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农村讨饭的乡愁文案(今豫言传承的力量)
来源:河南日报网
□刘婵
巍巍大别山,红色故事多。河南日报连日刊发重磅报道《“走读”大别山》,余信炎、张爱华、黄德耀们构筑起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群像,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气场、一种传承的力量。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旗雕塑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从程儒香“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铮铮誓言,到晏春山“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坚定信念,再到潘忠汝“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的凛然正气,大别山革命老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既是一扇窗户,通向历史,也是一粒种子,激发共鸣。但种子不会自然而然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呵护、激活,使其永葆生机活力。无论是竭尽全力为烈士寻亲立碑,抑或是倾其一生守护革命遗址,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浸入心田,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以提升,就能成为砥砺前行的深层动力。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更应把赤诚的力量灌注到干事创业的行动之中。“红色故里”永城市李寨镇,把红色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焦煤大罢工的始发点“王封矿”,秉承“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正以转型促嬗变。今天,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克难攻坚的责任感,提振精气神、锤炼硬肩膀、增强真本领,我们一定能汲取到那蕴含于精神基因中的力量,鼓起一往无前的奋斗风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