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每周只读一本书)

心脏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每周只读一本书)(1)

一位心外科医生手术台前的生死故事

纪录片《人间世》里面提到上海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世界顶尖心外科专家,他的微信签名是“每天都要开心”。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双关,既是一个心外科医生的生活,也是他的希望。

斯蒂芬·韦斯塔比,执业35年,“打开”过12000颗心脏,开创过很多泽被后人的医疗方案,拯救过很多濒死病患。韦斯塔比医生用自己传奇般的从业经历,写就这部堪比影视作品的《打开一颗心》。

心脏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每周只读一本书)(2)

这是一本比较薄的书,薄的是其仅200多页的篇幅,然而这又是一本极其厚的书,厚的是每一个案例均倾注着作者丰富的学识、经验和努力,每一个故事中的主角,都在生与死之间徘徊。

韦斯塔是出生英格兰的穷小子,因为外公的病死立志做一个外科医生。1966年,18岁的他几经拼搏进入了查令十字医学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韦斯塔专业技术极其高超,缔造了很多生命奇迹。在这些重病患者其中,有初生的婴儿,怀孕的母亲,发生意外的青年,垂死的老人,还有从索马里被卖到沙特的女奴。他们都因为心脏的病症,躺在了医生的手术刀下。作为一本非虚构写作,作者并未在他们的身份上着墨太多,草草交代后,把更多的镜头给到了诊断和手术过程。虽然大部分读者都是外行,但只要了解心脏和人体的基本原理,在作者精准的指引下,还是能够体验到那种生死之间惊心动魄。

心脏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每周只读一本书)(3)

医生沉迷于这些千奇百怪的病例中,如一个矫健的勇士冲进荆棘的丛林。结果并非总是好的,有人在他的手下起死回生,也有人让他感到回天乏术,更让人唏嘘的是,有些病患在经过他的拼命救治后,因为护士的操作失误,或者因为自己的疏忽,忘了携带电子心脏的备用电池,而终于离开了人世。这些穿插交错的故事实在让人猝不及防,让读者前一秒还在为手术成功而拍案欢呼,下一秒就发现他荒唐地去世了。

最让人印象深刻和扼腕叹息的故事,发生在沙特,一位索马里母亲,为了挽救自己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儿子,难以想象的徒步穿越沙漠寻求医疗帮助,其对孩子无比深情的爱深深打动了韦斯塔,不幸的是,在作者为孩子成功进行了心脏手术后,孩子却意外的死于其他并发症,而绝望的母亲抱着孩子的尸体自杀身亡,这一幕也造成了韦斯塔手术史上一起200%的死亡率事件。面对死亡如此冷静的韦斯塔,都被深深的触动,“这就是心脏外科手术。对我是办公室普通的一天,对她却是世界末日”。

心脏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每周只读一本书)(4)

当然也有一些鼓舞人心的事情,比如初次尝试贾维克2000人工心脏成功植入患者。开创出了首个不需要血压泵血机制运转的心脏,而是使用类似涡轮扇叶方式催动血液循环的方式,这一创新形式颠覆了传统血压理论,令人叹为观止。

如书中所言,“心脏手术都有风险。既然做了外科医生,就要一意前行,绝不回望。一台手术做完,就接着治疗下一个病人,我们总是期盼更好的结果,从不怀疑。”对于韦斯塔来说,心外科医生是一个让人迷醉而又生畏的职业。那些活生生的人,在他面前宛如器具和物件,被打开、修剪、缝合。这不是手工活,而是涉及到一个人的生与死,一个家庭的悲与欢。

心脏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每周只读一本书)(5)

韦斯塔需要让自己远离共情,把术前术后的工作交给护士,自己扮演好一个冷冰冰的手术机器,因为感情会对理性判断和操作的精确度造成干扰。然而最后,韦斯塔已然超越了这个阶段,在他的技术愈发高超、已经内化为理性本能和肌肉记忆之后,他找回了强烈的共情能力,会为了病患和家属的一个眼神、一句哀求而不计成本地拼尽全力,实在让人难以不被感动。

“看见一颗心,他说要忘记那是爱和奉献的源泉。打开一颗心,他会为它填进灵魂和人生。”

心脏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每周只读一本书)(6)

《打开一颗心》

作者: [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一位心外科医生手术台前的生死故事译者: 高天羽ISBN: 9787559810779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