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

民国时期,可谓是才子佳人涌现的一个大时代,直至今日,这些或是风流倜傥,或是秀外慧中的他们,仍旧占据文坛的半壁江山。

鲁迅,作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拥有实力支撑的背后,是把看不惯的文人都明里暗里的讽刺了个遍!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

鲁迅

鲁迅嘲讽,才子流氓

在梁实秋面前,鲁迅就是含沙射影的高级黑,"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标签,从梁实秋智斗鲁迅失败以后,便长久的被贴在了身上。

讽刺唱京剧的梅兰芳,鲁迅也是没有心慈手软的,"看过红楼梦的,自然觉得黛玉是一个穿着印度绸衫,清瘦而忧郁的女郎,谁能想到居然眼睛如此之凸,脸如此之长!"硬是把梅兰芳先生说得脸红!

这些被鲁迅先生堂而皇之骂过的人,大多数都是忍忍就过去,毕竟和鲁迅展开一场骂战,那是讨不到好处的。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2)

唯有一人,和鲁迅结下梁子之后,倒是你来我往的不对付了好几十年,他便是郭沫若。

"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这些都是后人给鲁迅先生杜撰的,虽然找不到出处,可也足够证明当年的鲁迅和郭沫若的的确确水火不容。

曾经,面对鲁迅明里暗里的针对与嘲讽,郭沫若谴责他是"衣冠禽兽"!鲁迅倒也不恼,只用了一句话回击,他说郭沫若就是:才子加流氓。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3)

郭沫若

世人听后哈哈大笑,为鲁迅的绝地反击和云淡风轻的总结表示赞同,因为郭沫若的一生概括起来,那不就是才子加流氓吗?

在文学造诣上,郭沫若就是鼎鼎大名的,也是名副其实的文豪,一辈子也算见证了中国新旧文学思想交替的人物。可在婚恋上,郭沫若还当真能用"流氓"来说道一番。

年轻的时候,他嫌弃妻子长相丑陋,毅然出走了26年之久,在外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可惜了发妻在老家守活寡整整60余年!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4)

嫌弃发妻,奔走26年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出生于1892年,家室良好,底蕴丰厚,父辈经商小有成就。

他在家中算是小辈,头上几个哥哥轮着撑腰,父母亲也给足了溺爱的劲头,可这些既给了郭沫若成才路上最大的支持,也给了郭沫若肆意妄为的底气。

打小,郭沫若就和"包办婚姻"四个字有了不解之缘,十岁起,长辈张罗着给他定下一门亲事,可这对象却年纪轻轻就夭折了去!

再然后,相中了县里一门当户对的姑娘,各方面都十分满意,最终却被长他几岁的五哥抢去当了媳妇。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5)

一来二去,郭沫若对包办婚姻没了新鲜劲,不仅不再期待自己未来老婆是哪儿的人?长什么样儿?甚至还生出些许的逆反心理,厌倦了老掉牙的封建包办。

他开始念书,把兴致放在课本上,知识的变动性可比世道好琢磨。

从私塾到嘉定高等学堂,再到天津军医学校,郭沫若的成绩向来名列前茅,也是校内各种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当时,新旧思想的交替在读书人群中就是热议话题,谁还抱着传统的老旧知识体系啃读,那就是跟不上潮流、十分迂腐;若是能说上两句先进的西方思想,那拥护者绝对少不了。

郭沫若自然是想跟上时代发展的,可是他的家庭不同意,20岁的他还是个必须回老家结婚的守旧派。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6)

1912年,郭沫若年满20岁,男儿志在四方的年纪,在当时却可以说是老大不小,成家立业是头等大事。

他的母亲左挑右选,才终于给郭沫若定下人生中的第三门亲事。

苏溪张家之女张琼华,背景简单,恪守三从四德,在家孝顺长辈,在外乐施好助,是郭母眼中儿媳妇的不二人选。

郭沫若得知自己的终身大事就这样板上钉钉之后,其实反抗的意味并不大,因为当年,有几个想要挣脱包办婚姻禁锢的人真的逃脱了的呢?

徐志摩没有,鲁迅没有,他郭沫若也没有。

与其闹得不欢而散,还不如开开心心做了自己的新郎官。

在等待这场婚事真正来临的日子里,支撑着郭沫若的信念,一直都是对未婚妻的一种期待。

郭沫若也不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了,他懂得权衡利弊,懂得知足常乐,倒也不奢求未婚妻有文化有样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至少也要小鸟依人、体贴可爱。

之前,郭沫若也不是没有试探过自己的母亲,他和张琼华从未见过面,只在母亲的口中有了大致的了解。

郭母讲:琼华啊,生得好看又会识字,大方得体,你肯定会喜欢。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7)

郭沫若与张琼华

因此,不知道张琼华真实样貌如何,反倒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郭沫若迫不及待的见到自己的未婚妻。

婚礼当天,锣鼓喧天,八抬大轿,张琼华盖着红盖头和郭沫若拜堂,送入洞房之后,郭沫若在前厅推杯换盏,心不在焉,心里满满想的都是刚过门的新婚妻子。

等应酬完宾客好友,郭沫若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房中,挑起红盖头的一瞬间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要说有多大的期望,就有多大的失望。当时的郭沫若可谓是被一盆凉水浇透了顶,一身华服的张琼华非但没有母亲口中的美若天仙,反倒平平无奇、甚至可用丑陋形容。

那一对三寸金莲也足以证明,张琼华根本不是什么读书人,只是旧社会封建女性的流水线"产物"。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8)

张琼华与郭母

郭母把张琼华夸得上天,无非是想打消郭沫若的顾虑,促成这段双方父母都满意的婚事罢了,木已成舟,两个年轻人想必自会慢慢妥协。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郭沫若可不是逆来顺受,接受现实的人,真实的他不仅毒舌,还不留情面。

"朝天猩猩鼻孔",是郭沫若对自己发妻张琼华的形容,他毫不掩饰的对张琼华的相貌表示嫌弃,随后甩手愤然离开新房,在书房中独自度过漫长的新婚之夜。

徒留了张琼华,面对满屋狼藉,面对转折来得太快的无爱婚姻。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9)

和家中长辈斗了五天时间,郭沫若硬是不肯松口好好和张琼华过日子,一段婚姻拴不住郭沫若想要逃离的心,一个丑陋的女人也留不住郭沫若的灵魂。

他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潇洒的带着行李奔走日本留学,寻找自己的新天地去了。

娶妻生子,婚内出轨

从一开始来到日本,郭沫若就没想过把自己老家的发妻记在心里,在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只要他不说,那自己就还是风华正茂的单身男青年。

作为浪漫的文人,郭沫若身边的莺莺燕燕从来不少,对这些人,他向来保持不拒绝也不同意的"中立"态度。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0)

直到佐藤富子的出现,才让这匹向往草原的野马有了一个暂时的归宿。

话说郭沫若来到异国日本,结识的知己都不算少,可他最终爱慕上的却不是那些敢单枪匹马闯荡的女文豪们,而是仅有一面之缘的女护士——佐藤富子。

1916年,在东京的圣路迦医院内,郭沫若对护士佐藤富子一见钟情,随即展开热烈而浪漫的追求,此间,他没有透露过自己在国内已有家室的真相。

而佐藤富子之所以能这么快让郭沫若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佐藤富子的温柔体贴,让她整个人如同散发着圣母玛利亚的光辉,真正的让郭沫若体会到了女性魅力。

郭沫若一边享受着佐藤富子带来的这份柔情,另一边却又把这份柔情当作佐藤富子致命的短处,狠狠的让她认清了现实。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1)

郭沫若与郭安娜

在郭沫若热情的追求下,没啥经验的佐藤富子自然缴械投降,投入了郭沫若给予的爱情假象内。

她不似张琼华,她的父母开明又谨慎,在得知女儿爱上一个说不清家世背景的男人之后,斩钉截铁的不同意这段恋情。

只不过此时的佐藤富子已经如同着了魔似的认定郭沫若不嫁,甚至为此和家里人断绝关系。

彻底没有了约束和后顾之忧的两人,直接开启了甜蜜的婚姻生活,郭沫若还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让佐藤富子改为夫姓,给她取名郭安娜。

以前的安娜养尊处优,从读书到就业那也都是一帆风顺,没经受过什么大风大浪。跟了郭沫若以后,生活上的窘迫却是接踵而来。

原本,郭沫若也只是带了点生活费来日本求学来的,谁曾想一不小心结了婚,还生了孩子,开销大大的提了上去。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2)

为了养家糊口,郭沫若帮人家写稿子,四处给报刊投简历当编辑,可微薄的工资仍旧只能满足日常吃喝,多的是拿不出来的。

就算如此,贤良淑德的安娜都没有想过弃郭沫若离去,反倒无怨无悔的给他生育了四个子女,让郭沫若好好的体味了一番天伦之乐的幸福感。

婚姻里,往往女性是吃亏的那一方。郭安娜任劳任怨的替郭沫若教养孩子、操持家务,日日夜夜为生活费发愁。

而郭沫若呢?在日子捉襟见肘的时候,还忍不住在外偷腥!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3)

其实这也完全在意料之中,既然郭沫若能够对老家的张琼华视若无睹,那对身边的郭安娜就也会有恃无恐了。

当年出身书香门第的女记者于立忱来到日本参加一次采访,就在阴差阳错中和郭沫若结下孽缘。

于立忱正值青春年华、身材窈窕,相貌艳丽,不仅在国内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有一股子敢拼敢闯的劲儿。

这样亭亭玉立的女子,任谁也要多看两眼的。

郭沫若也是这样,不能自拔的爱上了于立忱,还旧计重施,利用甜言蜜语、糖衣炮弹追求于立忱。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4)

于立忱是知道郭安娜的存在的,说什么也不肯答应郭沫若的追求,郭沫若自知不能用单身继续诓骗了,只好再编造一个新的谎言。

他说,一直以来都是郭安娜对自己死缠烂打,他对郭安娜早就没了感情,不久之后,两人就会办理离婚。

就这样,于立忱被郭沫若深情的假象所迷惑,当真以为郭沫若会离婚娶自己,心甘情愿当起了他的情妇。

然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苦苦追求三年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没见得郭沫若有多么的珍惜,反倒态度越来越敷衍。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5)

尤其是于立忱怀孕之后,她急切的要求郭沫若赶紧离婚带她回国,郭沫若不想负责,也明白谎言无法继续,索性坦白真相。

他和郭安娜有四个孩子,还有将近20年的夫妻感情,说离就离,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于立忱打掉孩子,二人一刀两断。

得知真相过后,于立忱那是如同遭到晴天霹雳一般不敢相信,在和郭沫若相处的几年时间内,她居然一丝一毫的蹩脚都没有察觉!

这样的打击,身为大家闺秀的于立忱承受不住,心灰意冷之后她没有选择从头来过,而是自杀!

"如此家国,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6)

这是于立忱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郭沫若的绝情寡义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掐灭了她奄奄一息的光芒。

于立忱的离世,肯定是给郭沫若留下了一定的打击和影响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发生接下来的故事。

抛妻弃子,再续孽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郭沫若不辞而别回了中国,和安娜断绝了联系。

说来也是十分的不可思议,一个丈夫一名父亲,居然能在这样关键时刻的抛下妻子与孩子,独自回了中国,连一封信件也未曾留下!

恐怕,郭沫若是打着一辈子不和郭安娜相见的算盘,想一身轻松的回国,继续潇洒!

只是他没有想到,郭安娜居然如此坚毅的带着孩子漂洋过海,硬是来到了大连,打听到了郭沫若的消息。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7)

回了一趟老家的郭沫若,让其父辈们喜出望外,还以为终于可以一家团圆,儿媳张琼华也可以熬出头了。

她的公公前一晚还对张琼华说:明晚你也生一个胖娃娃吧!

张琼华羞红了脸,当年的她已经年满50岁,看周围的人,哪里有年过半百还生孩子的呢?话虽如此,张琼华心中难免还是期待着的,过了几十年的活寡日子,丈夫回来了岂不是该放鞭炮庆祝?

然而,第二日郭沫若一临门就讲了自己在日本儿女双全的事情,让张琼华彻彻底底没了希望。

他的父亲想要让郭沫若在张琼华与郭安娜二人之间做出选择,从今以后好好过日子,可郭沫若却说:离掉张氏,我思想没有那么新;二女同居,我思想没有那么旧。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8)

于是乎,郭沫若谁也没选,张琼华继续在老家孝敬长辈,郭安娜则跟着大儿子住在大连。除去定时打去生活费,郭沫若和两边的交往都屈指可数。

回国两年时间不到,郭沫若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段婚姻,对方名叫于立群。

光听名字就能猜想到,于立群和于立枕之间必然有着联系。没错,于立群就是于立枕的亲妹妹!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19)

于立群

1938年的时候,于立群是一名电影明星,虽然活跃在荧幕上,被称作戏子,可是还是能从举手投足间看出她的与众不同。

和姐姐于立枕一样,于立群的自身修养远超同龄人,举止端庄又大方。

这份气质是吸引郭沫若的一个原因,可让郭沫若主动接触于立群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她那已故去的姐姐。

在郭沫若心中,残留着一份对于立枕的愧疚,所以他想通过于立群来偿还。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20)

于立群比郭沫若整整年小24岁,也根本不知道郭沫若和姐姐的那段往事,以及于立枕去世的真相。

在于立群的眼里,郭沫若非但没什么让人可抨击的缺点,还是留学归来,文化造诣极高的前辈。

可真正的郭沫若呢,没有于立群想的那么美好,更没有那么简单。

混迹花丛中的郭沫若,有名的三段婚姻都充满故事性,更何况在外不留名的风流情史还一大堆,可惜于立群统统不知罢了。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21)

"集天下肉麻之大成"是林语堂给郭沫若的评语,靠着自己肉麻的甜言蜜语,郭沫若几乎是从未失手,收获了大批芳心,于立群也不例外。

1938年,于立群和郭沫若同居,第二年夏天郭沫若又给于立群补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或许那时候的郭沫若想的是,这场婚礼既是给于立群办的,也是给于立枕办的。

得知真相,晚年自缢

和于立群的婚姻生活相较于前两段都有着质的突破,熟悉郭沫若的朋友们也都一致认为,郭沫若这是改了本性,准备安分度过晚年了啊!

确确实实,除去郭沫若对张琼华以及郭安娜有的赡养义务外,郭沫若几乎没给于立群什么委屈,两人的婚姻生活从来也都是相敬如宾,和和气气。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22)

从1938年到1978年,于立群陪伴郭沫若走过最长的一段婚姻,养育了四子两女,还一度成为不少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要说这段婚姻伤害了谁,恐怕就是郭沫若留下的情债张琼华以及郭安娜了。郭安娜至少有儿女陪伴,张琼华却是什么都不剩,公婆去世以后,她没有后代,一个人独守寂寞日子。

曾经,郭沫若带着刚刚生产完的于立群回老家看望,张琼华并没有对于立群表现出恶意,反倒展露出无限的羡慕之情。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23)

她逗乐着于立群怀抱里的小孩儿,眼里闪出泪光。

"这几年过得可好?"

"还好,还好。只要你在外边好,我在家里就好!"

"我对不起你,你不恨我吗?"

"都是我命不好,怪谁呢?我早已想通了,没有当初,你就没有今日。不要再说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郭沫若对张琼华是愧疚的,可惜这份愧疚来得太迟,生活没有放过这个无辜的女性,在寂寥无人的婚姻里,委曲求全守了60多年活寡!

1978年,郭沫若在北京因病去世,张琼华没了生活的接济,只能靠贩卖家产过活,到最后能卖的都卖了,唯独郭沫若的书桌等专属物,张琼华舍不得变卖。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24)

于是,一把年纪的她出去给人做手工活,帮忙做小孩子的衣帽等来换取酬劳,日子过得紧巴巴。

于立群呢,失去丈夫的她悲痛不已,又要强打起精神来处理郭沫若的身后事。

在帮忙整理郭沫若手稿的时候,于立群终于阴差阳错发现了那个隐瞒了30年的真相。

这一堆堆手稿之中,居然还留有当初郭沫若和于立枕的书信!信件中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郭沫若和姐姐的那一段前尘往事,联想到姐姐离世时的惨状,于立群怎么也明白了来龙去脉。

和害死姐姐的罪魁祸首过了半辈子的不伦之恋,于立群的心境无法形容,她不能原谅郭沫若,更无法原谅自己!

1979年,始终无法走出自我埋怨困境的于立群在北京故居选择了和姐姐一样的归宿,自缢身亡了。

妻子嫌贫出走父亲独自供四小孩(嫌妻子丑毅然出走26年)(25)

由郭沫若埋下的因,最后被姐妹俩吞下了苦果,前尘往事,终于落下帷幕。

郭沫若这一辈子,纵然在文坛上创下佳绩,可就因为在情史上留下的这些荒唐,一直以来都被同期的鲁迅等人不耻。

他一生中能被称作付出真心的一段婚姻就是与于立群之间,可是于立群到最后真的希望这是一段真情实感的付出吗?

恐怕郭沫若的真心,只会徒增了于立群的负罪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