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实用自然图鉴》的书,作者是日本人,豆瓣评分高达9.2。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

本文图片皆源自网络

看此书时,孤陋寡闻的我发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自然常识,故在此将书中部分有趣的内容简单总结下,希望也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实用自然图鉴》按照常见的几大物种,将全书分为6部分,分别是昆虫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贝类、植物类。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2)

此书的内容颇为丰富,我也打算分多次发布,组成系列文章。此文为该系列的第2篇——鸟类篇。(第1篇:豆瓣9.2,关于常见昆虫的冷门真相 | 实用自然图鉴)

1、分类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3)

候鸟

依据迁徙的性质,可以把鸟类分为留鸟、旅鸟、候鸟、漂鸟、迷鸟和逃逸鸟等。

候鸟分夏候鸟与冬候鸟。前者是春夏天过来,秋天离开;后者是冬天过来,春夏天离开。

候鸟在迁徙中途经某一地区,而又不在该地区繁殖或越冬,就该地区而言,这些候鸟称为旅鸟

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统称为留鸟

留鸟中有一个类群,具有追寻食物、作较短距离漂泊的习性,称之为漂鸟,如啄木鸟、山斑鸠等。

迷鸟是指鸟正常迁徙时,本不应该经过该地区,但因种种原因致使它们迷失方向而来到此地,对该地区而言,此类鸟称为迷鸟。这类鸟一般观察到的数量比较少,也并非每年都能观察到。

逃逸鸟是指本地没有自然分布、也不应有的鸟种,是在饲养、运输、贩卖等过程中逃逸或被放生的鸟。它们有可能因不适应环境而消失,也有可能生存下去并建立起稳定的种群,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这也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影响方式。

2、飞行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4)

滑翔

鸟类可以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保持自己的体温,一般维持在42-43℃。

鸟的胸部肌肉发达,约占体重的50%;大多数鸟以昆虫为食物。

大多数鸟类都能飞行,只有鸵鸟、企鹅、鸸鹋等鸟类丧失了飞行能力。

鸟除了视力极佳外,还能分辨颜色。对鸟来说,红色、黄色、白色最为醒目,鸟会感到不安且飞走。绿色与茶色最适宜。

鸟胸部的绒毛,尤其是水鸟的绒毛,经常被用来制作羽绒服和羽绒被。

鸟飞行时用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的作用就像是螺旋桨,产生向前的力。

对鸟而言,羽毛如同生命一般重要,所以鸟在休息时,会经常梳理羽毛。

鸟类的羽毛每年要更新1-2次,一般在春夏之际、抚育子女之后更换。

鸟的个性不仅体现在姿态和外形,还有飞行方式,如白头翁的飞行轨迹是波浪形,乌鸦则是直线形。

老鹰等猛禽很懂得借助气流飞行。它们张开翅膀,像画圆一样,一圈又一圈地上升,经常一连好几个小时不振动翅膀也能飞行。这种飞行叫“滑翔”。

猛禽一旦发现猎物的踪影,它们将翅膀上扬或下压,固定在一个地方盯紧猎物,这种飞行叫“滞空飞翔”。

3、嘴与足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5)

黑水鸡

最有意思的鸟喙是上下颚交错的交喙雀,乍一看似乎不方便进食,但这样的嘴在啄开松树洞和打开果实外壳时非常实用。

嘴部很长的鸟类代表非莫属,鹬能够将长嘴插入泥沙的洞穴中,灵巧地将贝壳、螃蟹和沙蚕等藏着的生物叼出来。嘴部锋利且弯曲成钩状的鸟类大多是肉食性,如鹰。

鸟的足部一般有4趾,有些鸟的4趾都在前方,有些是3前1后,有些则是2前2后。有些鸟的脚趾与脚趾之间还长有蹼。

黑水鸡家族是所谓的“花瓣足”,前面3个脚趾上长的瓣跟鱼鳍一样,当它们向后拨水时,瓣就张开;当向前划水时,为减少水的阻力,瓣则闭合。这个家族是水鸟中有名的“潜水世家”。

不同的鸟行走的方式会不一样,如麻雀是双脚并拢起跳,鸽子是左右脚交替步行。

4、特性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6)

伯劳

鸟和人类一样在巢里哺育子女,一旦雏鸟发育成熟,巢对鸟父母来说,就失去了“家”的意义,都将回到原来的群居生活中。可以说,鸟巢是鸟为了抚育下一代而临时建立的“家”。

春天是鸟类寻找配偶的季节,此时的鸟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搔首弄姿,甚至有一些与哺育子女时相同的动作,如给雌鸟喂食。成对后的雄鸟和雌鸟会开始筑巢以抚育子女。

杜鹃(布谷鸟)的父母会把自己的蛋下在其他鸟的巢里,还会把窝里其他鸟的蛋弄出鸟窝。杜鹃的雏鸟比同窝的小鸟出壳快。

伯劳是比较凶猛的小型食肉雀鸟。它有个至今未解的习性——会把自己捕获的猎物,如青蛙、小蜥蜴、昆虫等扎在枝头或铁丝上,我们称之为伯劳的“贡品”。

通常家庭饲养的虎皮鹦鹉、文鸟等饲养鸟,其实大多原产于东南亚、印度和非洲。在印度等地,鹦鹉是破坏农作物的害鸟,这让当地人很烦,因此鹦鹉会被当作宠物廉价卖到海外。鹦鹉善于模仿人说话,所以有很大市场。

5、麻雀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7)

麻雀是与人类共存的鸟。没有人居住的地方,麻雀不会去光顾。

麻雀可谓无所不吃,是名副其实的杂食性鸟类,有时还吃我们的剩饭。

麻雀一般在每年的2月左右开始筑巢。每年的2月到夏天,麻雀要繁殖2-3次,每次产4-8枚蛋,孵化它们需要2周左右。

麻雀的雏鸟主要吃食昆虫的幼虫,长大一些后也可以喂食成虫。由于一部分雏鸟体质较弱,很难养活,因此成活的雏鸟只占50%左右

6、乌鸦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8)

大嘴鸦

乌鸦是非常聪明的鸟,能够啄开垃圾袋,把里面的食物翻出来吃;会衔着核桃飞到空中,再摔碎以便吃里面的核桃仁。

对乌鸦进行观察,要从区分大嘴鸦细嘴鸦开始。嘴部粗大、叫声“呵呵”听起来清脆的是大嘴鸦;嘴部细小、叫声“哑哑”听起来有点浑浊的是细嘴鸦。

乌鸦是杂食性动物,在城市里吃人类的剩饭剩菜,在大自然里还吃鱼或其他动物的尸体,是功劳很大的“清道夫”。

3-6月是乌鸦筑巢的日子,它们会把巢筑在很高的树上。没有出现过一种鸟独霸一棵大树的现象,往往是树上不同的位置居住着种类不同的鸟。

如果你想弄清楚鸟的界限划分,就得坚持对同一棵大树作长期的观察。虽然会花费不少时间,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燕子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9)

家燕

春节前后,燕子会带来春天的气息,一般在夏末离开。

燕子属于雀形目燕科,常见的燕科主要有家燕岩燕。有一种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叫雨燕,它属于雨燕目雨燕科,与燕子不是一类。

燕子每年繁殖2次,每次能产下3-7枚蛋,约2周后孵化,出壳3周后小燕子可以独立。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都会给雏鸟喂食。

雏鸟的天敌是乌鸦、蛇和猫等,有时麻雀也会争夺它们的巢。

燕子只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因为它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中。

这种小型林鸟也喜欢吃飞着的昆虫,但它是久栖树上等待昆虫出现,然后突击捕获再飞回原处。因此它的英文名叫“flycatcher”。

8、云雀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0)

云雀是一流的歌唱家,一般在每年的3月到4月之间歌唱。

云雀是滞留在草原或田间的留鸟。它们的巢直接筑在地面的干草堆上,里面会有4-5个蛋。巢的颜色与草地一样,比起树上的鸟巢,缺少防备。

当云雀察觉到危险时,它们会退出一段距离,迷惑天敌的视线,等天敌离开后再回巢中。

鸟类的鸣叫声一般分平常啼叫高声歌唱2种。

平常啼叫用于同家族的成员间相互联系,如是否发现了食物、是否有危险等。

高声歌唱是雄鸟吸引雌鸟的情话,或者向其他雄云雀宣布自己的领地范围。

9、大山雀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1)

在树林里,最常见的是体积比麻雀小、身体上的黑白花纹很清晰的大山雀。

大山雀家族的成员,除了体色为茶色的杂色山雀以外,其他成员几乎都是黑白相间的体色,只能通过颈部的花纹来区别它们。

大山雀是设在树林里的鸟巢箱的最大使用者。除了繁殖期以外,平时都过着群居生活。

如果食物是较大的果实或昆虫的幼虫,大山雀经常会用脚踩住食物,再用嘴啄食。能够用脚踩食物进食的鸟只有小部分,如雕、鹰等猛禽,以及乌鸦、绣眼鸟和大山雀。

10、翠鸟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2)

翠鸟除了有个大嘴巴,还有一身漂亮的羽毛,而且还是潜水高手。

翠鸟主要活动在河畔,飞行路线是直线形。

翠鸟从水中衔走鱼后,会把鱼一次又一次地磕到树枝上,直到鱼不再挣扎才开始吞食。

吞食时,为了避免被鱼的鳞片鲠住,翠鸟会从鱼的头部开始吞,这是所有捕鱼鸟类的共同点。

11、野鸭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3)

野鸭的种类繁多,但雄性野鸭的羽毛比较花哨,有显著的特点,因此很容易被记住。

雌性野鸭的羽毛比较素净,大同小异,因此常常被混淆。不过在很多情况下,雌鸭身边总有一位“护花使者”,可以通过这个“使者”来判断种类

野鸭与其他鸟类不同的地方在于,雄鸭是在冬天向雌鸭表达爱慕之情的。

在野鸭家族中,有在水面上觅食的野鸭和潜到水里觅食的野鸭2种,前者被称为陆地野鸭,后者叫潜水野鸭

陆地野鸭吃的是水面上的水草和浮着的植物种子,潜水野鸭吃的是小鱼和水生植物。

12、鹬和鸻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4)

鹬(左)和鸻(heng,二声)

浅滩的泥土里,富含大量来自河流的有机物,微生物以这些有机物为食,而螃蟹、沙蚕等底栖动物又以微生物为生,最后这些底栖动物又成了鸟类的美食。

是这些鸟的典型代表。鹬和鸻很适合在浅滩,因为它们都长着细长的双脚和长长的脚趾,即使踩在泥土上,也可以泰然“走”之。

鹬和鸻都是候鸟。在西伯利亚或阿拉斯加等地繁殖,到了8-10月间,南下飞往东南亚过冬,之后在第二年的4-6月间北上。

鸻的眼睛大而有神,能够清楚地看到藏在泥土里的贝壳和虾类。

鹬只能靠长长的嘴,不断在插到泥土里翻找食物。鹬的嘴部有头部的数倍长,嘴形有弯曲的,也有扁平的。

鹬的嘴看似很坚硬,其实嘴的上方非常柔软,那里集中了大量的神经,只要泥沙里的沙蚕或贝壳有一点小动静,它们都能敏锐地察觉到。

13、鸥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5)

燕鸥

有鱼群的地方,上空经常有大量的鸥飞翔。渔民一直把它们当作传递鱼群信息的益鸟来对待。

常见的鸥家族都是候鸟。其中燕鸥长着比海鸥更尖的嘴,嘴径直生长,而尾部与燕子一样,从中央分叉,因此很容易辨认。

14、猛禽类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6)

猎鹰

猛禽类包括鹰和雕的家族、猫头鹰家族,前两者属于鹰形目,后者属于鸮(xiao,一声)形目。

在鹰和雕的家族里,最经常见到的是类。鸢大多在海边或河边活动,比起活着的东西,它们更喜欢吃死的动物。

尾部和翅膀的形态,是区分鹰科成员的关键。猎鹰翅膀的顶端是尖的,它是整个家族里飞行速度最快的。

猫头鹰飞行的时候,翅膀振动却不会发出任何声响,猎物很难防备。

难消化物指的是鸟把猎物整只吞食后,将无法消化的部分又吐出来。

猛禽将老鼠等小动物吞到肚子里,骨头和毛发等难消化的东西会从嘴里反吐出来。鹬家族也会反吐贝壳和螃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

15、相似不相同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7)

犀鸟(左)与巨嘴鸟

当你认为两只鸟很相似时,一般情况下,它们确实在分类上是相近的鸟类,但它们又的确分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型。

在不同地区、相同居住环境的情况下,有些鸟在体形上也会相似。犀鸟巨嘴鸟就是典例。

犀鸟和巨嘴鸟都生活在热带雨林,都有一张大嘴,以树果为主食,偶尔也吃昆虫和小蜥蜴,羽毛都很华丽。

但犀鸟生活在东南亚和非洲,属于佛法僧目犀鸟科;巨嘴鸟生活在中南美洲,属于䴕形目巨嘴鸟科。

生活在草原上的不会飞行的鸟当中,鸵鸟鸸鹋在外形上也很相似。

16、如何吸引鸟?

野生鸟类的科普系列(关于常见鸟类的部分真相)(18)

鸟巢箱

冬天是招呼鸟到身边来的最佳季节,因为此时鸟的食物变少了。

鸟类一般在初春开始筑巢。如果你想做一个鸟巢箱供观察使用,建议过了秋天就把鸟巢做好挂上,而且选择离它们觅食处较远的地方。这是因为到春天时才挂上,鸟儿会有戒心,不肯靠近;其次在鸟类频繁出现的地方挂上,鸟无法安心居住。

鸟粪中含有许多难以消化的植物种子,一旦落地,便可能生根发芽。

给鸟提供饮水时,还要让它们能够戏水沐浴,可以放一个水深3厘米左右的水槽。如果在水槽附近放上1根树枝,就能看到鸟在沐浴后梳理羽毛。

鸟在梳理羽毛时,常常会把尾部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使羽毛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提供喂食台时,要保证有猫和狗够不着的高度,且附近不能有可供猫跳跃的工具。

喂食台的地点,最好选择在透过房间的窗户就能看见的地方,既可以长时间观察,也不会让鸟感到不安。

倍数为7-8倍、瞄准镜头为30-35毫米的望远镜最适合观鸟使用。


敬请期待第3篇《实用自然图鉴》系列文章——哺乳类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