然不断有“得语文得天下”或者“得阅读得天下”的文章冒出来,但学生的学业负担更为沉重了,真正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恐怕很难再召集了那么多爱阅读的学生,每一两周大家一起享受快乐的阅读讨论的时光。但我计划从我所教的班级做起,当然这会比之前的读书会更其艰难,因为阅读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带着他们更快地进步;毫无阅读的兴趣,需要从头一点点地培养。这完全是难度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这一次,依然延续之前的“小松读书会”之名。但所蕴含的意义又比从前所用的杜荀鹤的诗更丰富了一些。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同名诗可以代表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我的思考。

小松

王建

小松初数尺,

未有直生枝。

闲即傍边立,

看多长却迟。

一天天一直盯着那小松去看是没用的,看得再多,也长得很慢,所以只有慢慢浇水,慢慢施肥,不求一下子长成凌云之木,只要在生长就好,让乔木而为乔木,灌木而为灌木,草本而为草本,都能因阅读带来的丰富滋养而生长。

能影响一个是一个,能推动一点是一点。开来而继往,明道不计功。2020年我用这个激励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