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很尊敬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称帝之路和贞观之治中作用有多大

(说历史的女人——第834期)在以男权为主导地位的古代,一个女人总是处于男人的阴影之中,如果不是特别优秀,或者地位特殊,基本都淹没在了历史的潮流中。但也有一些女性,她们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干和品德,最终在男人的阴影中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光芒,比如汉文帝背后的窦漪房、隋文帝背后的独孤皇后等,但最为笔者推崇的,则要属长孙皇后,那么“千古贤后”长孙皇后有什么突出表现,她在李世民称帝之路和贞观之治中作用有多大?

以笔者愚见,长孙皇后的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为什么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很尊敬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称帝之路和贞观之治中作用有多大(1)

其一:功高震主之际,长孙皇后为夫君在后方修筑信任之路。

在众多的隋末争权中,李渊靠长久地沉寂赢得了隋炀帝的信任,使他一直驻守在长安附近的太原,掌握着北方的军事重镇。作为武川军阀、关陇勋贵和混血家族的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关系,所以一直打着义旗的旗号,南下的目的是复兴隋朝,这使李渊在政治上出于正义的一面。在时期成熟时,李渊就立马撕下了假面具,率军三万攻克长安,顺利建立唐朝。在这一切的背后,李世民功不可没。从太原首义到统一中华,李世民可以说,为李渊打下了一半的天下。但按照宗法的制度,储君只能是李建成。

李世民的功高震主,不仅李建成害怕,连李渊对此也有所防范,这就让李世民在王室中一直处于一个被人陷害的危险处境。太子李建成始终没有放过任何机会对李世民进行诬陷、李元吉更是在李渊面前怂恿杀掉李世民,长孙皇后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她与李渊的后妃之间积极联系感情,多方周旋,使得这些后妃在李渊那里为李世民多有美言,为李世民赢得李渊信任,具有极大作用;二是她为人虔敬,尤其是对待公公李渊,极为恭敬。长孙皇后的作为,其实是在积极为整个秦王府表态,秦王府不是目中无人之辈,都是为唐王朝尽心尽力的一份子。长孙皇后此为,其实也间接弥补或消减了李世民不韬光养晦之祸端。

其二:风口浪尖之时,做好李世民最忠诚的支持者和事业伙伴。

建国八年,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势同水火,玄武门政变的发生也就成了必然,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成功取胜,顺利问鼎帝位。这背后的血雨腥风,不是史书上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也不是长孙皇后的一介女辈能决定什么的。但长孙皇后始终做到的就是:默默地站在李世民的背后,让李世民在纷乱的政治斗争中,回过头一看,一直有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这便足矣,这便心安。当然长孙皇后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他积极为夫君打理好后方诸多琐事,让李世民没有后顾之忧,方可全力以赴往前冲。

也许正是这样的理解与陪伴,李世民刚刚继承皇位,就做了他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击退突厥。英勇善战的李世民没有动一刀一兵,他凭借着自己的自信和帝王风范,以人格魅力折服突厥老大,使突厥不战而退。不过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休养生息,当然这时的大唐也不适合作战。此事证明,李世民不仅懂战争,更懂政治,而且是一个政治家,举头投足间,都充满了政治智慧。

为什么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很尊敬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称帝之路和贞观之治中作用有多大(2)

其三:李世民有不足,长孙皇后婉言指正,成为李世民的贤内助。

前面说了,李世民不战而退突厥,但没有乘胜追击,乃是因当时情况不允许,但经过多年休养之后,大唐的国力和局势都已稳定。贞观三年,大唐在充分的准备下,谋划反攻突厥。不到半年时间,大唐军队就大获全胜,将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都收入大唐的版图。贞观之治,也在这个时候顺利展开。

贞观之治的开创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的成功就不得不提长孙皇后了。没有长孙皇后在背后的助力,魏征可能早就死在了谏言的路上。

首先我们都知道贞观之治的核心观点是王道。这是魏征最先提出来的,与李世民不谋而合。他们也都渴望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即一种理想的君主政治。民为国本,君道有德,共治天下。这就要求臣子行谏言之权了,指正皇帝的错误是一种最起码的要求和政治表现。

但此事一开始,李世民也是满怀抱负,以一个明君严格要求自己,可一旦时间长了,作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就觉得有点受不了了,原因是他权力那么大,自己却不能尽情发挥,想干什么,总是被魏征指手画脚说这不行那不对的。而他自己干出点成绩了,魏征却也不吹捧。这搞得李世民很不爽,哪有这样做皇帝的,有一回魏征又在朝堂上顶撞李世民,李世民回到后宫后,气咻咻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魏征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知道此事后,她没有安慰自己的老公,反而换了朝服向李世民庆贺,李世民不解,长孙皇后则说:“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政治开明,我怎么能不祝贺呢!”

李世民何等聪明人,一听就听出其中的玄机,心中之气顿消,为长孙皇后的聪慧和魏征的正直感到欣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长孙皇后在他们两个人之间确实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孙皇后,魏征的小命不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可能不会那么顺当。在古代,原本女人不能直接参与政治,但长孙皇后却用别样的方式,间接影响了历史。

为什么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很尊敬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称帝之路和贞观之治中作用有多大(3)

其四:主要是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点:

第1点是抑制外戚专权。

外戚干权一直是古代帝王十分惧怕的事情,就连汉武帝也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例外。

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一块打江山的铁哥们,功劳卓著,后来李世民觉得就算抛开亲情关系,单是论功行赏,也该给长孙无忌封个高级官职,于是他几次想封长孙无忌做尚书右仆射,可是却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而且长孙皇后还逼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拒绝接受官职任命。

那么长孙皇后为何这样做?真是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吗?其实原因说明长孙皇后不仅是贤后,更是政治见识了不起的女性。因为在她看来,外戚势力过大,会令群臣不满,就会影响朝堂的和谐,使朝廷局势失衡,直接影响到国本。虽然后来,长孙皇后的阻止没有成功,但实际上,长孙皇后的这个顾虑,是非常有政治见识的。

第2点是以身作则,训诫诸子。

皇位继承人对一个朝廷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分重要。就像隋文帝励精图治,为隋朝迎来一个稳定的发展期,却被隋炀帝快速地毁于一旦。皇位的继承人直接关乎着朝廷命运的发展,长孙皇后对于诸位儿子的教导可以说是十分严格,特别是对太子的教导。

长孙皇后做事风格简单朴素,不铺张浪费。她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想要守住江山,最重要的就是开源节流。嫡长子李承乾自幼就被立为太子,身份高贵。主管东宫用度的遂安夫人觉得东宫的用度太少,想要增加东宫的支出,长孙皇后却始终不想助长太子的奢侈之风。据《旧唐书》记载,长孙皇后直接对遂安夫人说:“身为储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主管夫人心疼太子,当母亲的长孙皇后自然也是心疼的。可她看到的是太子身上的责任和身为储君的朝廷之命。这份见识,不是所有的皇后都可以比肩的。

第3点是赞成帝治,护俾忠良。

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的事业一直是全方面的支持,对于李世民的帝治主张更是十分赞同。所以,长孙皇后常常劝说李世民要记得容纳良言、包容忠臣。

在他们女儿长乐公主的嫁妆一事中,因为公主嫁妆之豪华、排场之大,很多大臣上言,公主之礼已逾越姑姑永嘉公主,实在是不符合礼法,陛下如果真的怜爱长乐公主就少赐些厚礼吧!对于这些谏言,长孙公主不但没有因此生气,还对李世民说:“纳之则世治,杜之则政乱”肩负国家社稷之人最要紧的就是容纳忠言。不仅如此,在自己临终时还不忘嘱咐丈夫李世民,要亲信君子,远离小人,不要听信谗言。

在房玄龄因错被遣回家时,长孙皇后就劝说李世民说:“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久,为人小心谨慎,颇有奇谋密计,他知道的事情从无泄露,如果不是大的过错,希望陛下不要放弃这么一位大臣。”李世民仔细想想觉得长孙皇后说的不无道理,就再次重用了房玄龄。长孙皇后不仅是李世民之福,更是大唐臣子之福。

为什么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很尊敬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称帝之路和贞观之治中作用有多大(4)

结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之于唐太宗李世民是一面可以照清自己的镜子,长孙皇后之于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一个温暖的影子,无论低落失意还是风口浪尖,抑或是得意忘形,她都时刻陪伴李世民,在温暖李世民的同时,更规范李世民的作风,督促李世民朝着明君的路标不断前行。可以说李世民能够成为一代明君,这“军功章”也有长孙皇后的一半。

参考资料《新、旧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