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一生都参加过谁的葬礼(梅兰芳与马金凤)

梅兰芳大师在上世纪50年代收了两个唱豫剧的徒弟,一个是阎立品,另一个是马金凤。为什么他看中这两个唱豫剧的演员?因为她们两个的嗓音不温不火,做派端庄大方,最接近京剧的演唱风格。同时在用气、发声、吐字、归韵等各个方面,也都与京剧旦行有许多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梅兰芳大师慧眼独识,把她俩收为自己的弟子。

梅兰芳一生都参加过谁的葬礼(梅兰芳与马金凤)(1)

(一)梅兰芳与阎立品

新中国成立后,阎立品加入了商丘豫剧团,曾带着《洛阳桥》和《女贞花》等戏赶往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她在豫剧演员中独具的艺术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她的艺术也受到了梅大师的关注。1953年冬,阎立品在商丘戏院唱戏时,梅大师的秘书特地赶往后台,对她说梅大师很欣赏她的艺术,想看她的戏。

1954年1月,阎立品到天津做巡回演出,梅兰芳看了戏高兴地说:“这是地方戏中少有的闺门旦。”第二天,梅兰芳派人把阎立品接到住处,与田汉、张庚一起接见了阎立品。梅先生的秘书告诉阎立品:“梅先生看了你的演出,很高兴,要收你这个学生,你乐意吗?”阎立品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事,含着泪水拜了师。梅先生鼓励她说:“你演戏有内在感情,脸上变化快,水袖功很出色,你专攻闺门旦大有希望。” 梅先生非常重视这位刻苦勤奋的学生,经常给她说戏传艺,当年梅大师也正在天津演出,让她看了自己的《宇宙锋》,并系统地给她讲述了《宇宙锋》的角色创造和表演技巧,使阎立品得到很大教益。

同年跟随梅大师回到北京,决定收阎立品为徒,梅先生对田汉等人说:“我今天收了两个好学生,都别走了,我请客庆贺!”当天晚上梅大师收阎立品和评剧名演员新凤霞为弟子,这是他第一次收地方戏演员为徒。后来她又陪梅大师去上海演出,其间也受到大师的指教,并在梅大师的帮助下,在上海灌制了《蝴蝶杯》唱片。

1955年阎立品调到洛阳市五月剧社,后改洛阳市豫剧二团。同年,阎立品到北京为梅大师庆祝生日,梅先生在家里给阎立品说戏以后,把自己心爱的一顶凤冠送给了她。这是一顶非常珍贵的点翠凤冠,阎立品手捧凤冠,含泪发誓说:“老师,我决不辜负您!”在梅先生的指点下,阎立品开始主工闺门旦,同时对豫剧闺门旦的剧目进行研究整理。在梅先生的指点下,阎立品在表演、化装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同时唱腔也有了新的变化。

1957年在西安演出时,恰逢大师也在西安,师徒两人见面时,听到阎立品移植了《盘夫索夫》及《碧玉簪》后,大师大加赞扬,还答应教她《游园惊梦》,但不久她被错划成“右派”,后来梅先生逝世时她也没有去北京奔丧,这一次见面成了他们师徒的诀别。 

阎立品专心致志地研究、探索梅派艺术,特别着重学习梅先生深入浅出的表演方法和藏而不露、耐人寻味的演出风范。阎立品从京剧中学到不少东西,始终未忘大师的教诲,直到1985年她还准备移植大师的《凤还巢》,但未能如愿。

(二) 梅兰芳与马金凤

 1954年元旦,马金凤在上海曙光剧场演出,下午6点多钟,早已化好妆的她正在后台温戏,突然有人跑来悄悄告诉她:“梅兰芳先生要来看你的戏咧。”

马金凤又高兴,又有些心跳。心想,俺这个河南“土包子”来大上海演出“土”戏,怎劳梅先生的大驾来看戏呢?一想到台下坐着大师,马金凤就非常紧张。梅先生事先就想到了这一层,派人到剧团捎话儿:“叫金凤同志不要怕,我们都是演穆桂英的嘛!我也是来学习的。”

梅兰芳一生都参加过谁的葬礼(梅兰芳与马金凤)(2)

原来,马金凤来上海时,梅兰芳正在这里休假。有一天,他在街头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马金凤主演《穆桂英挂帅》”,他为之惊讶。因为他演过许多穆桂英戏,如《枪挑穆天王》、《穆柯寨》等,但从没有听说过《挂帅》这出戏。于是请秘书帮他买了票,说:“咱们要看看穆桂英是怎样挂帅的!”梅先生看这出戏时全神贯注,很少同别人讲话,也不轻易鼓掌。但当看到穆桂英在金鼓齐鸣、帅旗飘扬的场面中,戎装登上河东杨家点将台,激昂高唱:“……谁料到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他带头长时间地鼓掌,并对秘书说:“好,好戏!”戏罢,梅先生来到舞台合影留念,马金凤像个天真的孩子对梅先生说:“您老来看戏,把我吓坏了,戏没演好。”

“好!好!你的演出给我开了眼界!”梅先生风趣地说,“我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没有演过老穆桂英。这个戏只有你们豫剧里才有。我与穆桂英做了40年的朋友,还不知道她晚年有重新挂帅的故事呢!”

当马金凤请求指教时,梅先生笑着说:“你演得好,嗓子好。你的这些特点,着实我来不了。戏中有段唱,一唱七八十句,很动人,我们京剧就来不了。如果京剧搬来这段唱,会唱个把钟头的,那就把观众唱困了。”

翌日,梅先生又来看了一次《挂帅》,第三天又看了《樊梨花征西》,第四天看了《二度梅》。在此之后,梅先生的秘书把马金凤和剧团其他主要演员请到梅家做客。马金凤一行到了上海梅宅,受到了梅先生的热情接待。秘书说:“先生看了《挂帅》这出戏,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梅先生说:“我怎么能不兴奋呢?想不到地方戏有这么好的节目,特别是《挂帅》这出戏,题材新鲜,我虽与穆桂英相处了几十年,她老年时代的戏我还没看到过呢!这出戏值得京剧借鉴。”

为了更好地扶植这出戏, 梅先生帮助马金凤提出了几条加工整理的意见。他认为,地方戏服装不是太讲究,这个问题要研究。他说:“穆桂英是辞职还乡的,不是被革职,所以在服饰上不能按一般青衣处理。她当时已年过半百,要穿团花紫红色的‘对帔’,加‘潮水’,才能说明人物的性格,‘头面’要戴蓝‘点翠头面’。”马金凤当即在上海就按梅先生的建议订做了新的服装。

梅先生又问马金凤:“你练过水袖没有?”马金凤回答说:“俺河南老师没有教过。”梅先生笑了:“地方戏可能不注意水袖功,你在表演时水袖上没有功夫,我光给你说也不解决问题。现在程砚秋先生正在上海演出《荒山泪》,建议你去看看,他的水袖功夫很好,你看了会受到启发的。”

在谈到戏曲演员的眼神时,梅先生指点马金凤:“你在眼神方面要下工夫,你的眼神用得还不够,许多地方要用眼神来表达穆桂英挂帅时的心情。但眼神要用得适当、严肃,不要轻飘。”梅先生对于台步要求是很严格的,他很注意马金凤的台步,直率地说:“你的台步,走起来有点乱,还不够规矩。穆桂英虽然年近花甲,但一辈子戎马生涯,因此台步要把老元帅的武将气质表现出来……”

1957年秋天,梅先生来洛阳又看了马金凤的演出,对她在艺术上的进步非常满意。两年后,梅先生亲自把这出优秀的河南地方戏移植为京剧《穆桂英挂帅》,并亲自主演穆桂英,轰动了国内外,成为解放以后梅先生的第一个得意之作。

最使马金凤感动的,是梅先生请她看程砚秋《荒山泪》的事。当时马金凤听了梅先生的建议,非常想看这出戏,但戏票难买,她又不好意思开口。梅先生让秘书送来了票,并叮嘱马金凤:“一定要争取看程先生的戏!”马金凤坐在上海人民剧场观看《荒山泪》,程砚秋舞的水袖感动着她,梅先生的苦心更感动着她……

1956年《挂帅》剧组晋京汇报演出时,一炮而红,马金凤被誉为“洛阳牡丹”,该剧也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台艺术片。此后不久,马金凤被梅兰芳收为弟子。

马金凤至今还和梅葆玖保持了亲密的师姐弟关系,他们京剧、豫剧双下锅,多次在舞台上演出晚会性质的《穆桂英挂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