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豪杰并起,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曹操绝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曹操。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1)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人,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 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有人说他心狠手辣, 冷酷无情, 也有人说他有情有义, 性情率真, 对部下极好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先说心狠手辣的曹操, 一是杀害吕伯奢一家, 吕伯奢是曹操的故人。 董卓专权时, 曹操离开朝廷陶归乡里, 路过吕伯奢家 恰巧吕伯奢不在, 他的五个儿子为了招待曹操磨刀杀猪, 曹操听到磨刀声 误以为吕伯奢的儿子们欲要对自己不利,于是,先下手为强, 杀了吕伯奢一家二十口人。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2)

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枭雄? 在去世后的一千多年里, 关于他的争议与评价从未停止, 曹操是一个奸诈多疑, 但是,才华谋略于一身的人。特别是在老版《三国演义》中将曹操的多面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 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使曹操奸诈的形象深入人心 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军事家以及卓有成就的文学家。 鲁迅曾评价他“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不是曹操一党, 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主席也在他的诗篇中写道,“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3)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专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属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说起曹操,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还是《三国演义》中,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形象,可是事实真是如此么?

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我们应正确的看待他。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4)

先来看看曹操的功绩

政治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来稳定局面。曹操的确是得到了汉献帝,不过可以说是解救,因为汉献帝当时是在逃亡,天下诸佚都不敢去碰这个烫手的山芋。虽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让大家觉得他是奸雄,不过那时汉献帝个人根本没办法去管束北方局势。曹操这样做,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其次就是惩办豪强。先来说下什么是豪强,其实就是指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东汉末年的豪强,如果根基深厚的那类人,很可能是家里好几代人都是朝廷当中的权贵。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袁绍、袁术这些人。这些人仗着自己手上的权势,常常是为非作歹。一般的法律、条例,根本奈何不了他们。而且这些豪强为了能够满足自己骄奢淫欲的生活。常常是兼并大量普通老百姓的土地。利用这些土地赚钱把普通百姓逼得,没有地可以种,只能四处讨饭,成为流民。曹操当时有一句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的是人死后,却没有人能为他们安葬,村庄里的人公逃难,早已没有人烟。而这种惨象的根源,就是因为当时豪强们对土地无休止的兼并。所以,对于豪强,曹操是下重手打压的。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5)

曹操一生信奉法家,从他刚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是由于祸在中央,曹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直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曹操对豪强的策略其实是能用则用,不能用或犯科为歹的,就要抑制。他对豪强地主进行了一定的打击和抑制,尽管这些打击措施不是根本性的,但对安定社会,恢复经济,扶植自耕农,都起了积极作用。

反观他的对手袁绍,自从袁绍占领冀州后,他对部属及辖区内的豪强地主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就是在这种宽纵的政策之下,百姓公困,豪强四起,因此,袁绍虽地较大、较多、粮较足,但最终还是输给了曹操。

曹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发布了一道《河北租赋令》:「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因而让百姓十分喜悦。司马光说他:化乱为治,并非无据。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6)

再次就是唯才是举。汉朝当时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是察举制和征辟制。而这两种方法无一例外都十分注重舆论、名声、仁义孝悌等方面道德品质。而且在由下向上推举人才的察举制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所推举的人也基本都是有高贵家世出身的人。

而曹操则不同,他用人不重虚誉,反对以门第和德行作为选官标准,打破了东汉以来世家大族把持政权,垄断仕途的局面在「唯才是举」政策下,只要有才能,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7)

曹操曾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我们知道,汉朝的人才选拔往往需要一些有名望的人,对于人才进行品评推荐,汉末比较有名的如许劭,许婧两兄弟等,其中曹操也是因为得到了许劭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继而闻名于世走入仕途的。

军事

曹操作为著名的军事家,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少有败绩。东汉末年,各地军阀混战,曹操一生平定了吕布、袁绍、袁术、张绣、刘表、马超、张鲁等多个军阀,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也给予痛击,为北中国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其中尤其以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战胜袁绍最为著名,而这一战也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一战。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8)

此外,曹操不仅军事实践出色,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他本人熟读各类兵书,尤其对于孙子兵法更是有独到的见解,曹操将孙子的军事理论与自身军事实践相结合,注释完成了《孙子》十三篇。后世很多名将都对曹操推崇有加。

经济

曹操在经济上也有过很重要的贡献,即兴置屯田。所谓屯田,就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类似于后世的生产建设兵团。虽然屯田制并非曹操的创举,但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下,曹操运用前人智慧,采纳纳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对于东汉末年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恢复与促进作用。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9)

曹操此语:“感慨之言真性情,真英雄也。”

其曰: 我本愚陋之人,始举孝廉。后来,天下大乱,我在家乡构筑房舍,本想以此离世避祸,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以此度日,等待天下太平。不想朝廷征我从军,封为典军校尉。唉,从此告别以往闲散生活,替国家效力,征讨四方贼寇!初时我之愿望,是死后在墓碑上,题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然而,自从剿黄巾始,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终于荡平天下,威加四海。如今我已身为丞相,人臣之贵,已到极点,复又何望哉?

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枭雄)(10)

如国家无我一人,正不知将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有人见我权重,妄加猜度,疑我有异心,此大谬也!然而,欲使我交出兵权,封侯归国,实不可行。诚恐为奸徒所害。我败则国家倾危,天下必定大乱!我岂能慕虚名而招大祸?此番苦心,诸公未必能知·····

有谁能知我心?!有谁能知我心?!有谁能知我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