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就是甜吗(甘与甜相比哪一个更甜)

“甘”的本义为美味,《说文·甘部》:“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段玉裁注:“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从口含一。一,道也。食物不一,而道则一。所谓味道之腴也。”

甘就是甜吗(甘与甜相比哪一个更甜)(1)

“甘”为指事字,甲骨文从口,其中一点指明口中含有食物,不管是采集来的植物根茎、果实、种子,还是狩猎来的动物肉食,都可带来美味的享受。许氏受当时黄老思想的影响,将之归于“道”,是做了哲学上的抽象。《尚书·洪范》:“稼穑作甘。”孔传:“甘味生于百谷。”自从有了原始农业后,人们食物的取得主要就靠稼穑,故云“甘味生于百谷”。《战国策·韩策二》:“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甘”指食物美味,“脆”则专指食物容易嚼碎,毕竟再美味的食物,如果咬不动嚼不烂也等于零。

由美味又引申为甜,为五味之一,《洪武正韵·覃韵》:“甘,甜也。”这是因为感受甜味的味蕾在舌尖,食物入口我们最先感受到的是甜味,而舌的两侧和靠近舌根的部位对咸、酸、苦较为敏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甜味代表糖,而糖是人体最容易吸收和最便于消耗的能量,我们吃东西时,最先吸收的就是糖,运动时,最先消耗的也是糖(所以饥饿的人最渴望的就是甜食),糖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婴儿一生下来,最先尝到的也是甜味,就像歌里唱的,“妈妈啊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抚养大”。舌尖最先感觉甜味,甜味就意味着糖分的摄入,意味着安全(与之相反,苦味意味着有毒)、满足与放松,能促进分泌令人快乐的多巴胺,所以甜味被称为“幸福的味道”。但集中的糖来源在自然界中很少见,在大规模工业制糖出现之前,甜味一直是非常奢侈的味道(想想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野蜂蜜,想想小时候在苞米地里到处寻找“甜儿”,想想被我们视若珍宝的“小鳖盖儿糖”),所以人们提到美味首先会想到甜。《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这里“甘”都是甜的意思。“甘薯”即地瓜,因其味甜而得名。“甘油”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透明的液体,黏稠似糖浆,有甜味,能吸收水分,用来制造化妆品和糖果等,医药上用来配制外用药。“甘蔗”茎含糖分多,是主要的制糖原料。

由甜转而为动词,引申为觉得甜,觉得好吃,《韩非子·说难》:“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再进一步引申为嗜,爱好某种食物,《洪武正韵·覃韵》:“甘,湛嗜也。”《尚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彫墙。”孔传:“甘、嗜,无厌足。”再引申为情愿、乐意,《玉篇·甘部》:“甘,甘心,快意也,乐也。”《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郑玄笺:“虫飞薨薨,东方且明之时,我犹乐与子卧而同梦,言亲爱之无已。”甘心情愿、甘拜下风用的便是此义。

凡从“甘”取义的字皆与甘甜、美味等义有关

《洪武正韵·覃韵》:“甘,果名,俗作柑。”《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六引《风土记》:“甘、橘之属,滋味甜美。”“甘”与“橘”相比,甜味较多,酸味较少,故以“甘”为名,现根据汉字造字规律规范为“柑”。

“蚶”从虫从甘,为形声兼会意字,在古人观念中,“万物皆虫”,蛤蜊属介(外有介壳)虫。“甘”为声符亦兼意符,“蚶”的本义即是指味道鲜美的介壳类海产品(越新鲜的海鲜吃起来越甜,所以广东人形容海鲜吃起来很鲜会说“甘甜”)。

“泔”指淘米、洗刷锅碗等用过的水,用来拌鸡、鸭、猪的食料。黄县话称为“浑水”,这是从人的角度而言,而从鸡鸭的角度,浑水中含有食物碎屑和残渣,未尝不是甘之如饴。

“坩”为盛东西的陶器,《集韵·谈韵》:“坩,土器也。”古代的“坩”里面盛的是可吃的食物,现代的“坩埚”是用黏土、石墨等耐火材料制作的,用来熔化金属或其他物质的器皿。

“酣”为饮酒尽兴,《说文·酉部》:“酣,酒乐也。从酉,从甘,甘亦声。”徐锴系传:“酣,酒乐也。从酉,甘声。臣锴曰:饮洽也。”《史记·高祖本纪》:“酒酣,高祖击筑。”裴骃集解引应劭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从“酉”的字多与酒或因发酵而制成的食物有关,这里指酒,酿的美味的酒,喝起来自然尽兴,不清醒,也不烂醉,可谓刚刚好。

“甜”指像糖或蜜的味道。《说文·甘部》:“甛,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徐灏注笺:“甘之至为甛,甛之言恬也。古无所谓甛,盖以甘统之,后世以稼穑之类为甘,饴饧之类为甛。”《广韵·添韵》:“甜,甘也。”我们说的“甘甜”,“甘”与“甜”还是有点区别的,碳水类食物本身带来的是“甘”,经过提炼的饴糖之类为“甜”,“甜”比“甘”要更甜一点。

“香”指气味芬芳,《说文》:“香,芳也。从黍,从甘。《春秋传》曰:‘黍稷馨香。’”段玉裁注:“会意。”

甘就是甜吗(甘与甜相比哪一个更甜)(2)

篆书“香”为会意字,上为禾下为甘,会谷物之香,隶化后错将“甘”写作“日”,“日”字无解。

“某”的本义为酸果,《说文》:“某,酸果也。从木,从甘。”徐灏笺注:“‘某’即今酸果‘梅’字。因假借为‘谁某’,而为借义所专,遂假‘梅’为之。”

甘就是甜吗(甘与甜相比哪一个更甜)(3)

青梅

江南之青梅树上结果,果味甘酸,故“某”为会意字,后假借指失传的人名或时间,或指一定的人、地、事、物,不明言其名,或指不定的的人、地、事、物,而酸果之义写作“楳”,或假借“梅”字,“梅”的本义为楠木,《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鸮萃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木部》:“梅,某为酸果正字……凡酸果之字作梅,皆假借也。”古汉语中这种借去不还,再假借它字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今以“梅”为规范字。

“甚”指异常安乐,《说文·甘部》:“甚,尤安乐也。从甘,从匹。”段玉裁注:“尤甘也。引伸凡殊尤皆曰甚。……人情所尤安乐者,必在所溺爱也。”

甘就是甜吗(甘与甜相比哪一个更甜)(4)

“甚”之金文、篆书皆是上为甘下为匹,楷化后误写为现在的字形。“甘”有“嗜”义,一个人嗜好太深,则会有所耽溺。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