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

【智力测验三】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不!东亚人的智商比白人与黑人都高?嗯,研究证明是的

今天要说的是通过测验量表来直接“读心”的智力测验第三讲……


1

来自比纳的忠告

首先来看看世界第一个智力量表创建者比纳的忠告,在他看来:

智力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的,可以通过教育矫正方案来改变儿童的智力。

其所编制的量表仅适于鉴别智力落后儿童,千万不能过度解读测验结果。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1)

▲比纳反对将智力测验结果进行过度解读 (图片来自网络加工)

但是,不过度解读测验结果其实非常困难。

自牛顿力学等出现后,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整个宇宙似乎变成了一个可以测度的巨大的“机械钟”。人们在预期心理、社会等内容同样可以测度。

智力正是人们首当其冲最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当第一个智力量表出现后,尽管比纳的忠告言犹在耳,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大规模应用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地进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2)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智力测验书籍 (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初期,智力测验开始广泛应用于学生升学、部队入伍、职业培训等各个领域,同时也加深了心理可以测量的概念,各种心理测验量表(感知量表、人格量表、学习量表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今天,从视觉、听觉等感知觉,到人格甚至宗教信仰,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测量的了。

这与200年多前大哲学家康德所预想的世界完全不同,当时的康德认为精神永远无法用数字量化,心理学也永远无法成为一门科学。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3)

▲康德认为心理不能测量 (图片来自网络加工)


2

智力测验结果的滥用

比纳发明了智力量表后,很快就有人用来达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

最先引发的是一场“教育变革”。

智力水平特别高与特别低的人应得到特别对待,将他们放在特殊的班级里进行教学。尤其是,智力落后的儿童应该进行早期的针对性教治。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4)

▲推孟(Lewis Terman, 1877 –1956) 美国智力测验的代表人物

比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在1916年出版的《智力测量》一书中写道:

这些群体的孩子们应该分开在特殊的班级里给予具体的实践性的指导,他们不可能精通,但通常能教育成能干的工人,能够照顾自己。

在支持者看来,这看似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但问题是,智力测验能够准确测定学生的“材”吗?

我们通过模型、统计数据造出个“平均的人”是不是真实的“人的平均”?一次或几次智力测量能否准确说明他一辈子的真实智力水平?

这种看似公平的背后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公平,那些被分到特殊教育班的学生中很快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放弃了继续学习与深造的打算。

智力测量的出现,使得人们堂而皇之地以“科学”的形式扼杀了一些原本有机会取得更大成就的“受到特殊对待”的学生。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5)

▲经过测试区分的重点班与普通班 (图片来自网络)

但这只是序曲。

智力测验后来成为了“优生学”的拥趸。优生学最先由高尔顿提出,认为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来保证国家的竞争力。

当时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及学者通过智力测量得出结论:黑人、东欧、南欧人的智商比美国或法国白人的智商普遍要低,因此这些人就应该被挡在移民的队伍之外,减少这些人占有的比率。

19世纪初,美国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之一阿加西(Agassiz, L.)甚至宣称,黑人孩子的颅骨缝合得比白人要更早一些,因此教黑人孩子太多的知识会使他们的大脑膨胀直到头盖骨爆炸。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6)

▲优生协会标志 优生学主张优者多生,劣者少生或不生,

1929年,美国优生学协会的一件展品上写的蛊惑人心的话:“每隔15秒钟,你们口袋里的钱就要损失100美元,用来照顾那些遗传不良者,如精神病人、智障患者、罪犯以及那些其他的先天缺陷者等。”


3

智力测量是种族主义者的“新武器”

智力测验与优生学的合流,引起了种族主义者的关注。

他们迅速意识到智力测验可以用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智力测验朝着创始者不希望看到的路上突飞猛进。

比如,最先推孟发现男生的智商低于女生,他就在修订版中将相应的题目删除,以确保测验能得出男女一致的结论。

此后,智力测量得到了移民政策制定者的青睐。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7)

▲20世纪初的美国移民 (图片来自网络)

以20世纪早期的美国为例,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急剧变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大量的东欧、南欧及非洲人纷纷移民美国,白种人与其它种族之间为了争夺工作开始发生矛盾,治安问题、犯罪问题时有发生。

智力测验与优生学则刚好投其所好。

在他们看来,这些移民(包括一些本土的精神病患者、白痴等等)拥有天然的“低劣血统”和“有缺陷的基因”,因此,为了对下一代负责,应禁止他们移民进来。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8)

▲1924年,柯立芝总统在白宫南草坪签署移民法案 (图片来自网络)

1924年,美国催生了一个移民法案,让很多变卖家产、携妻带子、风尘仆仆而来的移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先做决定他们命运的几个小时的智力测验。

一些人因为不符合智力要求而被拒之国门之外,其中部分人甚至客死他乡。

当然,阻挡“低等基因”的移民进入只是一个方面,对国内已有的“低等基因”采取行动也是非常诱惑人的想法。

1907年至1963年,美国强行对本土的“不健全的社会阶级”实施绝育手术,有超过64000例“不健全”者被强制绝育。

做得更狠的当然是德国。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9)

▲二战犹太人大屠杀集中营 (图片来自网络)

1934年-1937年,纳粹德国强制对40万人进行了绝育手术,并对“污染”了德国“亚利安血统”的成百万的劣等犹太人、东欧人实施种族清洗。

据战后世界犹太人大会的估计,至少有500万犹太人在此次灾难中被残忍屠杀。

1994年,两个美国人赫恩斯坦和穆雷发表了《钟形曲线》(The Bell Curve)。他们宣称,黑人和白人的智商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基因引起的,是天生的种族差异。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10)

▲《钟形曲线》宣称黑人白人的差距是种族基因导致 (图片来自网络)

1995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菲利普·拉什顿出版了《种族、进化和行为》,把全世界人种分成三类:黑人、白人和东亚人,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东亚人的智商高于白人,白人又高于黑人。

●黑人的性冲动要强于另两类人,暴力倾向也高。

这是因为黑人智商低,为了取得繁衍优势不得不大量繁殖后代,但对每个后代则并不怎么照顾,即所谓的“以数量取胜”,这在演化上称为r策略。

而白人和东亚人则采用K策略,也就是“以质量取胜”,他们孩子不多,但对每一个后代都细心照顾。

以上观点大家肯定觉得不会接受。但大家可能要注意,身处各种信息爆炸的当代,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其实很难。

各种混杂的观点身着漂亮的包装,悄然迎合着大家心灵深处不受理智制约的冲动与欲望,实在让人防不胜防。

比如,声称东亚人的智商是全世界最高的,其实源于种族主义倾向的著作。

16岁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优秀的人应该多生孩子)(11)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图片来自网络)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运动,也不是黑人弗洛伊德之死这个简单的导火索事件就会“火爆”全球。


4

小结

最后,小结一下。

尽管比纳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解读智力测验的结果,但它一旦出现,就如脱缰野马般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大家从智力测验中各取所需,一些人喜欢自己聪明,另一些人希望装糊涂。

教育改革、优生学与种族主义都按需取用智力测验的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后果。

但智力到底是什么?与遗传、与情商有什么关系?下一讲(也是本系列最后一讲)将跟大家说说这些问题。

如您对心理测验有任何看法,敬请下方留言,精彩明天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