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师的教书日记(山乡里的夫妻教师)
长丰学校新貌 邓建萍 摄
沿着曲折的山路盘旋而上,载着我们一路奔驰的小汽车,渐趋抵近赣西大山深处,就跌入青翠苍莽、绵延无垠的峰岭海洋,让习惯了城市喧嚣的我们切实感受到罗霄山脉北段的雄峻静谧。
翻过海拔1100余米的高埠岭,转入另一端山腰,便抵达此次采访的目的地——长丰学校。
长丰学校位于赣西芦溪县长丰乡,是一个距县城40多公里的偏远山乡,也是乡间唯一的学校。这里因夫妻教师居多,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夫妻学校”。坚守在这里的夫妻教师,时间长的30多年,短的也已经有10多年。一起备课,一起家访,一起陪伴孩子们成长,是他们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
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坐落在小山坡上的长丰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走进校园,正好是下课的时候,清脆的铃声一响,学生们欢快地奔出教室,有的在操场上你追我逐,有的三三两两聚在楼道一角聊天……星星点点,满眼都是活跃的身影。
我们第一个见到的老师叫李相明,54岁的他是长丰本地人,自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任教后,已有34个年头。他的妻子刘建玲,与他同岁,晚他一年到校任教。两人因教结缘,是学校第一对夫妻教师。说到夫妻学校的来由,朴实憨厚的李相明不禁会心一笑,“话匣子”便打开了。
“我们长丰地处偏远,对学校来说,留住好不容易分进来的教师,是校领导最关心的事。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学校有这么多年轻优秀的老师,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能够在学校内部解决婚姻大事最好。老师们结为夫妻,一来可以稳定教师队伍,二来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是一举多得的事。”
学校逐渐就形成了一个传统,只要有看起来般配的年轻男女老师,大家就会留心牵线搭桥当红娘。
提到过去,刘建玲说,山里的孩子很能吃苦。她刚任教时,学校还不是一贯制学校,学生多老师少,老师们都是按照复式班教学,她当时担任三年级和五年级的班主任,班上很多孩子家里住得远,翻山越岭走四五个小时才能到校,因此住校的学生们周日下午返校时,都要带上一大瓶腌菜,这是他们一周的下饭菜。
说到这里,刘建玲想起一件让她刻骨铭心的事。那是冬天的一个晚上,她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家住浒岭(全乡最偏远的村)的学生小尹没有在宿舍。当时已是八点多了,又没有通讯设备与学生家里联系,急得她立马叫上丈夫李相明,夫妻俩打着手电往学生来校的路上找。当时天已全黑,两人互相搀扶着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时掠过的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刮一样,两旁的竹林随风摆动,发出的沙沙声拍打着四野的空旷。在山路上行进了半个多小时,他们隐隐发现对面山坡有一个挪动的小身影。情急之下,夫妻俩对着山坡大喊“小尹”,直到对面有了回应,他们悬着的心才踏实。看到孩子,两人也似乎有了力量,急忙朝着孩子跑过去。原来孩子想家了,想回家,结果迷了路,听到老师的声音,孩子的恐惧感消失了一半,迎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一路奔跑着投向老师的怀抱……
刘建玲说:“就是从那时起,我暗暗决定,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我们是夫妻/讲台就是家/在讲台这方舞台/我们彼此交流分享/一起度过事业低潮期/执手共进人生路……”这是学校现任副校长张翔写的小诗。张翔也是夫妻教师家庭,这首诗就是他当年为赢得妻子程霜芳心的衷情告白。
2004年,张翔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长丰乡任教,城里长大的他是这里教师中第一个全日制本科生。当时,为了让初来乍到的“城里娃”尽快安下心来,从校领导到普通老师,都竭尽所能向张翔伸出温暖之手。他被深深感动了,而不约而至的爱情更是拴住了他的心。
张翔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程霜也是语文教师,虽年龄比他小,但比他早2年到校任教,教学经验更丰富。为撮合这对年轻人,学校特意安排他们任教同一年级,让彼此有更多互相接触、互相促进的机会。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在城里生活惯了,毕业前从没想过会留在一所山区学校教书,更没有想到我会在这里遇到我的爱情。”说到这里,张翔腼腆地笑了,第一次见程霜时,她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披在肩上,一件蓝色衬衫搭配白色休闲裤,干净整洁,就像一株伫立在幽静山谷中傲雪绽放的寒梅。
经过8年的爱情长跑,2012年,他们终成眷属。
前些年,张翔也曾有过走出大山闯荡一番的念头,但学生及家庭的纯朴之爱,让他最终选择留下来。
岁月不居,大山有知,怀揣为改变大山孩子命运的质朴爱心,曾经年少芳华的他们,如今都已额添皱纹。
“我非常爱我的家乡,当初毕业分配的时候,就动员我妻子,当时是女朋友,也来长丰学校任教,不知不觉已经20多年了……”学校现任党支部副书记王鹏回忆。出生于1980年的王鹏是长丰本地人,当初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长丰任教,想着为家乡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他的妻子吴季芬也追随他来到了大山里。
以校为家、以教为乐,王鹏可谓典范。不分早晚、课内课外,他总是与学生“混”在一起。全校学生,没有他不清楚的。他说,一个星期,一个班的学生起码要分别单独沟通一次。全校学生既怕他又爱他。
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叛逆学生,在他引导下一路逆袭,最终考上省重点高中的故事。当时这个学生是全校出名的调皮,老师们见了都头疼。刚接任班主任的王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苦思冥想,该如何帮助这样一个孩子?
经过观察,王鹏发现,每次周末其他同学放假回家了,这个学生却还留在学校。注意到这个情况后,王鹏特意挑了一个周五晚上,把他约到操场上散步、拉家常。原来,外表狂傲不羁的孩子其实内心很柔弱,他有三个姐姐,作为家中独子,他自小受尽宠爱,造成性格有些骄横。这年暑假,跟他最要好的三姐高考失利,为减轻家庭负担,南下打工去了。少了三姐陪伴,每次周末他就不想回家了。
“就从姐姐高考失利入手。”王鹏似乎找到了开启孩子心锁的钥匙,开导勉励他要好好用功,完成姐姐的心愿。王鹏还与孩子交朋友,自己早锻炼时经常把他叫上,课余打球也总想着他……慢慢的,孩子不再旷课,开始认真听讲了,一个学期下来,成绩从原来的垫底,一跃位居班级前十名,并在当年考入重点高中。召开家长会时,孩子的父亲讲着孩子的变化,竟感动得哭出声来。
采访中,校园里响起了阵阵悠扬的葫芦丝声,那是孩子们吹奏的。“我们虽然是山区学校,但山里的孩子一样有艺术细胞。”“我们不能放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活的机会,乡村的孩子们太需要音乐了。”2019年,学生们的葫芦丝表演亮相央视舞台,这与夫妻教师朱波、罗华的倾情奉献分不开。今年50岁、身为物理老师的朱波,还有着一身艺术才华,他和妻子罗华兼任学校葫芦丝课老师。谈及学校的葫芦丝文化,他说,山区学校音乐等艺术类教师特别少,但山区里的孩子们天生有着对音乐的炽烈渴望。为解决这个难题,学校借助长丰籍葫芦丝、陶笛演奏家郑老师的热心支持,设立了工作室,积极打造适合山区特点的艺术育人文化。
与老师们交流越深,我们越能感受到那“爱生如子”的深厚情怀。因是寄宿制学校,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关爱除学习上的悉心指导,更体现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学生中的留守孩子尤为让老师关注,夫妻教师发挥家在学校的优势,隔段时间就会把留守学生请到家里吃饭。那年中秋节,得知有几个留守孩子因父母不回家,选择留校过节,教师们一合计,决定陪着孩子们,大家一起做饭吃、一起玩游戏。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一对对夫妻教师扎根深山数十载,以自己的甘愿躬耕,支撑起了大山深处教育事业的一片蔚蓝天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区孩子奋发图强,努力拥抱更广阔的世界。2017年,这里的夫妻教师集体获评全县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逐渐得到宣扬,被人赞许。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五点,山上云雾开始缭绕升腾,远看,长丰学校俨然一座云中桃园。返程途中,坐在车里,激动的心依然游走在这座特别的山乡校园。(杨启友 郭冰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