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完的榆林小曲(榆林小曲丝丝入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榆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王青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宏):榆林小曲,又名榆林清唱曲,是陕西省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传统艺术形式。小曲子由古代诗词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是脍炙人口的地方音乐形式。对很多听惯了陕北民歌的人来说,早已习惯于以粗犷、豪迈来定位陕北音乐,直到造访了“榆林小曲研究会”,聆听了“榆林小曲”,才发觉黄土高坡也具有温婉、柔情的一面。
“榆林小曲研究会”坐落在一个安静的四合院内,研究会会长王青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榆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年过花甲的他精神矍铄,手中的琵琶是他的心爱之物。在记者眼中,琵琶、扬琴、三弦这些乐器主要运用于江南音乐,很难把它们和陕北音乐联系起来。面对我们的疑惑,王老和他乐团的朋友们为我们表演了上面的这曲《绣荷包》。婉转、圆润的唱词和曲调,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江南水乡。
王青老人告诉我们,榆林小曲之所以和粗犷、奔放的陕北音乐有很大反差,是因为它最初源于南方,由当时在榆林做官或经商的南方人传入:“榆林小曲的曲调主要是从南方传来的,原先不叫‘榆林小曲’,原来都叫‘耍小曲子’‘听小曲子’或者‘唱小曲子’,是当时在榆林做官或经商的南方人带到这里来的江南丝竹音乐。因为榆林是九边重镇,靠近万里长城,当时来往的江浙一带的人很多,他们爱好家乡的音乐,就把家乡文化和生活方面的东西带到了这里,我估计(他们)就扎根在这儿了。我的爷爷、我的姥爷就是江苏人。”
榆林曾是兵家要地,又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商埠。从南方来的官员和商人不断带来南方的丝竹管弦,并同北方的民歌相融合。久而久之,榆林小曲就形成了既具北方阳刚之气,又有南方阴柔之美的特点,开创了“南调北唱”合二为一的独特艺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小曲唱词的内容主要反映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王青老人说:“内容比较多,爱情故事比较多。因为明、清俗曲普遍都是这个样子,要想传唱并发展下去,就像现在写小说一样,必须有爱情,所以它就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刚才我们唱了一首《绣荷包》,咱们国内的《绣荷包》也比较多,榆林小曲的《绣荷包》说的就是一个历史故事。还有其他的曲子比如《卖杂货》《小小船》,表现的情景比较喜悦。”
榆林小曲艺术家演唱《绣荷包》
榆林小曲内容质朴,贴近生活,深受当地百姓喜爱。62岁的梁玲大姐曾是一名会计师,出于对文艺的热爱,2003年退休后加入了榆林市老年大学,任舞蹈助教。在王青老人的影响下,她逐渐喜欢上了榆林小曲,并加入了榆林小曲演出队:“王青会长是我初中的同学,在初中宣传队我是搞舞蹈编导,他搞器乐。刚开始听不出来小曲的好听所在。但真正细听起来,真正一首好的曲子婉转动听,我就真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榆林小曲。从我的角度来说,现在唱榆林小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像民歌一嗓子吼出去,那就是高亢激昂。但是小曲是断字断句,要有一定的功底,还要和江南的风格结合起来。我现在既然进入了这个团队,有时也出去参加演出,我就向市级传承人学,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演唱榆林小曲,给梁大姐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很多亮色。如今,她不仅是老年大学的舞蹈助教,还在榆林市的多所小学给孩子们教授榆林小曲。这令她倍感充实,乐在其中:“在我生活当中,目前来讲,我把它(榆林小曲)已经放在了首位。我因为喜欢上了它,我就很专注地很执着地去学。在这每天都马不停蹄,咱们退休了就为了乐在其中,高兴一点,锻炼自己,提高文化素质,在艺术方面更向前发展。”
2006年,“榆林小曲”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林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榆林小曲进校园,便是保护和传承这一经典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王青老人说:“国家对非遗有要求,特别是当地的优秀文化,要让小孩子们从小知道、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研究会也派一些老师去这些学校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习。榆林教育局安排当地学校,让孩子们学习了解掌握这些东西。榆林二小、九小、四中都已经开始(这个项目)了,下个学期榆林市一中、三中、一小、三小都要开始这门课程,高新一小也要上,未来还有好多好多。一个学校有四、五十个孩子在学,我想榆林小曲不会断掉。”
席悦铭小朋友今年9岁,来自榆林市第九小学,她为我们演唱了榆林小曲的一个经典唱段。这个学期每周三的课外活动时间,她都跟着梁玲老师学习榆林小曲。小姑娘告诉记者,榆林小曲的唱词虽然很长,但这难不倒她:“听见比较好听,喜欢它这种风格,我觉得不难。我们一般每一段都是比较长的,所以我才学会了三首。有些词的意思我不太懂,然后就通过字面理解。比如‘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初一’就是农历的初一,然后到十五,每当到了十五,这个日子的月儿就很高。”
在王青这样的老艺术家眼中,孩子们对榆林小曲的喜爱和传唱,意味着这一独特的“南调北唱”灵动之音将能够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这门艺术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