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怎么走(转飞信我来给你扫墓了)
嘿,各位通信界朋友!中秋过得好吗?看了今天的题目,是不是会觉得有点丧?喜庆的中秋节刚刚过完,提什么扫墓啊?!
你们先别急着喷我,先听听我的道理。
扫墓一般发生在清明节,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的祭祖大节,往往寄托的是对先人的缅怀、追思之情。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寄托的是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按照过节的“规矩”,中秋节适合拿来思念现在的家人;清明节则适合追悼故人,给先人“上上坟”、诉诉说说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飞信,当然是故人了。随便找了个应用商场,能看到飞信的评论区里,不少人反映已经登陆不了了。
有些人的评论虽然说得有点难听,但我看到最近一个月竟然还有人在留言评论,这让我心中甚慰——明知现在不大需要了,仍然选择下载,并还在评论区留言,这何尝不是在表达一种思念之情呢?
我之前,都有过节用飞信群发祝福短信的习惯。所以,每逢节日,不免要想到飞信的。既然想到了,思念了,又是“故人”,那就给它扫扫墓吧。
事实上,飞信在很多人的头脑里,都留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回忆。
近想当年,大学加入的第一个组织,其实上是班主任建的班级飞信群;大学社团的活动,大多也是飞信群上“合谋”出来了。你第一个、第二个女朋友……说不定也是在飞信群里“色猎”的。
在短信1毛钱一条,流量5块钱只有30M的年代,免流量、免费发短信太具吸引力。有了飞信,很多情侣再也不用“纸短情长”这样文雅的词汇,来掩盖生活费“捉襟见肘”的窘境。
飞信诞生于2007年,作为当初中国移动即时通讯的扛鼎之作,飞信注册用户最高时达到了5亿,高峰时拥有高达9000万的活跃用户。
虽比不上现在的微信,却也拥有一个极其庞大的用户群,带来的影响力自不可小觑的。
不管后来结果怎样,业内对飞信是给予了很高评价的。认为飞信是全球由电信运营商运营的最成功的即时通信应用。
曾经的“巨人”在短短十余年时
间倒下了。我们在给其“扫墓”时,除了追忆它的历史贡献,当然更有必要思考和复盘它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唯有此,才能化“思念”为动力,励精图治开发出更好地产品。网上随便一搜,对飞信所谓失败的原因分析的文章还是有不少的。
有从市场策略上分析的,认为飞信并没有跟随市场变化而制定相应策略。流量价格不比使用短信或者电话更便宜时,免费短信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但当流量费“不值钱”时,微信转头去发展社交时,飞信仍旧死守短信及通话业务,以至于在互联网时代掉了队。
有从体制机制上分析的,认为飞信是一个非典型委托代理机制样本,先天存在结构性缺陷。在中国移动飞信运营体系中,涉及多达36个利益相关方。但因为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所有权与经营权背离,风险与损益背离,产品与市场背离,成本与收入背离,36个利益方中没有一方,兼具能力和动力去把这个产品弄好。
也有从产品开发上分析的……
应该说,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分析都是有道理的,对今后的市场策略、机制搭建、产品思路都是有借鉴价值的。
从微观的层面,从战术的角度,可以把问题看得更精准更细致,但也容易忽略宏观的战略性的问题。
而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才是根本性的问题,往往能决定一个产品生死。很多事情,如果只在微观层面修修补补,虽倒转了沙漏,不见得可改写春秋,飞信也是如此。
当年,飞信让短信免费了。但前提是只有移动手机用户才可以,意图其实是很明显的:是想借飞信的免费短信功能,“狙击”电信联通。
从微观和战术上讲,这招不愧是个“妙招”,想用飞信的用户自然就会弃电联而入移动,这对扩大市场份额是有立竿见影效果的。
可是,用户的体验无形中就变差了。这不逼着人家要换你的号吗?人家觉得你飞信好,不见得认为你的其他服务就好啊!你这不是在“绑架用户”吗?
这样抢用户确实很“暴力”。不过,如果真的是把电信联通当做主要对手的话,“暴力”归“暴力”,它确实是有效的。站在移动的角度看,也没什么好说的,无可厚非。
可事实证明,很多时候运营商的对手,未必就是同为运营商的友商。大家都知道,飞信并不是被其他家的什么“信”干掉的!现在濒临死亡的短信、通话,也不是被哪家运营商的什么手段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很多时候,运营企业的利润和价值都被OTT企业抢走了,如果三家企业仍然只盯着被人剩下的东西去“明争暗抢”,那么企业的格局确实该撑大点了,有些大的竞争战略也该好好调整调整了。
方便面市场曾经是个很大的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群雄并争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据报道它们的日子,近年来过得似乎越来越不好。
可是,“统一”过得不好,不是“康师傅”使了什么招;“康师傅”过得不好,也不是“统一”用了什么计谋。让它们过得不好的,其实是不做泡面的“美团外卖”!
5G将开启新的时代,运营商的主要竞争对手真的是其他两家吗?我们都有必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中秋刚过,很多人还沉浸在思念之中。飞信已故,怀着追思过往的心境,胡乱成文,再发张飞信的“照片”,算是给飞信扫墓了!
如果它有墓碑的话,我建议上面写上:我是飞信。我为狙击电联而生,却为微信而死!
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更多新鲜科技资讯,请关注浩哥科技课堂,感谢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