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

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1)

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2)

家和万事兴 蒙汉良书

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意为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3)

家和万事兴 蒙汉良书

和为贵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和;一家人相亲相爱,乐融融。只有家庭稳定,才能有心思,有精力,有信心去做其他的事。家和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稳,房子才能经历风雨,你才能遮风挡雨。家和了,其余的困难、问题,都已经无所谓了。有了和睦的家,才会信心满满的去实现理想,去迎接明天。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4)

家和万事兴 蒙汉良书

《论语》也讲“礼之用,和为贵”。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就是和睦。国家能和,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为什么呢?团结的力量太强大了。六和敬,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没有不兴旺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与弟子们制定僧团的戒律-----“六和敬”。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5)

家和万事兴 蒙汉良书

将相和、国富强,家人和、业必兴。夫妻协力山成玉,婆媳同心土变金。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老爱小、少敬老,和睦堂里富寿广,和气家中人为贵,和为富也。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6)

家和万事兴 蒙汉良书

六和敬

“六和敬”思想,是世界三大语系——巴利语、汉语、藏语系佛教的共同依止依止:佛教术语,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种事物为所而止住。

“六和敬”思想具体说来:

第一和:见和同解

“见和同解”中的 “见”字,是见解的意思。也就是说,僧团的所有僧人,应当在思想观念上保持高度的统一。这样,处理问题时就有强大的凝聚力。修行的过程中,更能一致的精进共修。

第二和:戒和同修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佛教中的表现形式就是戒律。当然,佛教的戒律远比世间的规矩更复杂、更深刻。佛教的戒律,是所有出家人都必须遵守的;在戒律的制约下,僧众才能有效的共同修行。“修行”者,就是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气和行为。

第三和 : 身和同住

一个道场之中不可能只有一个人,道场是多个人组成的。在道场之中,僧众应当共同修行,共同进步。在这个基础之上,每个僧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本职工作。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7)

家和万事兴 蒙汉良书

第四和:口和无诤

人类的语言是一个最奇怪的存在,利用好,可以造大善业,利用不好,也可以造大恶业。语言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能够很好地驾驭语言的,因此往往会带来灾难。佛陀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提出“口和无诤”的原则。佛陀要求弟子们不要去争辩,很多道理是对的,一旦争辩就错了。“无言”,往往是最高的真理。

第五和:意和同悦

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提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其实和佛教的“意和同悦”的内涵是一致的。所谓“意和同悦”,就是大家住在一起时,做到心灵恬淡清净,相互交往很愉悦,没有什么隔阂。

第六和:利和同均

“利和同均”中的“利”不单是指财利,更是指佛法之利,以及知识之利。无论是财利还是法利及知识之利,对于佛弟子而言,都应该有分享的意识。这样做,就可以饶益身边的所有人。万不可藏有私心,据为己有,否则必然导致内部出现利益冲突,失去和合的共修环境。

家和万事兴的古语渊远流长(千古名句家和万事兴)(8)

家和万事兴 蒙汉良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