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主科成绩不突出怎么指导(的做法有待商榷)

尖子生主科成绩不突出怎么指导(的做法有待商榷)(1)

“重奖尖子生”的做法有待商榷

王营(特约评论员)2020-09-04 14:19

近日,高考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发放到考生手中,各地也对成绩优秀的学子实施不同的奖励办法和形式。广东东莞东城温塘社区学子袁振钊今年以69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按照该社区的传统,袁振钊将获得20万元奖励金。(8月30日 新华网)

笔者还听说,某地区今年有2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政府不仅要给学生发放几十万元的奖金,还要重奖2名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并对学校校长进行记功表彰。

对高考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奖励,本无可厚非,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但如果只出重金奖励拔尖者,只见鲜花不见绿叶,这样的导向恐怕并不是很好,此种做法有待商榷。

尖子生主科成绩不突出怎么指导(的做法有待商榷)(2)

首先,重奖尖子生会带偏高中质量评价导向。高中虽不是义务教育,但也要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达到高中学业水平。高中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两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用一两个学生的成功换取大多数学生的失败,而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在取得学业进步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考入心仪的大学继续深造。

重奖尖子生,会引导高中学校和教师只抓尖子生培养,对中等生和差生的关爱缺失,不利于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事实上,许多高中学校、教师也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尖子生并没有真正“冒尖”,中等生和“差生”更差。围绕高中教育的目标,正确做法应当是“抓差、促中、逼尖”,通过抓好差生转化,促进中等生进步,倒逼尖子生更加优秀。高考的理想结果应当是中等以上的学生能达到本科录取线,所谓的“差生”也能考入理想的大学。

有鉴于此,地方政府在评价高中学校教学质量时,不能只看有几个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而是要看学校的双一流大学录取率;也不能只奖励少数尖子生,而是要扩大奖励比例,激励所有学生进步。

尖子生主科成绩不突出怎么指导(的做法有待商榷)(3)

其次,重奖尖子生对其他学生不公平,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尖子生能否考入清华北大,凭的是实力,也有运气的成分。清华北大每年在各省投放的招生计划,基本上都是定数,两所大学的录取人数加起来,每个县市区平均也就一两个人。有时候,学校平时花大力气重点培养的尖子生,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一定能如愿考上清华北大。

在笔者看来,一个县市区前10名甚至前20名的学生都有实力考入清华北大,因为这些学生的高考成绩有时只是一两分或几分之差,就是一两个选择题、填空题的差异,在实力上并不存在太大差异。重奖考入清北的尖子生,给人一种“成王败寇”的感觉,对大多数优秀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另外,并非只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才是优秀人才,考入国内一流的体育类、艺术类大学的学生同样是人才。只重视一两个尖子生的培养,只凭文化课分数重奖,显然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差异和他们努力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重奖尖子生对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公平。在教育经费相对短缺、不少贫困生连学都上不起的情况下,重奖尖子生,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有失公允。虽然政府奖励的钱大多来自民间,但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有些尖子生家庭条件本来就不错,重奖他们其实就是“锦上添花”。更何况,许多尖子生本就把清北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根本用不着再以重奖刺激。

然而,对大部分农村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而言,这笔奖励无疑于“雪中送炭”。如果在奖励尖子生的同时,给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适当的奖励资助,既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体现了办教育的情怀和境界。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