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礼仪程序(婚丧嫁娶中的陋习究竟)

9月19日,泗洪县归仁镇的读者拨打宿迁晚报热线电话说,近年来,宿迁市以宣传推行《人情新风“宿9条”》为重点,按照“全要素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领域推进”的思路,聚焦突出问题、狠抓宣传引导、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然而,在一些地方,婚丧嫁娶陋习依然存在,比如:丧事吹喇叭、摆猪头祭、低俗表演等;喜事闹得离谱,喜公公喜婆婆拉车、戴高帽、画脸等,红白喜事往往办得伤风败俗希望这类不文明现象能够得到逐步遏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婚丧嫁娶礼仪程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婚丧嫁娶礼仪程序(婚丧嫁娶中的陋习究竟)

婚丧嫁娶礼仪程序

9月19日,泗洪县归仁镇的读者拨打宿迁晚报热线电话说,近年来,宿迁市以宣传推行《人情新风“宿9条”》为重点,按照“全要素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领域推进”的思路,聚焦突出问题、狠抓宣传引导、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然而,在一些地方,婚丧嫁娶陋习依然存在,比如:丧事吹喇叭、摆猪头祭、低俗表演等;喜事闹得离谱,喜公公喜婆婆拉车、戴高帽、画脸等,红白喜事往往办得伤风败俗。希望这类不文明现象能够得到逐步遏制。

就这位读者反映的情况,宿迁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一些市民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仲启新:请哭“尽孝”不是孝道

我来到宿迁工作整整10年,见证了宿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宿迁的城市发展,城市面貌、卫生环境,市民素质不是上升一点点,而是大踏步前进。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征程中,我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要移风易俗,保留传统美好的风俗,移除那些不好的风俗,更不能异化一些风俗,让有一定意义的风俗,经过人为折腾,反而变成了陋习。

我想说说哭丧这件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中若有老人长辈去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都会哭丧,披麻戴孝哀悼逝去的亲人。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孝子孝孙们披麻戴孝缅怀长辈,身着白衣孝服来表达悲伤不舍的心情。但我发现,有的居民家办丧事,哭丧的人不是逝者的亲人,而是请专门代人哭的“专业人士”,那机械、麻木的声音通过高音喇叭传出几里外,哭声没有一丝一毫对逝者的不舍,只有哭一次,得到钞票的交易,亵渎了传统的风俗。这不是尽孝,恰恰是不孝,大不孝。亲人故去,没必要请不相干的人来假哭,这是作假,并非孝道,应当摒弃这种不良风俗。

范德波:“闹喜”不要伤人自尊

前不久,同事的儿子结婚,办公室几位好友前去祝贺。婚庆仪式刚结束,同事的亲戚趁其分神的工夫,用鞋油将同事的脸抹成了大花脸,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高帽给同事戴上,再让他背着一个硬纸板做的钉耙,在脖子里系了根绳子,让同事的爱人牵着,跟在儿子儿媳身后,轮流给亲朋好友敬酒。儿媳的娘家人一见这阵势,脸色极其不好看,尤其是儿媳的父母,那表情更是极其难堪。没等婚宴结束,娘家人就提前离席而去。

结婚是人生大喜事之一。婚礼上来点“小插曲”“,闹喜”给婚礼助助兴,增加点喜庆的气氛无可厚非,但形式上要文明,不能再搞“老一套”。要知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也该“水涨船高”。当着儿媳娘家人的面给喜公公脸上抹黑、头戴高帽、扛钉耙那一套,让儿媳的娘家人面子往哪儿放?这不是在变相的侮辱娘家人吗?

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对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继承的,不仅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而对于那些有伤风化、伤人自尊的粗规陋习要坚决予以摒弃,让文明风尚走进千家万户,把喜事真正办成喜事。婆家、娘家皆大欢喜,岂不快哉!

孙贤:别在“吹”上显摆孝心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婚婚丧嫁娶的各种习俗,也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喇叭又名唢呐,喜庆的时候可以吹奏出欢快、奔放的曲子,辅以鼓、笙、萧等伴奏,听起来喜气洋洋,更加烘托出欢乐的气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吹喇叭成了中国民间办丧事的“标配”,一些人不满足于纯粹的吹喇叭,荤段子、脱衣舞等粗俗的东西也混入了祭祀场合,观众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孩童,这既是对逝者的不尊,也是对文化的践踏与亵渎,更会对下一代造成极坏的影响。

以前大家散住在自然村,吹喇叭噪声影响的是一个村子。随着城市化进程,大家都住进了小区,一家办丧事吹喇叭则会搅得成千上万人几日不得安宁。以适当的方式寄托哀思本无可厚非,而有一部分人却拿吹喇叭攀比显孝心,不少人说这是“活人演戏”。中华民族以孝闻名世界,著名的《孝经》更是举世孝学的典范之作,汉朝更是确立以“孝”治理天下,以“孝”选拔任用官员的制度,孝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古今孝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生前孝奉一杯水,胜过死后万张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都呼唤人们要及时行孝,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引导和管理力度,让“厚养薄葬新风尚,移风易俗人人盼”的文明花开遍城乡。

夏源前:不文明“夜场”应取缔

不久前参加远亲的葬礼,亲眼看到戏台上一名女性表演者边说边对台下的观众搔首弄姿。那一幕,与庄严肃穆的葬礼格格不入,不少围观者都说这是伤风败俗。

这是农村白事上颇为常见的低俗表演。至于主事人家大量花费暂且不提,问题是围观的人群中还不乏稚气未脱的孩子,不禁让人忧心忡忡,这样表演,是否会玷污了孩子纯真的心灵?是否会滋生“黄”的思想毒瘤?这一切不得而知。众所周知,涉黄文化害人不浅。低俗的内容会误导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轻则染上不良行为,重则形成错误的导向,甚至让人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摒弃葬礼上这些不文明的“夜场”,有必要形成制度加以约束管理,办事人家应当拒绝这种不文明的表演,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约请所谓的演员参与,不仅节省开支,也不给低俗演出提供舞台。其次,属地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办丧事,对于那些不文明的演艺活动,要及时取缔。(记者 徐其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