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最著名的词鹤冲天(诗如其人系列柳永)

此系列文章试图构建出每个诗人的个性与其最能代表自身的一篇作品。

它像是传记,也像是赏析,所选作品或许不能直接称为代表作。代表作一般用来指其成就最高,或是影响最广,流传最多的作品。而我希望这个系列文章所表达的,是对其人以及与其人结合得最好的作品的综合诠释。

文中既有文学的分析,也有脉络的整理,甚至还带些逸闻与调侃,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许这样的选择会是诗人本身的最爱呢?


诗如其人系列 | 柳永 - 白衣卿相何人说

这个系列写着写着,发现它在推动我写柳永了。

之前多次提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说诗词有三层境界,第一重是晏殊写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三重是辛弃疾写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然这两人都写过了,那写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似乎无论如何也不该推脱。

柳永最著名的词鹤冲天(诗如其人系列柳永)(1)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更何况上篇写晏殊的时候,还顺带说了一句晏殊曾经提拔了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等很多人,但是偏偏柳永他没看上。

晏殊有可能是真的看不上柳永,但其实哪怕他看上了也不敢要。因为柳永的名头早传到真宗那里去了。真宗说了句这人“属辞浮糜”,要不得。

照说柳永赶考前的成名作是这阙他19岁写出的《望海潮》,真宗也绝对看到过这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如果评价说柳永后来创作的大量作品“属辞浮糜”这本身没啥大问题,但问题是偏偏被批评的这首却是柳永词里少有的大气象之作,词风颇似王安石。

因为这个早早得了差评,俺柳三变不服!


要说人常有因为不顺而不服气的时候,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有发愤图强的,有隐忍待发的,也有牢骚满腹的。况且不同的情绪也要对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时机。哪怕人生顺利如开挂般的晏殊,意见提的方式和时机不对,那不也曾把皇帝的俩妈全得罪个遍,被贬了几次不是?

而柳三变,他写词。

知道自己不为皇帝所喜,他直接愤愤不平地写了阙《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自己写写也就罢了,可偏偏这首又成了爆款。为什么?因为写出了大量落榜生的心声啊。这考功名的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手如云,有几个能幸运得中?那还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当背景板嘛。哪一次放榜,不是怨气爆棚的时候?

然后这阙词突然横空出世……你想想,能不爆款么?简直是吹响了天下读书人埋怨朝廷无眼的号角。

好家伙,这事儿再传去皇帝耳朵里,能好得了嘛?


到了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已经都40岁了,再次赶考,这次当朝的已经是宋仁宗。仁宗可是出名地喜欢柳词。有记载说“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可即使这么喜欢柳词的仁宗,一看柳永榜上有名,叹口气,摇摇头说,既然这位自封的“白衣卿相”想要“浅斟低唱”,那何必在意虚名,删了吧。至于柳三变,你“且去填词”就是了。

于是柳永第四次落榜。

(其实如果考据的话,仁宗那时候应该是15岁,还处于太后垂帘听政时期。仁宗正式理朝是1033年,所以这段传说不一定很真实,但是宋人记载颇多)

看来词写得太好,容易出爆款,也有副作用。

皇帝不要你,那接下来怎么办?柳永你想好了吗?

柳永最著名的词鹤冲天(诗如其人系列柳永)(2)


柳永说,不就是我写了“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碍你们眼嘛,我还索性就这么干了,我要向杜牧同志学习,您让我“且去填词”?得咧,那我就在花丛里“奉旨填词”去也。

可有个小问题,那人家杜牧虽然不得志,那也是官身啊,不愁吃喝,处处被人逢迎的那种,你一不是官身而又没陈子昂那么有钱,这布衣出身的凭啥像小杜一样到处潇洒呢?

柳永说,格局低了不是,我需要这些吗?我是谁?我柳永啊!“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你以为是吹的?况且这话可是写西夏的,那大宋盛况如何,自己琢磨去吧。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这叫咖位。

妓者爱其有词名,能够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这是牌面。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是关于咱的传说。

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柳永说,哥,你out了,在我这儿的说法是:青楼就是我,我即是青楼

这只蝴蝶在花丛中翻飞到什么程度呢?

仅在他的一个小系列《木兰花》中就先后出现过“心娘”(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佳娘”(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虫娘”(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酥娘”(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等多位女子。

另外据后人不完全统计,为了柳永闭门谢客的名妓,有名有姓的,至少就有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谢玉英等等等等。他自己就写词总结说:“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西江月》)简直是纵横花丛。哪怕人家是“只要千金酬一笑”(《木兰花》)的态度也无所谓。

(常有人说有李师师,但李是宋徽宗时期的人,应为陈师师之误)

可真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为啥他那么受欢迎?因为柳永是真能揣摩女性的细腻心思,同时也是真敢写。都知道他写艳词,但艳到什么地步呢?比如这阙《斗百花》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要说这词吧,的确是从心理到动作,细致入微,不但美,还细腻得不得了。但是,这内容,那是能往外写给人看的吗?

此外还有什么“鸳鸯绣被翻红浪”(《凤栖梧》),“脱罗裳,恣情无限”(《菊花新》),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欧阳修曾悄悄写了句“除非我,偎着抱着,更有何人消得”(《盐角儿》)都让人脸红,那这些柳词还敢不说是艳词?

据说后来秦观写了“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之后,苏轼提醒说你这可就奔着三俗去了啊。秦观赶紧解释说,我写到这儿就打住没写了,会接着往下写的人,那是柳永,咱不干那事儿。

(悄悄说一句,比柳永写得更往下的人,叫宋徽宗。那写的,直接没法贴出来,严重到会被封号滴,不信你搜他的《醉春风》,未成年禁搜。真宗,你看到了吗?你自家子孙可是比你看不起的柳永写得过分多了啊)

要说这宋朝啊,那可是个儒家理学为正统的时代。柳永这些词的写法那肯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这就造成了一种奇怪的局面。各位高官大儒,一提起柳词,就是连连摇头,大肆批判其“词格不高”。而私底下,却挤眉弄眼,“歌之再三”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内心很抗拒,身体却很诚实嘛。


可老是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况且身体也吃不消嘛。

也不知道是仁宗一时兴起,还是想给柳永一条出路。1034年,仁宗特意开了个恩科,专门录取历届考不上但有才之士。这回考之前柳永还动了下脑筋,把名字从柳三变改为了柳永。生怕又因为柳三变“属辞浮糜”的名头被划掉名字。

果然,这次,改了名的柳永终于被录取,然而彼时的他已经五十岁了。

做官期间,他还是颇有才能的,仅两年就被列为“名宦”。只是时不我待,他再也没有时间去经历宦海沉浮了。

十几年后,放浪多年的柳永,于1053年,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中。

为他出费安葬的,除了赵香香,还有陈师师、谢玉英等。而他出葬之日,更是半城白衣,满城哀声。

这个故事,也成就了陈梦龙写就“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宋人曾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作为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的诗人,他把辞赋的写法直接用在了慢词里,“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同时作为音律大家,他首创的词牌就超过一百种,极大地拓展了后来者的创作空间。

柳词之所以受欢迎,也因为他是白描手法的大力提倡者。后来的苏轼,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名家,虽然风格各异,但基本都受了柳永的影响。

可以说,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开创性的贡献,可能我们后来也无法读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怒发冲冠,凭栏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这些千古名篇了。

柳词之所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可能还源于他写词还有个特点,他大量使用了“我”、“你”、“侬”、“忒”、“怎得”、“消得”这样纯粹口语化的词。这在以前的诗词中是没人敢用的。自然起初也是被诟病的,不过柳永根本没把别人的意见当回事儿。

你管得了我,还管得了群众爱看谁吗?

他在一阙《小镇西》开篇写“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浪淘沙令》开篇是:“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木兰花令》开篇是:“有个人人真攀羡。问著洋洋回却面”。在一首《定风波》里,甚至写:“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你看这白话得,直接让人想起五四运动时,胡适倡导白话文的那首“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了。想看不懂都难。

他的实践,使得诗词更加贴近民众,起到了文学向民间推广普及的巨大效果。以至于“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陈师道《后山诗话》)


上文说了柳永的不少艳词,俗词。但其实真正奠定柳永文学地位的,并不是这种风格。

除了他的成名之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和被人间词话点名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之外,他最为人称道的自然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了。

而在这个系列里,用《雨霖铃》用来做他诗如其人的代表也是非常恰当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相传是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为纪念而作的曲子。柳永则依曲创作了此词牌。此篇写于他第四次落榜之后,失意离京之时,与佳人分别之际。通篇白描,却直抒胸臆,佳句频出,“多情自古伤离别”,颇有一语关千古赠别之口的风度。更与何人说的,又何止是晓风残月呢?

念去去,这句也挺有意思,所谓去去,就是去了去了。把语言如此演绎,实在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整阙词可谓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既如工笔般细腻,又有泼墨式山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行云流水吧。


名篇欣赏,继续来看《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轼虽也觉得柳词有时太艳,但他对此篇也是赞不绝口,感叹说: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觉得哪怕盛唐气象怕也不过如此了。

清朝陈廷焯在《词坛丛话》里说: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便是指这首无疑。
遗珠之作,选这首《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从骆宾王到柳永,高蝉的鸣叫声似乎从没有变过,柳永写此首时的心境,如果用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形容,恐怕也是合适的吧。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柳词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翌年,便率六十万大军,踏碎了大宋山河。

柳词虽美,却总有悲伤。


  • 诗如其人 | 李 白 -盛唐游侠将进酒
    • 诗如其人 | 陈子昂 -诗骨狂歌入楚来
    • 诗如其人 | 欧阳修 -醉翁之意深几许
    • 诗如其人 | 杜 牧 - 十年一觉载酒行
    • 诗如其人 | 王昌龄 -驰马塞上人未还
    • 诗如其人 | 曹 操 - 横槊饮马观沧海
    • 诗如其人 | 辛弃疾 -江山无觅英雄泪
    • 诗如其人 | 晏殊 - 似曾相识晏归来
    • 诗如其人 | 柳永 - 白衣卿相何人说
    • 诗如其人 | 张若虚 -春江孤篇盖全唐
    • 诗如其人 | 王 维 - 倚风自笑求不得

    昭哥原创早期教育系列

    • 内控式亲子思维系列作品
    • 湖畔的5分钟父母课系列作品
    • 昭哥喜马拉雅音频节目

    昭哥原创管理原理系列

    • 轻松逻辑管理系列作品

    昭哥原创文学系列:

    • 诗如其人系列作品
    • 原创古琴小说 | 广陵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