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四大天王。

是华语娱乐的巅峰之选。

或许也能堪称遭遇“爱恨情仇”最多的娱乐人物。

但关于“四大天王”的来历。

向来莫衷一是。

包括有东方日报和张耀荣、邵逸夫和方逸华夫妇、香港电台的张文新及王晶这几个出处。

见诸各个地方,但又似乎都查无实据。

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1)

而在剖析各版本的来历之前。

仍应明确一个问题,“四大天王”虽有源起,但并非因“封”而成。

张学友前两张专辑《Smile》和《遥远的她AMOUR》皆破四白金,刘德华在1992年《真我的风采》据资料达八白金,黎明第二张专辑破十万张,1991年《是爱是缘》夺得十大中文金曲IFPI全年销量冠军大碟,郭富城前三张普通话专辑皆破百万销量,1992年回香港精选集和首张粤语专辑皆破六白金销量。

所以不管是谁开口“封”王。

他们四人都是以唱片销量为依托越众而出的。

绝非“包装”与“炒作”。

而以此为基。

就如扶摇直上的鲲鹏,他们携多领域跨界优势,横压了整个娱乐圈。

到任何地方,都万众瞩目。

以此为前提,回溯“天王”封号的来路。

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2)

版本一,《东方日报》写打油诗,张耀荣顺水推舟。

广为人知的经典表述是,「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和黎明四人先后走红,《东方日报》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得到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

而这首诗据说是这样的,“床前刘德华,疑是张学友。举头望黎明,低头郭富城。”

这水准难以服众。

的确,打油诗内容通俗、言词诙谐,也不需要谈什么韵律,但至少是报章记者弄出来的,也断然不应该是这么个糊弄法。

而如果这首诗本身就不存在,张耀荣虽然是“演唱会”之父,也先后和四大天王都有过尤其紧密合作,但在“封”王之初,几乎并无太多交集,若从演唱会方面去定论,难度颇大。

也并没有更确凿的文献能证明。

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3)

版本二,邵逸夫或方逸华“册封”。

有两句话,很多人都应该看到过,即「四大天王的人选和称号也由邵逸夫一手操办。」和「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得到”了众人认可,1992年被香港TVB行政主席方逸华封为香港“四大天王”。」

类似描述也被很多资料引用过。

但其实与前述《东方日报》或者张耀荣的说法一样,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记载。

而若与TVB挂钩,则是在1993年初的“1992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首次出现了“四大天王”的牌匾,也是第一次在颁奖礼上正式出现“四大天王”的称号。

仅发一张粤语唱片的郭富城,没法与另外三位先发深耕香港乐坛的歌手抗衡,十大金曲仅入围一首。

也要在打拼几年之后,才能揽得大奖。

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4)

版本三,香港电台和张文新。

黄沾在博士论文中说,「香港电台把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拉在一起,封了他们做“四大天王”救市。」

这句话则来自1992年6月2日第五届的“太阳计划”。

活动中,司仪曾智华多次称四人为“四大天王”,而这个概念,则来自即将荣休的香港电台助理广播处长张文新的即兴创造。

当年的活动现场,还有一个“香港「植」爱心 四大天王结盟仪式”的口号横幅。

而在1991年底,红遍台湾甚至亚洲区域的郭富城返港,并于12月13日在红磡体育馆召开演唱会,同时将唱片合约签给了华星唱片。

张文新回忆说,郭富城是“四大天王”形成的最终一环。

当时有这样一种声音:“很明显的,他已成为继刘德华和黎明后,香江歌坛的新的偶像歌手。”

这个版本的逻辑很靠谱。

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5)

至于王晶这个版本。

与文隽有关。

从常理而言,作为香港娱乐圈的资深人士,文隽先生说出来的话,可信度自然极高。

他说,「“四大天王”的由来,其实乃导演王晶在某次电影新闻发布会中首次叫起,是有企图、有目的,并非偶然拼凑,随意诞生。」

随后解释,「事缘那年头,台湾传媒大亨邱复生签了人气“初冒”的郭富城,同时又“打本”给王晶公司一连拍摄多部大制作,主要力捧郭,希望他能急速上位到一线地位。」

然后再延展叙述,「还记得在《九一神雕侠侣》中,郭富城以客串身份演大众派银狐;在《雷洛传》里面,更只是饰演刘德华的儿子。当时的他,根本未足以与刘德华、张学友及黎明平起平坐。」

最后结论,「聪明有计的王晶,将他与另外三人同时合称为“四大天王”。每提到刘德华、张学友、黎明,总不免要将郭富城并列。试问有什么方法比这个能更快让郭富城上位兼扬名?」

这段话逻辑自成。

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6)

郭富城1990年被签给传媒大亨邱复生。

1991年与王晶合作第一部电影《逃学英雄传》,貌似能够与文隽先生的说法对应。

但其后除了一部《笑侠楚留香》和客串的《超级学校霸王》,何来多部大制作?反倒是和刘德华合作的永盛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Ⅱ父子情仇》、天幕公司的《九一神雕侠侣》和《龙神太子》反响较好。

而在同期,刘德华自然已经成为大明星,但张学友和黎明的影坛地位在哪里?张学友常年配角,黎明到1992年才有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主角电影《神算》,甚至二者皆不及郭富城在影坛的走势凌厉。

再一个,当时的影坛,已经是双周一成领衔,众星群雄逐鹿的年代,以电影“封王”,如何会不成为一个笑谈?

这就是当年港娱难混的原因吗?四大天王来历的不同版本(7)

综上而论。

张文新先生出口“封”王这件事应该属实。

再结合前文所列销量实绩。

所谓“四大天王”。

实至名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