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发展前景如何(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

上篇:从“不东不西”到“承东启西”,中部之变与中部之问

中篇:声谷光谷,为中部崛起探测制高点

下篇:中部绿色崛起处在重要窗口期

上篇:从“不东不西”到“承东启西”,中部之变与中部之问

半月谈记者 徐海波

在我国版图上,中部六省勾勒出一条南北贯通的大国“脊梁”,汇聚着全国1/10的土地和近1/3的人口。本世纪之初,在东南沿海大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对比下,中部开始有些黯然失色,“中部塌陷”之言不胫而走。

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政策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更是中央统筹两个大局、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些年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挺起了发展的“脊梁”,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崛起势头正劲。同时,仍有一些难题亟待中部六省解答。

1


政策密集地,磨剑试锋利

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国家相继推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而中部在哪里?不少中部干部群众担心被遗忘、受冷落。

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2006年、2012年和2016年,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

中部地区已成为政策密集地。特别是近期发布的《意见》,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重点发展任务,专门要求“完善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从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政策。

“不东不西,不是东西。”曾经,这句调侃的话时常挂在中部干部嘴边,显得有些苦涩。不临边不靠海的中部,内需乏力,出口不足,经济劣势明显。

如今,这句话换了一个新说辞——“不东不西,承东启西”。在我国东中西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下,面对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重要机遇,中部地区展露出“承东启西”的独有优势,成为东部地区谋求发展的腹地,也是西部地区开放的靠山,占据天时地利。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高铁时代的来临,中部地区的内陆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武汉、郑州等地发达的高铁网成为其独有的竞争力,九州通衢,通达全球。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带动下,中部地区在对外贸易和拉动内需中充当着急先锋。

中部六省发展前景如何(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1)

进行装载作业的武汉新港阳逻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 肖艺九 摄

2


资源富矿“挖出”创新能量

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优势是湖北最大的“富矿”。近年来,湖北致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资源,释放出巨大的创新能量。中国光谷,这片曾被武汉地图遗忘的“两厘米”,聚集了80万高科技产业大军。

合肥当属中部地区耀眼的“新星”。被网友称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城市,合肥年均增速长期在15%左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背后除了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外,少不了合肥近些年高举创新大旗而结下的创新硕果。

与武汉、合肥相比,郑州底子比较薄弱,尤其是科教短板突出。但河南牢牢抓住其最大的优势——人多,发展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富士康落地郑州,直接带动了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3


孔雀不再东南飞

人口众多是中部省份的显著标签。中部地区长期扮演着“劳务输出地”的角色,“到南方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时尚。“不仅孔雀东南飞,麻雀都东南飞”。

如今,“返乡创业就业”成为中部乡村新的口号。最近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数据显示,郑州以1260万的常住人口力压武汉,首次问鼎“中部人口第一城”。长沙这座被称为“反炒房第一城”的城市,以人口增量数据证明了低房价带来的优势,成功晋级“万亿GDP、千万人口大城”俱乐部。此外,合肥人口增长也取得历史性突破。

当前,中部地区抢抓难得机遇,发挥特殊优势,挖掘巨大潜力,发展和崛起势头良好。但不可否认,仍有以下四大问题困扰着中部,制约着中部高质量发展。

4


能不能携手共进?

中部地区以黄河和长江两条横向轴线连接各路“诸侯”。如何让毗邻区域形成携手共进的“朋友圈”,形成上下传导、多层联动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中部地区一体化程度总体不高,区域发展一体化面临不少障碍。空间居中的中部省份,难免与周边地区“东张西望”“左右逢源”。

长期以来,中部省份之间,经济黏合度不强,相互合作不深,各地发展方向不一,比如安徽主要考虑融入长三角发展,湖南等考虑融入珠三角发展,山西则考虑融入京津冀发展。

只有携手合作、优势互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才可“后发制人”。不少专家学者建议,中部地区需加强合作,互补优势,联手发展,共谋大业。同时,提倡理性竞争,避免同质竞争,反对以邻为壑,推进资源共享。

5


谁是中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一个“龙头”。中部六省的城市虽在地理上同属中部,在区位上却分属不同的城市群。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倡导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到底应该纳入哪些城市的问题,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反复过程,从“中三角”到“中四角”再回到“中三角”。

不仅如此,河南、山西更倾向于与北京、渤海湾经济圈合作,郑州领衔的中原城市群则涉及山东、河北等5省。而合肥已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湖南一直对“泛珠三角”比较感兴趣,太原则心仪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概念。

长期以来,以哪座城市为中心来引领中部崛起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相当长时间内,武汉、郑州之争不相上下,直到2016年,武汉、郑州同时入围“国家中心城市”,争执声才渐渐远去,中部地区也迈进“武汉郑州”双龙头的时代。然而,近些年随着长沙迈入“万亿俱乐部”和合肥的“异军突起”,争相执中部牛耳的“硝烟再起”。

6


大城市如何带动大农村?

中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大城市周边都环绕着大农村。这是中部人的自豪,也是他们的烦恼。

在中部六大省会中,武汉是副省级城市,资源丰富。几乎与中部崛起战略同时提出的“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以武汉为龙头带动周边8个城市协同发展。同样,郑州、合肥等城市周边也夹杂着不少农村地带。

能不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拉一把周边的“穷兄弟”?中部几个主要城市都被寄予厚望,它们虽在省内“一城独大”,但产业梯度不明显,产业链条不相连,想要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大农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


如何摆脱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是经济学上的一个现象,指的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发展反倒不如其他地区。中部资源丰富,历史厚重,然而,一些地区没有摆脱资源依赖症,曾一度陷入资源诅咒的怪圈。

针对此,中部地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尤其应促进河南食品轻纺、山西煤炭、江西有色金属、湖南冶金、湖北化工建材、安徽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转型。

中部六省发展前景如何(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2)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CBD。新华社 冯大鹏 摄

《意见》中除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外,还在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点明了“重大机遇”。从崛起到高质量发展,无疑牵住了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中篇:声谷光谷,为中部崛起探测制高点

半月谈记者 张紫赟

科技创新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包括声谷、光谷在内的中部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创能力不断提升,为中部崛起筑起一块块高地。

1


一个“谷”,影响一个省

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公司长期从事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核心技术研究,并保持国际前沿技术水平。今年初,科大讯飞在最新一届国际说话人角色分离比赛(DIHARD-3)中摘得桂冠,这是国内团队在该赛事上首次夺冠。

科大讯飞的背后,屹立着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中国声谷。中国声谷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自2012年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通过投资、招商、孵化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聚集,朝着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的目标发力。从语音芯片到智能可穿戴设备、教育机器人,至2020年底,这里已入驻企业超1000家,产值超1000亿元。

“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发挥产业集中效应。”负责声谷运营的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说出了声谷的下一个“小目标”。

一个“谷”影响一个省。如今,作为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声谷已然成为安徽发展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抓手。安徽省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壮大,“十三五”期间,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2.4%提升至40.3%。

2


一条“廊”,串起万亿级产业

在中部经济重镇湖北武汉,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同样朝着“未来产业”的方向持续发力。今日光谷,已经跻身全国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武汉这座曾经拥有无限荣光的老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面临着调整、转型的艰难选择。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靠什么引领经济转型?这些问题让40年前的武汉浮想联翩。

光谷的发展,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2001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式获批设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光谷开始变得名副其实。几经扩张,光谷已不局限于光电子产业,还囊括了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表示,将举全省之力争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高标准建设湖北实验室。

中部六省发展前景如何(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3)

光谷环岛的灯光秀(无人机拍摄) 李贺摄

今年6月10日,湖北东湖科学城及重大科技项目开工,项目包括高端医学生物成像设施、中国船舶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以及配套的科学服务中心和周边路网。

湖北是科教大省,但如何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此前一直没有很好的抓手。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认为,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正加速向中部地区“创新策源地”迈进。

3


优化配置科创资源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从声谷到光谷,广大中部地区正在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的现代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

——整合激活创新资源。今年4月26日,声谷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启动“四院一谷”战略合作。祁东风说:“下一步,声谷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定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湖北则瞄准光电科学、生物安全、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领域,打造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江夏实验室、洪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

中部六省发展前景如何(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4)

声谷体验中心 偶是君(声谷员工)拍摄

——优化配置科创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光谷科创大走廊,是湖北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今年2月,湖北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以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辐射带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等城市协同发展。6月22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在光谷开园。黄石市科技局副局长张自强介绍,科创园运作才1个多月时,就有30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了。

声谷则秉持产业化思路,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一条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正在逐步成形。“链上企业分工协作,能享受到智能营销等共性服务,极大增强了整体竞争力。”祁东风说。

——金融服务助力科创孵化。由于周期长、时效强、投入大、融资难等特性,科创企业孵化一直面临难题。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声谷与银行、担保、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针对初创企业,声谷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合作推出了中国声谷信用贷。截至今年5月,中国声谷信用贷已服务企业200余家,融资额达2亿元。与现有的银行融资产品相比,该业务采用纯信用融资模式,园区企业通过声谷运营单位审核并推荐后,银行降低对其相关财务指标的硬性要求,更注重企业未来发展潜力,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4


新兴业态集聚地应成为中部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中部某三线城市的高新区,过去曾是该市房地产的价格洼地。最近拿到预售证的一个楼盘,地处高新区边缘,虽然位置很偏,但备案价却超过1.3万元/平方米。这和当地产业发展程度、居民收入水平都不相称。作为新兴业态集聚地的高新区,应警惕“投资客”制造经济泡沫。地产化倾向带来的伤害显而易见,长期来看,无疑将对高新区招商引资、吸引人才造成障碍。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仍存在明显差距。过去,中部一些地方曾过度追求经济虚拟化、市场外部化,过度强调出口导向、产业外移,客观上抑制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中部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坚定围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谋篇布局,重点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上持续发力,形成发展新优势,推动硬科创串起中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脉。

下篇:中部绿色崛起处在重要窗口期

半月谈记者 孙亮全 熊琦 李美娟

中部地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环顾广袤中部,过去一提产业结构,六省都离不开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六省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山西煤层气发展、湖北老工业区换颜、江西能源转型……中部地区的生动实践,昭示出能源产业融合创新、绿色发展“后发先至”的可行路径。珍视山川河流、回归资源集约,在双碳背景下,一幅幅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中部地区铺开。

1


山西:由黑变绿,向结构开刀

“历史在大同盆地底部埋下宝藏,藏着光和热。”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要子瑾说,大同在清末即形成煤炭规模开采,至改革开放后的10年间,已成“世界三大煤都”之一。丰厚的煤给大同带来过荣耀,但多年的历史欠账让大同的环境满目疮痍,形容词离不了“黑”。

双碳背景下,大同发挥环境保护的正向牵引和反向倒逼作用,持续向结构开刀、向排污减碳宣战,中部传统资源城市逐渐唤回了蓝天,“大同蓝”不断提标,每年优良天数超过310天。

中部六省发展前景如何(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5)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土井村的“熊猫光伏电站” 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表示,坚持把绿色作为亮丽底色,着力构筑黄河和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与沿黄省区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构建更加绿色低碳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

2


湖北:打造全国碳市场“大脑中枢”

作为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之一,承载光荣与梦想的青山,因钢而兴,因钢而荣,但这个重化工集聚区渐渐“为钢所困”,“三废”高碳排放长期居高不下,“环保基本靠风、降尘基本靠雨”,名为“青山”,实为“灰城”。

“过去为发展牺牲了生态。现在要想发展,就要把生态找回来。”在武汉市青山区工作生活了60多年的胡昇老人说,生态绿色节能减碳的新理念,早已在青山区扎根,如今传统工业城区光“灰”形象已经远去,久违的青山又回来了。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以视频连线形式,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承担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建设运维的湖北,将以此为契机吸引超千亿元产业,引领中部绿色崛起。

全国碳市场“大脑中枢”的落户是湖北绿色发展的有力见证。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表示,湖北将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中部率先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3


江西:谋求全面绿色转型的高质量

自然一片风,人间一片清。走进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的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模具上给叶片毛坯灌注树脂,待成型后将制成68.8米长的叶片。这些用于风力发电的叶片不是用来“扇风”,而是“借风”。公司副总经理文景波给生产风力发电叶片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由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主要材料做成的风电叶片,根部是“叶柄”、箱型梁是“叶脉”,配合特殊的外形和动力设计,安装后能实现无论正面、侧面、背面来风都能转动发电。“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公司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文景波说。

中部六省发展前景如何(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6)

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的风电叶片。(王强摄 新华社发)

“借风神器”让江西萍乡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决。煤矿企业下降到26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座因煤立市、因钢而兴的城市,正在实现从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精彩转身。

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表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赣锋锂业于2016年创办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退役锂电池综合回收项目,能对电池中各种可回收金属进行高效提取,解决产品循环问题,降低碳排放。2020年,赣锋锂业共回收处理报废电池、电芯、极片及粉末等总计7200吨。在2015至2020年间,搭载赣锋产品的电动车行驶里程已超过500亿公里,相当于减少12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021年4月,为响应双碳目标要求,江铜集团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及江西省首单“碳中和债”,并表明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江铜下属贵溪冶炼厂的工业低碳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节约1.1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中部地区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正奋力抓住机会窗口期,勇于破茧成蝶。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9期

编辑:张曦 李建发 郑雪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