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发现教材改错(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

“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提出这个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编者和教师都有些无所适从。其实不久前,也有一位小男孩提出语文课本里的《羿射九日》有描述不当之处,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羿是怎么蹚的?

小学生发现教材改错(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1)

从“羿射九日”到“鹬蚌相争”,小学生都开始质疑课文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件好事,说明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质疑权威。古人尚且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更何况是21世纪的今天。并且,学生的质疑都非常有道理,指出了课文中的常识性错误。宋代学者朱熹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经常性的质疑问难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可以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培养质疑精神,有利于民主进步,有利于科技创新。

小学生发现教材改错(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2)

其实语文不是历史,语文课文本来就存在两种类型,写实文体和虚拟文学。但小学教材被频繁质疑谁要反思?

一是教材编写单位要反思。事实上,教材编写错误并非只是个例,而是屡有发生。如小学教科书的插图中,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穿反;荀子坐在凳子上读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的纸质书;韩愈的生卒年被搞错,只活了15年;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变成“我寄悉心与明月”等等。既然有这些问题出现,就需要我们编写教材的人员本着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把教材编写工作做实做细,让每篇文章,每个字词句段都能经得起推敲,没有瑕疵。

小学生发现教材改错(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3)

二是读者要反思。虽说现在我们身处快节奏的新时代,但对文字阅读和理解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还必须有一丝不苟的阅读心境和态度。一目十行,草草收场的阅读,只能说明你心境浮躁,缺少定力和合理思考,最后反映在阅读上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让错误的思绪,错误的逻辑占据一席之地。

其实,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我们成年人,抑或是教材编写单位人员,做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心待之。唯有这样,才能确保类似低级错误不再发生。

小学生发现教材改错(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