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青岛理工(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2020年7月,青岛理工大学喜讯连传:领回山东省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批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

青岛理工大学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实施科技创新标杆工程,聚焦区域特色需求,实施“优势学科 ”战略,打造“区域特色 学科优势”科技创新“双引擎”,赋能科研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学科优势赋能科研“生长”

学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整合高水平特色学科集群,多学科协同发展、联合攻关,推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等优势学科在转型中“盘活”,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等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探索马学科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让马学科在强化提升中“求新”;设立化学、力学、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特区,让基础学科在厚植深耕中“图强”。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青岛理工(高质量发展进行时)(1)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在国企讲授“微党课”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青岛理工(高质量发展进行时)(2)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高伟俊教授在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现场教学

面向国家和区域需求进行的学科整合重组和创新再造,为科技创新修好“内功”提供了源动力,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产出了一批奖项、项目和人才:基于土木建筑学科集群,高伟俊院士领衔的“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围绕环保人居与绿色节能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获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课题;机械学科集群在卢秉恒院士引领下,服务于“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9人次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优秀发明家,获包括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励9项,泰山学者李长河团队获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基于物理学科特区建设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和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技计划及其他项目48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奖3项,提出的夸克物质反磁催化理论被国际著名核物理学家在Physics Reports中定义为“一次启发性的探索”。

良好生态助推成才“提速”

研“堵点”、瞄“痛点”、解“难点”,学校因地制宜、破题改革,先后修订或出台了8个相关制度办法,真正做到“放得下、管得严、服务好”,激活科研新动能。

公务卡结算限制放开、科研设备采购“随到随办”,横向经费管理放宽差旅费标准、简化绩效报销流程……出台《青岛理工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1 N”制度体系,启动了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工作,为经费使用“松绑”;开展了“科研提升月”“科技云讲堂”等系列活动,“线上 线下”靶向解读政策、科技服务上门、回应教师关切;优化科研管理系统,开通“线上呼叫”“科技代办”等服务,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实施“高端团队引领工程”“青年科技英才引领计划”,实施“层阶式”“递进式”培养,推动科研教师“抱团发展”“集体成才”。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青岛理工(高质量发展进行时)(3)

☆俄罗斯工程院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贺可强教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精准服务、全程培养、多元评价,一系列有温度有抓手的硬核措施,构建起良好的科研生态,让教师心无旁骛、潜心工作。2019年以来,新增俄罗斯工程院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贺可强、国家级人才金祖权等高层次人才14名,新获批省级青年人才团队12个。

区域特色引领创新“落地”

作为拳头学科,土木建筑学科服务区域成绩亮丽、贡献突出:拥有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55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23部,承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青岛地铁、智慧城市、胶东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项目160余项……

近年来,土木建筑学科响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科研领域不断向“海洋”“地下”“智慧”“生态”延伸,形成滨海城市设计与工程建设、绿色建筑、海陆基础设施工程安全与防护、智慧城市与智慧高效建造技术等研究领域新的增长极。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青岛理工(高质量发展进行时)(4)

植根一方土,服务一方人。把论文写在山东大地上,是每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赵铁军、王燕等高层次人才团队长期穿梭工程现场,致力行业提质增效;青年泰山郭思瑶、青年专家牟犇等百余位博士进驻企业一线,变身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国企党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教授、博士,“一企一策”为国企党建提供智库支撑。

“扎根青岛、服务山东、辐射全国”。在青岛理工大学,围绕地方、企业急需,寻找课题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成为科研共识。正在实施的高端科研平台“112计划”中,“一中心”“一平台”“两院”建设均瞄准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确立:“数字孪生大科学中心”聚焦航天领域仿真与遥操作、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城市建筑云等领域,形成科研与人才高地;“建筑创意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环保人居、绿色节能、新能源技术研发等开展研究,助推我省绿色建筑与氢能产业发展;“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建成建筑创意、能源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试验田”;“光大-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依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毕学军团队在水污染控制、环保节能等领域科研优势,与光大国际联合打造集研发、检测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的二噁英环保检测中心,立足山东、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青岛理工(高质量发展进行时)(5)

以学科群对标需求侧,以创新链激活产业链。一批显示度高、含金量足的科技成果在国舜、青建等企业以作价入股形式成功转化,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档增效:长江学者赵正旭团队服务于“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联合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北京飞控中心、国家天文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海尔集团、中车四方等知名企业,全面服务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军民融合战略;“废弃混凝土全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在山东多地实现规模化应用并推动了“无废城市”政策出台,近三年新增销售额逾8亿元;科技成果“聚异氰胺酸酯噁唑烷酮/聚氨酯/环氧材料及制备方法”在青岛国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应用推广,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被列入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推广应用目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