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得道的五个境界(孔子的几何哲学)

导语:理想照耀中国。每个人都应有所理想。自己的理想是,尽力译注出一本符合孔子本意的《论语》。首先它是值得被译注的:马克思先生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有类似表达:冉有曰:“既庶矣的,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在孔子看来,民众的富足是实现文明教化的基础。又比如马克思先生在《资本论》关于资本逐利的危害,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如果有10%的利润……”;而在《论语》中,孔子同样对逐利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放于利而行,多怨”,从心理的角度剖析了逐利的危害。”其次,《论语》是值得被重新译注的:《说文解字》有:"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假若这个解释是真,那么孔子便不可能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因为他老人家并不相信术士的那一套:“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甚至对术士的经典之作“祷尔于上下神祇”的《诔》嗤之以鼻,认为求祷神灵根本没有用,该病重的依然病重。更重要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礼教,和儒家所提倡的“正名分、定尊卑”的礼教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家在阅读《论语》时,不妨注意之。本文为大家译注的是《论语》的第二篇第十四章。欢迎一起探讨、交流哦。

孔子得道的五个境界(孔子的几何哲学)(1)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对反义词;“君子……,小人……”的句式,在《论语》中,共有15处。通过这15处对比,便可比较完整地得知“君子”与“小人”之区别。那么,在孔子的眼中,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呢?他们的划分标准或者说是本质区别又是什么?

对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论语》中,有的章节,是以学问的高低来划分,如本章,学问高者便是君子,学问低者便是小人;有的章节,则宜以身份的高低来划分,身份高的国君、官吏便是君子,身份低的平民百姓便是小人。

如《里仁》篇中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李泽厚先生便认为:“所处地位不同,所关心、注意便不同,理所当然”(《论语今读》);湖南师范大学赵又春先生甚至言之凿凿:“如果以为这一章的君子和小人是以道德高下区分的,那就没有一个解法能够自圆其说,除非要求改字,例如,有人建议将‘刑’改为‘信’。我则认为,认为这里的君子、小人是以地位划分的,分别指官员和普通百姓,就可得到很好的解释:全章不过是申明当官的和老百姓想(‘怀’)的不一样”。

孔子得道的五个境界(孔子的几何哲学)(2)

官员便一定是君子吗

此外,如“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子路》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阳货》篇),不少学者出于好解释的目的,而将“君子”与“小人”,统统以身份高低来划分之。尤其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杨朝明先生主编的《论语诠解》,便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试图力证“小人”即平民百姓,从而避免孔子有“轻视妇女”之嫌。

其实,在我看来,《论语》中这15处“君子”和“小人”,全是以学问高低来划分,就连“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亦不例外:不仅解法能够自圆其说,而且富有哲理,符合孔子的一贯主张。只不过,赵先生没有get到这一点罢了。至于如何解法能够自圆其说,这点另章再论。

顺便说一句,这里所说的学问,并非指单纯的知识技艺,而是指道、德、仁、艺等综合素质,尤其是指道、德两方面的素质。因为孔子虽然说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篇),但同时也认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篇)。由此可见,是否为仁,并非是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最本质区别是:君子“义以为质”(《卫灵公》篇)、“义之与比”(《里仁》篇);不难推断,与之相对的小人,则是“利以为质”“利之与比”,也就是说,“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或者说,君子以义为导向行事,小人则利为导向行事。

孔子得道的五个境界(孔子的几何哲学)(3)

当然,孔子其时,君子日益表象化,不少人认为认为只要学习熟悉甚至精通礼乐、看上去温文尔雅之人,便是君子;反之,未系统学习过礼乐,看上去形象欠佳者,则会视为野人,粗野之人。即所谓的“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先进》篇)。尽管孔子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然而他老人家同样说过“如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篇)。在孔子的眼中,与其徒具优雅之形的君子,还不如具备良好之质的野人,后者只是形象欠佳罢了。这或许便是“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的原因所在。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

周,周全、团结。借用几何的角度,即:圆心到圆周上各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若用它来比喻君子的人际关系,便是君子能够“泛爱众”(《学而》篇),对待周遭的人,能够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不会因为私利而结党营私。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颜渊》篇),“群而不党”。

比:并列、挨着;借用几何的角度,即:线外之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是不相等的。若用它来比喻小人的人际关系,便是对待周遭的人,会有亲疏远近之别;而这种亲疏远近之别,很容易偏袒营私、甚至因利益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孔子得道的五个境界(孔子的几何哲学)(4)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杨伯峻·《论语译注》

【自己给出的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能够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小人对人则往往偏袒营私而不能一视同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