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上黛螺顶怎么还叫大螺顶(五台山之黛螺顶小朝台)
匆匆午饭,车匆匆带到小河边,一路师傅在劝应该去佛母洞,还是坚持着要小朝台,既然来了,便不想遗憾,虽然有小朝不必大朝,大朝不必小朝,我却只想都朝,其他的内容得等主要的历经后再行决定。
过河,小径,山坡的土路,爬升一段后再找不到明显的上山路径,完全被冰覆盖的去往善财洞后门的山路拐弯处,经幡重重下的山野小径,反复探了几条,都是荒凉与凄清,还有同行人絮语下的越来越不耐烦,终于还是沿了又一条四肢并用的冰雪冻土、一会滑一会直上的小路,几个转弯,终于看到正儿八经的台阶路,青石的阶,半道的亭,磕长头的女子,闲散的一个摆摊人,还有两个边清扫阶边化缘的僧,原来,大智路已经到了半山腰,原来师傅给我们拉到的是一条抄近道,既不是去往黛螺顶传统的山路,也不是气派庄严的大智路,索道虽然停了,索道站已经在脚下的位置了,上山的路已经近了许多。
青石陡峭的大智路,设计的时候定是花了很深的研究的,因为,每一个转弯几乎都是直角,这一段几乎不会见得着下一段的长度与陡度,还以为下一个转角便是尽头,便这样左一个似是而非的尽头接又一个似是而非的尽头,终于这样不断的期待中,终于的是最后一个缓坡后,才真的是到了山门口。
1080级台阶,山门是小小的,一个牌坊,一座小亭,一道侧门通往几进的寺里。
站在亭里,可见整个台怀镇全景,也可见除了东台与南台的连绵起伏环绕于四周的中台、北台与西台所在的山峰,虽然只有中台在直对的峰坡可见,展翼一样挥散开的温柔的坡们与山脚下无数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寺,冬日午后的阳光里,山上的雪环抱着寺的金顶,还有稀稀落落的不多的游客,以及寺前热情的摆摊老人,天气是寒冷的,景不一定是绝好的,这份清静却是在这样的景区里难得的,因为此,虽然冬天朝台有诸多不便,还是觉得选择这样的时候来是正确的,因为,宁愿见真诚的孤寂的寺,也不愿在繁华与嘈杂里,在别人的后脑勺的缝隙间观这寺里的千年松与柏。
当真的,还真是寺里大雄宝殿前的这两棵松柏吸引了我,此刻,阳光将早已沧桑裂隙的树干雕刻的更加深刻,每一道裂隙似乎都可以盛得下所有时光的故事,仰望枝梢,蓝天的背景里,每一个小结几乎都是一部需要全身心才能来读的书页,一个横枝更是将不大的殿远伸至了远古般。
寺不大,五进,每一进都很精致,还有站立佛,还有皇帝手书的石碑,还有精致的佛像画,不大的一进一进小小院子因为地势所限而更加的精致。
关于五台山黛螺顶的介绍,很全,历史渊源很深,传说顺治帝在这里出的家等等,我只是在下了山后,走在街上,不同的角度反复的仰视它,只是觉得那样的半山平台之上的修行,在它原本朴素状态时,会是多么的艰难与萧瑟,以及萧瑟下的自如,环境是寒的,心是丰盈的,也许,佛家的修行,便是这样的吧。
阳光好的奢侈,空气有一些些寒,坐在半山的小亭子里,远眺,真正的可以做到什么也不想其实一件很难很难的事,人总是用想象里的什么也不想来渲染似是而非的超脱与出尘,其实,真的很难做到的,即使表面似是而非的象,也不过是庄子说的坐驰,外表静静盘坐的外表下,内心的念头转个不休,即使是提醒自己不要转,那也是一个念头,是一个念头在阻止另一个念头,不管念头性质如何,总是一堆念头不停的在转,有时还打架,总之,坐驰,人,大多如此。
如果有一个瞬间是真的什么念头也不产生,那真的可以出尘禅悟了,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一点点儿信心都不敢提,孤燥的自己,只有自己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