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发展的趋势(透过外交行话看外交)
5月29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发的评论文章《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中罕见使用了古语“勿谓言之不预”。美国CNBC等许多媒体网站头条迅速转发,翻译也很直白“Don’t say we didn’t warn you”(别说我们没有警告你们)。国内外吃瓜群众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了起来,纷纷解释这到底是个啥含义?
众所周知,中国人说话的特点就是表达含蓄、话里有话,外交辞令的选择更是斟酌再三,所以有时候让人听了之后感觉云山雾罩、不明所以。因此,外交辞令常常被人们称为“没有错误的废话” 。但是外交辞令并非是大家平常认为的套话连篇、空洞无物,而是既有着维持灵活性的模棱两可,又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达内涵;既言简意赅表明态度立场,又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既充分显示国家气度,又足以维护国家威严。笔者搜索了一下我国外交新闻报道上常用的一些外交辞令,跟大家一块来探究探究这些辞令背后的隐藏含义。当然,由于中国外交辞令众多,本文只选择常用的辞令划划重点、敲敲黑板。
“关切/关注” 属于外交辞令上对事态发展的最低级别用语,一般主要是表示对发展势头不好、可能伤及自身利益的事态的关心。程度逐渐增强的外交辞令分别是“严重关切/关注”、“谴责”和“强烈谴责”、“抗议”和“严重抗议”。“严重关切”意味着中国政府针对某事可能会出手干预并将采取相应举措,“谴责”和“强烈谴责”直接表明中国政府对此事持不同意见和立场以及愤怒的态度,“抗议”表明中国政府对某人、某国的言论、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严重抗议”不仅强烈反对而且已经制定措施准备反制应对。在很多场合,“极大的愤慨”也被经常使用,意思也很明确我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予以报复,但是我不会就此罢休,会有其他的措施拿出来报复。很多人对经常使用的“表示遗憾”非常不满,认为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示,实际上,这个词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赞同或不愿意看到某种情况,但还没到需要抗议或谴责的程度。
“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向对方暗示如果事态继续恶化,中国政府将予以干预。“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意味着如事态继续恶化,中国政府可能把双方友好关系调整为非友好状态的关系。“我们对此表示不满”意味着双方已经吵吵起来了,当面拍桌子的事情也会发生。“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保留予以评论的权力”等是就某事发出警告的不同层次的表达。“不能置之不理” 和“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表明该警告的已经警告了,现在要拔刀报复了,至于我用刀子干大的还是小的就等着瞧吧。当然还有“进行不符外交身份的活动”的说辞,其实就是指责对方一些外交官名为外交官实为间谍,在我国境内搞间谍活动,一般就是驱逐出境。
“我们注意到”,“我们理解”,“我们不提出异议”,“我们同情”等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最终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中国政府对某事的赞同立场,表明中国政府对此事是支持的,并愿在未来加强合作与支持。还要注意的是,在多边外交场合,中国的外交辞令中更注意含蓄和婉转的表达,比如要对某事或者某种观点表示不同甚至、反对或者否定时,常常会使用转折的笔法,如“我们对此持有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们对某某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们认为……”。无论前半部分如何表述,这样的表述主要看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上都是"我们拒绝接受"、"我们对此持否定立场"或者"我们不同意这样的观点"等含义。
在会谈或者谈判的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下词语“赞赏”、“尊重”、“持保留态度”、“坦率交谈”、“交换了意见”、“充分交换了意见”、“双方增进了了解”、“会谈是有益的”等。我们“赞赏”并不是支持对方,而是表示对方的某些观点和要求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大多数都不符合我的立场要求。“我们尊重”表示虽然不怎么同意对方提出的要求和立场,但我懒得跟提意见和建议,就这么着吧。“我们持保留态度”就是说对你的观点和立场我不同意,但是我不回绝你,我们继续谈谈看,看看是不是可能有发展变化。 “双方进行了坦率交谈”意味着双方都充分发言,阐明了各自的观点和立场,但是由于差距太大基本上没谈出什么成果。“双方交换了意见”表明双方只是借机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立场,按照自己的立场与对方进行了争吵,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也即双方很直白,也没有太克制,由于观点立场不同,大家在当场就吵开了架,但好在没到摔杯子走人的程度。“双方增进了了解”表明双方原来的立场差距太大,都认识到这导致达成共识存在鸿沟,但双方并未批驳对方,而是尽可能多的听取了对方的介绍,达成协议还远着呢。“会谈是有益的”表明由于双方对会谈的目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坐下来谈就已经是成功,会谈不求取得任何具体成果,而且双方接下来会继续会面熟悉。
关于对话和谈判等场合还经常出现“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双方的态度是积极的,气氛是良好的”、“双方进行了建设性对话”等表述。“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意思是双方的友好关系让大家像朋友一样会面交流,主要务虚谈原则但也能谈出一些具体成果。 “双方进行了建设性对话”如果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则表明双方在有分歧的问题上都做出了有原则的妥协,妥协达成的成果可能距离双方的期待目标虽有差距,但是已经推动双方就悬而未决的问题达成均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譬如2018年3月8日的新闻“对于中梵建交问题,中国表示中梵正进行建设性对话。”“双方的态度是积极的,气氛是良好的”就是会谈没啥进展,但双方对于展开对话的态度积极,也都有着希望对话达成一定成果的良好意愿,对此双方都很满意目前的状态。
“悬崖勒马”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这在外交上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表态,是给对方的最后一次警告,也是给对方的最后一次机会,否则伴随而来的是严厉的报复和反制措施。2014年在点评安倍的历史观时,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日本领导人给华人最好的祝贺、给中日关系最真诚的祝福,莫过于“在历史问题上我将悬崖勒马,马上认错,马上就改,再也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了”。2017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谈到“萨德”时表示,中方敦促韩方悬崖勒马,中止部署,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两次使用悬崖勒马后,中国与日本的高级别官方交流基本中断,韩方在华的企业受到民众自发的抵制而损失惨重。
“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自《论语.八佾第三》,现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在外交上也是一个严肃庄重的表态,这样的表态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次是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第三次是2012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日本必须承担背信弃义的严重后果—五论钓鱼岛问题真相》社评,针对的对象是印度、越南、日本,后面的中印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中日关系的大倒退,都充分显示了这一外交表态的巨大后果。
“勿谓言之不预”较“悬崖勒马”和“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为严厉,属于外交辞令里严厉程度最高等级的表态,既是最后的警告,也基本上是宣战通告,意思就是你已经把老子惹毛了,如果不后退,那就敬酒不吃吃罚酒,准备开战整死你。新中国成立后迄今四次发出“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言论,分别是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1967年7月3日新华社发表的“就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人员在我国非法进行窃取情报的活动 我国外交部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2019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发评论文章《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对象分别是印度、苏联、越南和美国,后果也很清楚。
除了以上,外交上所用成语也是内涵丰富,如批评日本收买英国右翼智库抨击中国“枉费心机”、韩国称中国公民赴韩旅游下降系中国政府限制是“捕风捉影” 、印度称洞朗地区为三国交界“别有用心”、蔡英文等为“井底之蛙”、美国在制裁朝鲜问题上“过河拆桥”、 印度寻求俄国支持做到了“仁至义尽”、对南海填岛 “杯弓蛇影”等等。这些外交辞令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智慧,更是在外交实践中体现着大国外交自信的不断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