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不过是短暂的消耗品,而撑起人生的孤独的意思(热闹不过三个月)
去年11月份,北方大地一片欢腾,社区食堂纷纷开张。可惜,热闹不过三个月,据《半月谈》公众号发布,大量的社区食堂经营困难,面临倒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以一家社区食堂为例,来进行复盘。
老李一家原来是开餐馆的,生意还过的去。听到大力推广社区食堂的消息后,经过积极争取,老李取得自己所在小区的社区食堂经营权。街道免费提供了场所,老李进行简单装修,购买必要厨具后,社区食堂就热闹开张了。
场地租金免了,税费也基本不用交,这样的生意还做不好?老李乐不可支地想。
开张那天,场面确实热闹,领导到场祝贺,邻里街坊都来捧场,电视台、报社记者前来采访,免费宣传,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两名厨师,两个洗碗阿姨,两个打菜员,一名清洁工忙的不亦乐乎。当天中午,大约有三百人前来就餐,每人消费了20元。晚餐又来了两百多人就餐,食堂当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万块,可把老李乐开花。
老李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厚望,把饭菜口味做好,严把食品安全关,坚持薄利多销,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高兴。
高兴没几天,老李就觉得不对劲了。热乎劲一过,前来吃饭的顾客就少了一大半。第二个星期,每天来吃饭的也就两百人左右,营业额直接下滑到了每天4000元左右。按照40%的毛利润计算,毛收入也有160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4万多的收入,除去工人工资,老李一家子每月还能赚个万把块钱。对于这个收入,老李觉得自己还能接受。
可是,越到后面,老李心越凉。既然是社区食堂,街道支持的项目,群众的要求就多了,有的要增加面食的种类,有的要增加菜品的花样,有的要吃软糯的,有的要吃热辣的,可把老李搞得不厌其烦。又要增加厨师,又要增加食材成本,又要增加开支,老李头都大了。
群众们说,小区外面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重庆小面,各种现炒快餐店应有尽有,人均消费也就十几块,而食堂就那几个菜,早就吃腻了,干嘛非要到食堂吃?
两个月以后,每天中午到食堂吃饭的就三四十人了,晚上更少,食堂每天的营业额也就千把块,毛利润只有三四百,还不够工人开工资了,老李还要往里面贴钱才能维持食堂运转。
关门算了,老李心灰意冷了。
这基本上就是很多社区食堂这几个月来所走过的路子。
免租金都做不下去,为什么会这样?不符合市场规律。
社区食堂虽然有公益属性,但毕竟还是商品买卖,要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已经免除场地租金和税费了,相比其他餐饮商家,已经是降维打击了,为什么还搞不下去?
拿了补贴,就必须坚持低价销售,但是,低端餐饮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成本,这个成本是无法降低的。因此,低价销售就会导致食材档次偏低,品种偏少,对顾客的吸引力下降。薄利未必多销,最后陷入恶性循环,社区食堂难以为继,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如果提高餐食价格,或者直接进行资金补助,那就是人人抢着做的生意,而不是公益了。到时候,会出现腐败等很多问题。浙江刚抓了个教育局长,爆出来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通过学校食堂牟利。
给老年人,困难家庭发就餐补贴,吸引他们来就餐?那还不如直接雇佣社工,直接给困难群众免费送餐上门,何必费劲来搞个社区食堂?
社区食堂直接由公家来办?或者实行吃饭不要钱?几十年前都搞过了,千万别再折腾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该交给市场的坚决交给市场。市场归市场,公益归公益,强行捆绑在一起,恐怕会两头都做不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