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

说起三门峡,大家都知道大明鼎鼎的函谷关,那可是守卫秦国二百年的雄关,披山戴河,险峻无比。秦国据此关进可攻,退可守,用二百人就可抵住一百人的进攻,所以被称为百二秦关,秦人据守此关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任务。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1)

秦函谷关

汉朝建立后天下一统,但是汉朝实施半郡县半分封制度,洛阳以东仍然汉朝封的各诸侯国,汉朝的统治重心仍然在函谷关以西,函谷关仍然起到守卫关中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在汉朝以前函谷关是守卫关中的门户。

函谷关在三门峡灵宝市北15里的王家垛,原来黄河紧帖着函谷关北的黄土源,源上也是参天的原始森林。但是汉朝以后随着黄河的下切和塬上原始森林的砍光,函谷关逐渐失去了作用。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2)

三门峡政区图

到了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是曹操的势力主要在河南,当时关中还在马超、韩遂手中,马超桀骜不驯,是曹操的劲敌。为防马超、韩遂在关西作乱,曹操在豫晋陕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修建了潼关。同时又在秦函谷关北面上的黄河滩上修建了魏函谷关,派雄兵守卫潼关、函谷关。从此将潼关以东纳入河南管辖,因此来说三门峡又是河南的腹背。

虢国,周王室忠实的诸侯

三门峡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在西周时这里是南虢国封地,南虢国的领土就是今天的三门峡陕州区、灵宝市、渑池县、卢氏县一部的。历史上虢国有五个,分西虢、东虢、南虢、北虢和小虢。虢国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的封地,虢仲被封在陕西宝鸡的雍城,被称为西虢。虢叔被封在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破称为东虢。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3)

南北虢国

周文王的这两个弟弟对周室忠心耿耿,因此虢国是周王室的铁杆诸侯,一直忠实的拱卫周室的安全。西虢在宝鸡抵御犬戎之敌来范,东虢在荥阳抵御东夷之敌来范。而西虢国与东虢国的中间就是周朝的核心地带——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阳。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西虢国护卫有功,跟随东迁到三门峡地区,继续拱卫周朝的西大门。可东虢国没那么幸运了,被春秋初年的小霸王郑武公看上了,灭了东虢国和郐国。东虢国后裔被周平王复封在山西平陆一带,被称为北虢。西虢国东迁后还在陕西宝鸡留下了一个小虢国,直到秦武公时被灭掉了。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4)

东虢西虢拱卫周王室

南虢和北虢隔黄河相望,继续忠心的拱卫着周室,晋国崛起后便把虢国当作南下黄河的拌脚石,于是晋献时上演了一出“假道灭虢”的好戏,借口虢国收留晋室曲沃大宗,将南虢国北虢国灭掉,回军又顺手把借道的虞国也给灭了,晋国的领土便跨过了黄河,占领了三门峡地区,在崤山扼死了秦国东出,秦晋的崤之战就发生在崤函故道上。到了战国时魏国在崤函故道上修建了函谷关,堵住秦人东出,被秦国夺得后成秦人的抵御东方六国的雄关。

实质上,东周王室的衰亡就是从虢灭亡开始的,东虢被郑武公灭亡后,洛阳东部没有了拱卫周室的力量,郑武公开始挑战周王的权威。南虢和北虢灭亡后东周国便陷入了晋国的三面包围,而南面同样是虎狼之国楚国,东周王室已经孤立无援了。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5)

晋国灭虢

三门峡发现的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中华文明发祥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则发现于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1916年,瑞典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铜矿时偶然发现古新生代生物化石,后来勘探矿藏难以为继,便调整为对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规模收集整理工作,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了大规模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便命名仰韶文化。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6)

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是以河南陕西为中心,涵盖黄河中游一带的一种新石器文化,西到甘肃洮河,北到内蒙河套,东到河比中部,南到汉水这一广大地区,现已发现遗址千余处。仰韶文化的最主特征是发现农业生产用的磨制石器和陶器,以及渔具、骨器等。生产工具比较发达,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锛、石凿、石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陶器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红褐陶,并且都有美丽的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并且发现原始村落、墓场、窑场。

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纵横二千里,绵延数千年,诸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同文献记载中炎帝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十分吻合,如陶器制造、纺织做衣、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营建等,因此来说三门峡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7)

仰韶红彩陶

汉晋没置弘农郡,北魏至清设置陕州

三门峡地区在周朝时被一分为二,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在陕县陕塬立分陕石柱,石柱以为宗周,由召公治理,石柱以东为成周,由周公治理。秦始皇统一后设三川郡,三门峡属于三川郡。汉高祖刘邦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三门峡东部为河南郡,西部为右内史直接管辖。

到了西汉元鼎四年,汉武帝在秦函谷关设置弘农郡,下辖十一个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等广大地区。弘农郡一直延续到隋朝改州时被废,中间曾改叫过恒农郡。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8)

弘农郡

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置,辖境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的三门峡、陕县、洛宁、渑池、灵宝和山西省的平陆、芮城、运城等市县。唐朝时属河南道,北宋时属永兴军路,金属南京路,元朝属河南府,明、清属于河南省。清朝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辖境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陕县、灵宝、卢氏、栾川等市县。

因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建市

新中国成立后先设置陕州专署,后来和洛阳专署合并,属于洛阳专区,后改为洛阳地区。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按照当时规划,三门峡市将发展为洛阳和西安两大古都间又一中型工业城市。但是由于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国家经济陷入暂时困难,三门峡市的建设规划被迫作了调整,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辖湖滨区、义马市、渑池县、陕县、灵宝市、卢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9)

三门峡水库大坝

三门峡市是因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设立的市,为根治黄河,新中国成立后决定在三门峡建立大坝,拦截住滔滔黄河水。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1958年12月截流成功,1960年9月基本建成,1973年12月26日,第一台国产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三门峡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北与山西运城隔河相望,西与陕西渭南市相连,三个城市人文环境相似,矿产资源丰富,联系交往密切。这里又是我国中西部的结合部,可以沟通华北、联结西北、通达中原,在全国流通中,可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但是这里也是豫晋陕的边缘地带,是经济发展的凹地。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10)

黄河金三角

黄河金三角的概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形成了,早期是由山西运城市、河南三门峡市、陕西渭南市三个市提出来,这三个市相互毗邻,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的相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以及社会结构的相仿,为了协作共同发展,便提出黄河金三角这个概念,1986年成立了“黄河金三角协作区”。后来又加入了山西临汾市,这片区域拥有5.8万平方公里土地、承载1700万人口的区域,被称做“金三角”。

经过几十年的协同发展,黄河金三角协作区这四个市共同编制发展规划、联合建设基础设施,在产业合作等方面也联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著名的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就是三省联合建设的结晶。2012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日前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11)

三门峡市区

黄河金三角地区不但交通条件十分发达,矿产资源优势也非常明显,铝、 镁、钼、铜、黄金、芒硝等矿产资源储量都比较大,土地和水资源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苹果产量、浓缩果汁产能分别 约占全国的25%和75%,形成了以煤及煤化工、电力、有色金属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以及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规划》要求到2025年,区域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从这里读懂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关中之门户(12)

三门峡天鹅湖

三门峡市是黄河金三角的重要城市,连接中原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桥梁作用十分重大。三门峡市的黄金、煤电铝加工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已发现的金属矿藏有60多种,而且储量都不小。电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水电、火电、风电都有,装机容量占河南省的6.5%。近年来三门峡又建没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门峡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北有黄河三门奇观,南有卢氏秀丽山河,中有虢国文化胜地。著名景点有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卢氏县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虢国车马坑博物官、秦函谷关、陕州地坑院、豫西大峡谷等,都是人们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