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国际社会研判全球化的走向提供了范本参考“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一带一路”是基于历史自觉的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助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普遍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追求的新型全球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发展正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迈进,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景可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国际社会研判全球化的走向提供了范本参考。“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一带一路”是基于历史自觉的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助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普遍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追求的新型全球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发展正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迈进,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景可期。

回顾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堪称不同文明由远走近、交流共进的历程。伴随全球化的推进,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融入国际合作浪潮。国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前所未有地加深,各国人民日益休戚相关、安危与共。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内顾倾向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排他性的区域经济安排趋向活跃,深度冲击着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当各方争论全球化的未来走向之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正由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推进,为人类深入思考自身前途命运提供了宝贵启示。

趋势:全球化的再造

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思潮甚嚣尘上。全球化的开拓者蜕变为反对者,折射出西式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困境。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存在根本弊端,主要归结于跨国资本过度追求自身利润的增长,漠视了发展的普惠性。全球化造就的国际体系结构具有整体性、联通性和开放性,若各成员间长期存在显著的发展落差,必将危及体系的持久稳定。世界范围内,地区发展失衡现象严重,国家间的发展鸿沟加深,引发一些发展中国家排斥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西方国家则面临内部财富分配不均衡和社会不平等的挑战。赚取的巨额利润流向少数资本和技术所有者,而普通大众的获得感甚微。此外,西方国家的移民危机、未来迷失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持续发酵。在民粹主义的煽动下,许多西方民众将自身面临的挑战归结为参与全球化的后果。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困境。如果说先前抵制全球化的声音主要来自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那么美欧国家的一些政治力量则充当了新一轮反全球化的先锋。由于占据国际话语优势,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主张激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喧嚣。

国际上对全球化的质疑和抵制愈演愈烈,全球化是否走到穷途末路呢?历史表明,全球化的确具有可逆性,但表现为阶段性的曲折和反复。从本质上看,原因在于迄今为止的全球化都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因此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种种不平衡问题,造成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和冲突。有关矛盾若迟迟得不到解决,积累到一定水平,就将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对全球化进程形成阻力和冲击。值得思考的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彼此关联,广度和深度均达到了空前水平。全球价值链的产生和拓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分工体系,各国占据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力量、两种思想的交锋会尖锐复杂,但全球化的客观性和人类思想的进步性会使倒退既不是理念选项,也不可能成为客观事实。可以说,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人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全球化?换言之,何种全球化才能适应当今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

在全球化受阻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以“通”为纲,构建不设门槛、不搞排他的泛区域经济合作,为地区发展与稳定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方案。“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精神,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基于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4]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是一个覆盖面广、包容性强的新型发展倡议,旨在打造开放式的国际合作平台。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全球化,是少数国家和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全球化,最终造成了全球的碎片化。放眼世界,北美、西欧、东亚等沿海近海地区是全球化的活跃区域。相比之下,曾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欧亚内陆国家则缺失发展机遇,以致成为全球化的“洼地”。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欧亚地区重新走向繁荣预示着大陆文明的复兴。非洲和拉美等地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至今仍然处于原料供给和市场提供方的地位,尚未实现全面发展。“一带一路”沿线互利合作产生的巨大效应,势必辐射带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参与,构建开放式的全球发展伙伴网络。因此,新的全球化进程空间广阔,将塑造海陆均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世界经济版图。

革新:基于历史自觉的全球化

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源自资本和市场扩张的本能冲动,可视为自发的全球化进程。这一类型的全球化名义上是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跨国资本的全球化。按照资本的逻辑,逐利是天然的趋向,避险则是理性的选择。若非出于资源能源等方面的收益考虑,跨国资本鲜少涉足贫困羸弱、交通阻隔、资源匮乏之地。西式全球化注重获取单方的经济收益,未能兼顾共同发展与普遍安全互为基础的连带关系。某些地区发展长期落后,民众生活常年困苦,往往容易引发政局不稳,极端势力滋生蔓延,陷入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泛滥,乃至蔓延威胁到美欧等全球化的主要受益端。究其实质,西式全球化无法化解的内在矛盾,从根源上导致了国际社会面临的困局,全球化进程难以为继。

新型全球化的兴起,建立在对既有全球化的镜鉴基础上,可谓自觉的全球化进程。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新型全球化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最根本变革,在于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理念指导。过去,美欧国家曾是全球化的主要推手。然而,美欧国家并未对全球化提出符合全人类利益的目标方向,而是放任跨国资本游离于国际社会,酿成世界发展失衡的严重后果。当美欧国家推动全球化的意愿和能力衰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担负起新型全球化倡导者的重任。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上升为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2017年9月5日,厦门金砖峰会期间,还召开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强调各国应促进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和普惠的方向发展。[5]由此可见,新型全球化具有明确的发展导向,蕴含着超越单纯利益考量的价值追求。

“一带一路”坚持鲜明的问题意识,以新型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为方向指引。该倡议的提出,主要着眼于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诸如中亚、西亚、南亚等欠发达地区。在全球化的“洼地”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推动全球发展实现再平衡。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远非惯常意义上的国际经贸合作,而是有效规避了跨国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积极回应各国人民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诉求,增强了全球发展的道义性,有助于实现各国联动、协调、包容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为国际社会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深层次问题提供的一个崭新方案。

“一带一路”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各国秉持怎样的相处之道,决定着人类文明能否延续向前演进。历史上,因文明对立对抗而引发的冲突战乱屡见不鲜,社会发展进程几经中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多样文明,彼此文化差异显著。“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各种文明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相互之间和谐共处。通过加强文明对话,开展文明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此外,建设绿色之路、健康之路、廉洁之路等概念的提出,也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南。总之,“一带一路”寄托着各国人民对自身命运的理性安排,指向了人类社会更加光明的彼岸。

路径:国家合作导向的共同发展

自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尊重各国国家主权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国家主权的核心要义在于平等,具体包括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诸方面。西式全球化奉新自由主义为圭臬,以所谓的市场化达到“去国家化”,强调去管制、去壁垒、去监督,实现资本、商品、劳动力等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各国实力多有差别,缺少主权平等的基础前提,贫弱国家通常难以掌握本国发展的主导权,无法公平获取发展机遇。参与和推动全球化的主体是跨国公司,主要服务于资本逐利,加剧了国际社会发展严重分化的现象,事实上是市场失灵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

新型全球化的路径创新,立足有效克服市场失灵。鉴于参与西式全球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国家意识的回归涌现为当代世界思潮的一个新动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重回以国家对抗为特征的封闭、隔绝时代。世界已经连为一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型依存关系。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国家之间在共生关系中实现对立统一,这就使各国都面临如何摆脱传统国际政治、地缘政治观念束缚的问题,从而再发现、再认识自己的挑战。[6]各国应当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共同完善全球治理,引领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未来。概而言之,新型全球化正视主权国家为当今国际社会基本行为体的现实,主张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国际合作,同时倡导各国政府超越国家本位的利益考量,从世界视野思考本国与他国的共生关系,把握自主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平衡,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发展新格局。

作为崭新的国际合作构想,“一带一路”则从实践层面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有机结合的可行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若只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仍然无法实现全球的均衡发展。各国有必要共同创造有利条件,弥补长期投资不足、安全风险等市场机制与生俱来的短板。通过政府间达成互利合作的共识,鼓励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向和高效配置,推动国际社会实现均衡发展。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同世界的联通性差,致使潜在发展优势无法发挥。“一带一路”将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以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石。公路、铁路、水路、口岸、港口等基建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特别是跨国跨区域的重大项目耗时耗资巨大,离不开各国政府的合作引领和有力支持。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7]具体而言,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归纳为共商共建共享三个维度依次递进的逻辑链条。

所谓共商,是指各国共同协商“一带一路”的发展大计。无论强弱贫富,还是政治制度等差异,各国参与“一带一路”的地位都一律平等,充分进行政策沟通,寻求互利合作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发挥经济互补优势,探求对接发展战略的可行路径,就法律适用、投资标准等进行协商,研究论证“一带一路”的规划设计,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实现目标协同,相向而行。各国参与共商的主体不仅是政府,而且包括政党、议会、企业、媒体、智库等等,从而使“一带一路”建设符合社会各界的诉求和期待。

所谓共建,是指各国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各国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员,应当责任共担,搞好“大合唱”。齐心协力搭建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平台和机制,既深入推动经贸和基础设施等“硬项目”领域合作,又广泛促进社会人文等“软项目”领域交流。“一带一路”建设环境错综复杂,存在包括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等在内的各类潜在风险。沿线各国有必要加强风险挑战方面的合作研判,携手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有关项目建设提供稳定预期。

所谓共享,是指各国共同分享“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享原则,沿线国家共创共享发展机遇,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让互利合作惠及更加广泛的区域和民众。从国际层面而言,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改变全球发展洼地的落后面貌,缩减国家间的发展鸿沟。从国家层面而言,照顾各国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和关切,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程度不断深化。欧洲的“容克计划”、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蒙古国的“发展之路”倡议、印尼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等等,纷纷加速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8] “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各地区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彼此对接产生的积极效应正在推动各方朝共同发展的方向迈进。

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丝绸之路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业已化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历史深刻昭示,对抗与冲突,不是人类的宿命和归途。和平相处,共享繁荣,始终是人类念兹在兹的梦想和追求。在以互联互通为纽带的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当前,全球各种不稳定性因素相互交织,跨国性问题层出不穷。选择孤立排他的封闭道路,还是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将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前景,人类正处于何去何从的重要关口。“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人类社会走向何方终极之问的回答,充满历史启迪和人文情怀。“一带一路”反映了各国人民心灵深处的永恒呼唤,因而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成功举行,共有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会议通过了《北京倡议》,呼吁各方树立命运与共的理念,改变独善其身的意识,摒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9] 共建“一带一路”,则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提供了现实路径和合作平台。沿线社会各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是“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坚实保障。民心相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所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的就是要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实现各国人民的相知相亲,共享和平繁荣的美好生活。“一带一路”沿线将率先建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示范区。

新型全球化喻示着对全球化的再造,主要体现为遵循富有价值追求的理念指引。“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力图打造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创新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之路,可谓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实践。新型全球化是一种自觉的探索,重塑人类社会的发展格局。可以期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化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变得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尚需各国人民不懈努力。

本文转自《当代世界》总第436期

(作者张伟杰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