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

那是1985年中秋之夜,月似银盘。

在老山前沿阵地上的“中秋猫耳洞音乐会”正在进行,大学生排长胡国桥用861电台唱着战士们点播的歌曲,歌声在一个个哨位萦绕,战士们噙着泪倾听着。

而这时,伤痛和疾病正在折磨着胡国桥。他在用歌声激励战士,也是在激励自己。

一、理想的选择

1984年初夏的一天,皎洁的月光给内蒙古林学院幽静的校园洒下了淡淡的银辉。胡国桥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在他枕下,有刚刚获得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明天,他要去领取石家庄陆军学校的入学通知书——这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时刻。

二十多名跟他一起报名去军校的同学,经过一番利弊得失的权衡,已经打了“退堂鼓”。胡国桥就是在这“鼓声”中思索着、判断着、权衡着、比较着……胡国桥的选择一时也成了学校中的热门话题,有的人赞赏,有人摇头,更多的人劝他三思而后行。

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1)

胡国桥(前排中)所在的内蒙古林学院第三届学生会合影

胡国桥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省级三好学生,学生中唯一的正式党员,他的分配去向可以自己挑选。毕业前夕,学院领导跟他打过招呼,想让他留校任教;在呼市的姑姑也为他联系好了单位;他的未婚妻刘静已从师专毕业,正巴望着能早日和他在家乡内蒙古兴安盟团聚。安逸、舒适的工作,温暖、和美的家庭,这些多少人憧憬的梦,在他毕业后,将成为现实。也许,他将来会成为一名学者、教师,也许他会考上研究生,进入科研机构,而入伍,则意味着艰苦、辛劳,流汗甚至流血,更何况要丢掉自己心爱的专业。何去何从,确实颇费思量。

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2)

胡国桥在大学期间荣获的“三好学生”奖章

夜阑人静,月光如水。胡国桥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在想:我是人民用血汗培养的大学生,当前是考虑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还是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紧联系起来?经过反复思考,他定下了去部队的决心。他的选择得到了父母和亲人的支持,但也有人不理解。

“国桥,你去当兵图个啥?”

“不图啥,部队建设需要人才,去部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不说讲实惠,讲事业,你这也明摆着‘吃亏’。”

“过去,我们都是在索取,现在是我们为祖国做出奉献的时候了。”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胡国桥正是抱着这样的理想和追求,步入军营。

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3)

胡国桥(右一)在军校战术训练中

军校一载,胡国桥以全队前三名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他被评为优等生,提前晋升为副连职。

毕业分配时,学校要选送第二批学员赴云南前线代职见习。队里进行动员的那天,教导员孙大淮的话音刚落,胡国桥就把在笔记本上写好的“请战书”撕下,第一个递了上去。由于名额有限,开始他被列在预备名额。他几次找到队干部软缠硬磨。这天,他又找到教导员孙大淮,掏出了父母的电报和未婚妻刘静的来信:

“愿儿英勇善战,杀敌凯旋归——父母字。”

“桥:听说你要上前线,我哭了。我又一次拿出几个月前你寄给我的那本报纸剪贴。《猫耳洞里的婚礼》《防炮洞里的新娘》《没有新郎的婚礼》……我一篇篇翻看着。那时我就深知你在为这一天做准备。我真怕失去你,但我更为你的选择感到自豪,你不愧为我心目中的男子汉。等着我,我要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战场……”

教导员被这两位老人和一对青年赤诚高尚的情感感动了。胡国桥的请求被批准了。

刘静来了。她带来了结婚证明信。

傍晚,踏着落日的余辉,胡国桥和刘静漫步在校园的花坛边。

“咱们结婚吧,我多怕咱们的爱没有结果呀。”刘静眼中闪动着泪花。

“不会的,我会回来的。”胡国桥语气很轻,想尽力宽慰她。

“我来,就是想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战场。”

多么纯真的爱啊!泪水在胡国桥眼中打转。他深情地望着她:“有你为我祝福,我会平安回来的,等我戴上军功章凯旋时,咱们再结婚不是更好吗?”

南下的列车在奔驰。胡国桥临窗远眺,中原的万家灯火,江南的千顷稻浪,波涛滚滚的黄河、长江……啊,多么辽阔!多么壮丽!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安宁繁荣是多么值得啊!他在日记上写了铮铮誓言:“男儿报国应见行,携笔从戌进军营,而今杀敌赴疆场,甘洒热血建奇功。”

此刻,他的心已飞到了炮火硝烟的前线。

二、我是来打仗的

“轰——”“轰——”一排排炮弹呼啸着,倾泻而下。1985年9月4日,胡国桥踏着夜色刚刚爬上哨位,敌人就送来了“见面礼”。隆隆的炮声震耳欲聋,弥漫的硝烟扑面呛鼻。这个哨位是一个一米多高、四米多深的岩洞,距敌仅七、八米远,由胡国桥和三个战士坚守。

那是几天前,当胡国桥听说三连坚守的高地地处最前沿,条件艰苦危险,又只给大学生一个名额,便找到带队干部王东副政委。

“我没啥豪言壮语,只有一句话,我是大学生学员中唯一的正式党员,说啥这个名额也该是我的。”

“那里敌人进攻频繁,炮击猛烈,战斗非常激烈,太危险了……”王副政委直率地说。

“我就是来打仗的,好男儿,血沃沙场死而无憾。”胡国桥话很坚定。

在胡国桥上阵地第二天,他就要求站了第一班夜岗。夜里九点钟,敌人开始了疯狂的炮击,炮火稀落后,敌人约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开始向我阵地进攻,胡国桥和三位战士躲在岩石后向敌人投弹、射击。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紧接着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一发炮弹落在阵地前,把胡国桥的钢盔掀掉了。他顾不得去拾,命令战士在正面坚守,自己抱着一箱子手榴弹跳到翼侧一个岩石后,把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人。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敌人不知所措,乱成一团,撤了下去。

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4)

坚守前沿阵地(资料图)

让胡国桥感到痛心的是,就在当天晚上的战斗中,旁边哨位的一名小战士张玉贵牺牲了。战友的牺牲更激起了胡国桥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同时也使他感到自己所担负的强烈责任和使命。之后,胡国桥多次冒着敌人零星的炮火,利用夜幕爬出洞去勘察地形。根据敌情和地形,运用军校学到的知识,他和战士们一起研究了长期防御作战的五十多个“怎么办”。

哨所周围怪石林立,观察射击死角多,敌人常常摸上来破坏我们的定向地雷。胡国桥创造了串连使用定向地雷的新战法,并亲自埋设了一枚枚定向地雷。

滇南的拂晓和黄昏浓雾弥漫,能见度时常只有四、五米,敌军经常利用浓雾和夜幕作掩护偷袭哨位。胡国桥带领战士把收集的罐头盒,摆在哨位前敌人的必经之路,巧设了“罐头阵”。

1985年9月16日清晨,浓雾迷蒙。胡国桥趴在哨位上站岗。

突然,右前方传来罐头盒的响声。胡国桥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一会儿,果然发现七、八米外几顶钢盔在雾中晃动。

敌人摸上来了。他迅速向敌人甩出了三颗手榴弹,只听到几声惨叫。在他又准备投弹时,敌人甩过来的两颗手雷,在他身边爆炸,一下子把他掀翻在地。他气急了,一下子又蹿了起来,向敌人投出了几颗手榴弹,打退了敌人。战斗结束,他身上几处被弹片划破,取下钢盔一看,一块弹片正卡在钢盔的护圈上,他的头发也烫黄了一小撮。

9月22日是胡国桥23岁的生日,就在那天晚上敌人又向他们阵地发动了进攻,一发炮弹将战士张向东、刘广田和杨明政三人同时炸倒在地,紧接着又一发炮弹在空中爆炸,张向东当场牺牲,刘广田和杨明政再次多处负重伤。敌人又一排炮弹打来,把胡国桥所在的洞口炸塌,碎石砸在他身上。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就昏了过去。等他被战友们从碎石中扒出摇醒时,只觉得头晕目眩,恶心胸闷,腿上两处被弹片击伤,鲜血直流,但他顾不上包扎,爬起身来立即与战友们继续战斗。

当晚,胡国桥在罐头盒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我不会死

好几次,我摊开纸找出笔/想把遗言写上去/因为身旁的战友/三个已永远离去

但,每一次都牙咬着笔杆/半天不愿写一句/不是没有激情/更不是缺乏勇气

面对着死/生的欲望竟这样强烈/我怎能甘心/就这样倒下去

不,我不会死/我有勇敢和机智/不,我不能死/远方还有期望的未婚妻

收起纸笔,拿起武器/睁大眼睛,耳朵竖起/与死神夺生命/向越军要胜利/坚定声音,顺着发烫枪管喷向敌群里

……

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5)

胡国桥的这首战地诗后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祖国在我心中》展出。1987年胡国桥与妻子刘静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在展板前与工作人员留影(编者注)

三、特殊的“戒指”

此刻,“中秋猫耳洞音乐会”仍在进行。

“胡排长,念念你今天收到的情书吧。”“对,念念吧。”话筒里传来战士们嬉笑的声音。阵地上战友间的情谊是纯真、诚挚,情书都是公开的。

桥:

你好!不知近日战事如何,甚是挂念。

最近,学校团委开展了“寄语前线”活动,以我管的班为主。我把你来信中介绍的战士们的英雄事迹,给孩子们讲了,他们都听得落泪了。同学们已写好一批慰问信,想通过你转给前线的战士们。同学们也渴望收到你们的前线来信,可能的话,寄些弹壳、弹片来,这对同学们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我想,你们的贡献,不仅在于保卫祖国,还在于带动更多的人热爱祖国、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桥,尽管我们相距遥远,但心是相连的,让我们以必胜的信心去奋斗、去拼搏……

“胡排长,你真是咱们前沿阵地的‘党代表’呀,”话筒里传来一位战士的赞叹声。

是的,胡国桥无愧于这个称谓。他在阵地上坚守的77天里,以乐观激昂的情绪,对待个人的伤痛和疾病。在战斗间隙,他利用电台和战士们谈心,拉家常,给战士们唱歌、讲故事、念家信,他还组织战士们开展了“亲人在期待”活动。

然而,此刻,胡国桥身上十几处伤口都已化脓、溃烂,右脚肿得象面包,一触地痛得钻心,高烧不退,常常昏迷。他在10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这也许正是考验自己的关键时刻,伤痛和疾病,时时向我袭来,使我彻夜难眠,真有些感到自己筋疲力尽了。这时只要稍一松劲就可能败下阵去,我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就是胜利。”

11月19日,部队换防时,胡国桥最后一批撤下阵地。因伤情严重,他被紧急空运到昆明抢救。“全身病毒感染引发败血症!”医护人员惊愕了。他是靠着惊人的毅力,忍着伤痛,在阵地上坚持战斗了两个多月。

他走来了,胸前佩带着熠熠闪光的一等功奖章。

1985年12月27日,胡国桥和他的新娘刘静在石家庄陆军学校举办了婚礼。

新房正中,贴着学校政治部恭贺新喜的对联:“硝烟中读情书情深意长,庆功会结良缘举案齐眉。”此时,新娘刘静两颊绯红。她在向各位来宾递糖敬烟时,右手无名指上的“戒指”格外引人注目。她告诉记者:“这是我和国桥定情的信物,是他在前线亲手用甩出去的手榴弹上的拉火环做的。”

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6)

在著名歌唱家家张振富、耿莲凤的带领下,在场嘉宾共同唱起了边关战士特别喜爱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注:胡国桥现任陆军某部研究员,大校军衔,1985年参加云南老山防御作战,荣立一等战功1次,后荣立三等功2次。

(资料来源:《战友报》1986年1月25日第二版、《解放军报》1985年12月30日第一版、《解放军画报》1987年第一期、刘静)

中秋节战争片大全(战地中秋情更深)(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