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

今天发布汉印作业的第102方,顺带说说临印时的具体刀法操作方法。这一方仍是西汉官印,西汉官印仍保留有较强烈的秦印风格,只是没有了田字界格或日字界格(半通印的界格),西汉初年,大概在公元前186年左右,田字格被废除,但即便是政府有政策推行,还会在少数地区仍有留存。这一方是典型的西汉官印: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1)

(方除长印)

大小是2.31厘米见方,还是典型的秦印规格,依然是老规矩,请选择同样大小的石料进行临摹,可稍稍选择2.5的石头,但临完之后,印面大小应与原印相仿。

既是精临,先说一点额外的刀法方面的问题,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这里只是讲得更具操作性一些。所谓的刀法,不脱冲刀、切刀两种运刀方法。

一、冲刀

概念以前讲过,这里说具体方法。冲刀出来的线条挺直爽利,刀角入石后,刀杆与石面始终保持同一角度向前推进,冲刀特别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角度问题:

(吴让之刻迟云山馆)

角度大执刀较直,易于深刻,线条边缘给人的感觉是确定坚决,由此给人产生光洁挺直的感觉,用这个角度运刀的篆刻家比如赵之谦、王福庵、陈巨来。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2)

(赵之刻“餐经养年”)

二、切刀

概念以前也讲过,切刀出来的效果由于运刀动作不一样,呈现出来的线质效果也不一样。切刀以刀角入石后,以刀杆的起伏摆动切刻出线条,如果是长线条再将刀角在已刻出的线条末尾再接着切刻,分几次或十几次将线条刻成。切刀刻出来的线条,前一刀跟后一刀很难保持在同一方向,因此,线条屈折老辣,有沧桑感,富金石气息。但具体刻石时应保持线条的挺直,不能支离破碎,以刀意伤了笔意。体会切刀,请多看明代朱简、清代西泠八家的作品。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3)

(丁敬刻梁启心印)

初期临西汉印,以冲刀为宜,先学会把线条刻得挺直以后,再学习切刀。但最终学习晚期阶段,则应当是不拘刀法的冲切的。冲刀过程中,应当又区分单刀与双刀两种刻法。

1、单刀

所谓的单刀,就是一刀把线条刻成,即印稿中的线条,每一线条,都用刀一刀完成。因为刀与石俱是硬质,因此,一刀下去,一定是一边光洁,一边毛糙,因此呈现的线条特质是爽利、痛快淋漓,单刀刻印要求运刀准确,先理解线条的走向,然后下刀一气呵成,决不犹豫。一般的单刀,线条相对较细,有时要刻出较粗的线条也可以加以复刀,复刀的方法是保持毛糙一侧不变,石面不旋转,在光洁的一侧复刀扩粗,由此呈现单刀的粗线条效果。比如现代李刚田老师的这一方印,即用单刀扩粗的方法呈现粗线条: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4)

(李刚田刻上官朔)

2、双刀

所谓的双刀,指以来回的两刀完成一根白文线条,因为一刀刻出的线条一侧光,一侧毛,双刀则是在刻完一刀后,将石面旋转180度,再复一刀,这一刀复在毛糙一面,这样的线条就呈现两面都光洁的形态。

双刀法出来的线条,可粗可细,全看第二刀与第一刀之间的间距,如果是较粗的线条呢,复刻后,两刀中间不能全部刻清,需要再行复几刀刻净线条中部的石屑。

如果需要刻工稳一路的双刀印章,比如汪关风格的仿汉印,也可以在线条中间先开一刀,然后在这一刀两侧复刀扩粗,只是刻的时候,仍要保留刻的感觉,不可描摹、刮削、犹豫。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5)

(汪关刻“徐光启印)

下面说说今天作业的这一方印,由于双刀刻画线条,两刀刻完,线条的两端往往呈现燕尾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使之圆润,以完成这方印中所呈现的圆转线端效果。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6)

(线条两端的圆转收束)

一种方法是第二刀刻到终端时,将刀角稍稍驻定,刀刃稍稍翻转一下;另一种方法是遇到较粗线条时,可以线条端部再行短短一刀,刻这一刀时两头留下余地,两端均要求宁可不足但切不可出头,然后以补刀完成圆转效果,两条直线夹角形成浑厚圆凝的效果。

这方印除了以上讲的这些刀法理论需要理解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其中的长横有一定的弧度,这是体现篆书线条弹性的重要特征,刻的时候不能因要保持光洁而把线条刻的愣直,失去书法特征美,另外,线条的交接,搭接处,也应稍有笔痕或笔意;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7)

(这方印长横的书法特征)

2、本印中相应线条中出现的毛刺,在实际临刻中不必照临,尽可保持线条的光洁即可。如: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8)

(印蜕中由于印刷或者印章本身的原因出现的毛刺)

这些小的细节,并不是汉刻制者的本意,临写时,可以忽略这样的毛刺,不必硬性照搬,关于这一点,赵之谦等大家有同样的观点,而黄士陵更是认为,如果临这些额外的剥蚀是不合适的:“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

3、注意章法上的疏密对比,对以后的创作提供红白关系经营上的经验。

篆刻刀法是刀动还是印石动(同时说说篆刻刀法的基本操作)(9)

(章法上的任疏任密)

任疏任密是汉印的基本特征,而此印中的方字尤其简单,汉印制作中,并没有对其进行繁化或盘叠笔画,而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保持本来面目。即《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者对这一句话要仔细理解。

(【老李刻堂】之208,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