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演员赖雨濛(胡雨濛.里应外合)

胡雨濛.里应外合:内外部动机如何激励学习[EB/OL].(2022-04-13)

https://mp.weixin.qq.com/s/AmnZZn1XTCDozVhTEIzIGQ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演员赖雨濛(胡雨濛.里应外合)(1)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演员赖雨濛(胡雨濛.里应外合)(2)

概念:“好奇心使命感”与“获得奖励规避惩罚”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是激励大学生用行动实现搞好学习这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在发挥作用,而学习动机是众多非智力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它对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

简单来说,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两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类似于好奇心和使命感,是基于自身兴趣或者为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外在动机则是为了得到奖励或者是规避惩罚而产生的,比如综测排名、奖状、奖学金、处分等等带有功利性的诱因。

特性:“内生/主动/长远”与“外生/应激/短暂”

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而言,内在动机更具有主动性和长远性。它虽然是源于个人兴趣,自发产生的,但是当内在动机缺乏外界约束、干预可能会导致学习行为缺乏持久性,比如说我们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感兴趣,有想要主动了解的动机,但是有动机也不一定做出相应行动,有很大可能这种好奇心驱使下的求知冲动会长久停滞在“想”的阶段或者是缺少规划的散漫学习。

外在动机则具有直接性、目的性和短暂性,有一种规范、激励的感觉。外在动机(比如考试和与之对应的综测排名)依靠外在的物质惩罚或者奖励“逼迫”大学生认真学习知识,对于大学生高效学习有直接积极的影响。但是仅靠外在动机的“逼迫”和物质激励,缺少内在动机的作用,很可能使学习逐渐沦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功利性任务,使学习变得越来越枯燥、令人反感。

关系:外部动机能够强化内部动机但过犹不及

过度看重外部的反馈,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减少,如果过度在意考试成绩、综测排名等等外在的反馈,就很可能会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使得自己沦为一部“学习机器”,这样虽然也能有学习成绩佳这个“好结果”,但是内在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在不断消磨,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得不偿失。

但是,外在动机对内在动机的影响也不一定是负面的,不定期的外部奖励并不会降低内在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本身的关系并不是单向性的,二者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循环关系。合理的对待外部反馈,上文所说的诸如考试成绩、排名、奖学金等外在动机也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满意度的形式促进内在动机的提高,使得学习本身就将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但是,我们也要谨慎对待外部奖励,因为这样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期待奖励,进而过度注重外部反馈。

策略: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助力动机内化

在大学生的学习日常里,不乏外部动机的规范和激励,更多的是缺乏内部动机的自主追求,并且,在当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带有功利化倾向。学生把主要学习精力用于应付期末考试、考各类证书以及其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上,似乎大学学习只是为了综测保研或是考研上岸。而这主要和家庭、自身、学校和社会四个因素的影响有关。

从家庭方面看,在步入大学后,父母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要求降低但仍对其满怀殷切期待,这种期待不再是中学时期单纯的对于学习成绩的要求,而是掺杂了带有社会功利意味的未来就业期盼;从学校来看,学校的教学环境、学风等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自身情况看,大学生自己不够成熟,在高考结束后学习需求不足,自控力不足;从社会方面来看,当下自媒体行业发达,短视频和各类咨询消息进一步分散大学生学习注意力,大学生容易沉迷在网络环境中,消磨学习意志。此外,当前社会环境下,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物欲至上等功利性思想尘嚣日上,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难免会被这种倾向带跑,使得学习动机带上功利色彩,学习本身不再纯粹。

总之,大学生的学习受内部和外部动机的不同影响。首先在概念上,分别强调好奇心和使命感,以及获得奖励、规避惩罚;其次在特性上,分别具有内生性、主动性、长远性,以及外生性、应激性、短暂性;再次在关系上,外部动机能够强化内部动机,但过犹不及;最后在策略上,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助力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达到动机激励的“里应外合”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