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陕西话(你好李焕英中有一个词语读音有误)

贺岁大片《你好,李焕英》票房节节攀高,已经破了40亿的大关,可谓独领风骚这部影片为何能如此受观众青睐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你好李焕英陕西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好李焕英陕西话(你好李焕英中有一个词语读音有误)

你好李焕英陕西话

贺岁大片《你好,李焕英》票房节节攀高,已经破了40亿的大关,可谓独领风骚。这部影片为何能如此受观众青睐呢?

原因很多,细节处理、转场衔接、情节冲突等等都做得很好,但归根结底在于两个字——真情。

恰恰是真情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那舔犊情深的母爱和渴望回报母爱的殷切热望戳中了大家的泪点。而这样的深情却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快乐与悲伤并行、爆笑与痛哭同在,观众随着剧情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随着剧中人而笑、而哭。

再加上贾玲、张小雯、沈腾等一众出色演员的出色表演,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由此而生,票房屡创新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观影中,留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剧中人物贾晓玲和沈光林有几句对话。

沈光林怅然对贾小玲说:“我觉得英子也是听到了厂里的一些风言风语,她也觉得,我什么事都得靠我父亲,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而贾晓玲鼓励沈光林:“那你更不应该放弃,更应该努力,让大家相信你不是一个纨绔子弟。”对话中,两处出现了“纨绔”一词,都读成了“zhí kù”,我反复听了几遍,确认是读成了“zhí kù”,那肯定是读错了,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个人觉得有必要对这个词做些了解。

其实“纨绔”一词,虽然电影里读错了,但很多人都知道正确读音,那就是“wán kù”,词典释义为“细绢做的裤子“,在古代,细绢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穿得起的衣服,是富贵人家子弟才能穿得起的裤子。古人对于服装的说法是很有讲究的,上半身穿的叫”衣“,下半身穿的叫”裳“。

”裳“是外面较为宽大的类似裙子,太大不保暖,而有钱的人就会在两条小腿上套上类似如今女子的长筒袜的东西,这种东西就称呼为”纨“,更有钱的上等人就会用更为保暖的上等布料来做这个,那就叫做”绔“。穷人家连裳都穿不起,更不用说里面的这些上等布料了,所以久而久之,”纨绔“就用来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后世也就习惯用”纨绔子弟“借指只懂吃喝玩乐、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

在诗人笔下”纨绔“往往也更有了批判讽刺的意味,比如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第一句就是”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也借助《西江月·批宝玉二首》批评宝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里顺带有说下”膏粱“,其实和”纨绔“含义差不多,”膏“指的是肥肉,”粱“指的是精米细面等精粮,”膏粱子弟“指吃得起肥美食物和细粮的富家子弟,其含义和”纨绔子弟“也就差不多了,只不过一个从吃的角度,一个从穿的角度,不过都非常形象地勾勒出富家子弟的嘴脸,所以后世流传下来的这两个成语含义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李焕英》这部电影中,沈光林的原型虽然是厂长的儿子,但谈不上是纨绔子弟。当然,这个纨绔子弟,换用现在的话呢,差不多等同于富二代了。共同点在于无论说纨绔子弟和富二代,都带上了贬义色彩。

END.

在阅读中见看历史、见过往、懂人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聊史补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