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大学演讲稿(丘成桐清华演讲)

【引子】

为何教学要“跨学科整合”?

语文和数学有共通之处吗?

基本功重要?还是视野更重要?

学习知识更重要,还是学会提问更重要?

中国人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以上问题都将在丘成桐先生的演讲中,

获得他的解答!

————————————————————

丘成桐,当世数学大家

包揽了包括菲尔兹奖在内的所有数学大奖

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他的杰出能力:

  • 一个丘成桐,能抵上半个哈佛数学系!

丘成桐大学演讲稿(丘成桐清华演讲)(1)

教育,是用人影响人的事业

老师的能力、视野、学科理解,

对于培养学生至关重要!

自丘成桐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几乎凭他的一己之力,

用10年时间,

将清华大学数学学科国际排名

从第96位提升到第25位

丘成桐大学演讲稿(丘成桐清华演讲)(2)

而且丘成桐认为,

再过5-10年,希望将这个排名提升到前5名

也就是达到世界一流、和哈佛大学齐名!

对于丘成桐这样的当世大数学家、大教育家

CCTV-4专门录制了纪录片:

《华人故事》丘成桐——十年

高人,本质上是因为他有更加高明的思维模型

(所以不同水平的老师、才能带出不同水平的学生)

所以像丘成桐这样的当世数学大家

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世界观,

一定能够给我们做科研、做教学、做学习以极大的启发!

建议大家在看丘先生清华演讲之前

先看一下央视纪录片(如下),

了解丘先生在清华大学的科研、教学情况

了解丘先生对于中国数学事业的丰功伟绩:

本文的主题,是9月22日,

丘成桐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演讲

丘先生的演讲题目倒是非常简单:

——学 “问”

介绍了他自己是如何做“学问”

提出“提出好的问题,是做一流学问的标志”

并提出了中国数学科学界最大的问题:

——中国学者只喜欢回答问题、而不喜欢问问题

作为当世最知名、最重要的数学家、教育家

丘先生的演讲获得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该演讲仅在同步直播时,

就获得了1000万的观看量

无论您是做科研、还是做教学

甚或还在求学的学生

下面这段丘先生的演讲视频,一定要看!

这将对科研人员“如何做一流的研究”

进而对教师“如何做一流的教学”

对学生“如何做一流的学习”

产生至深的启发!


以下是王珏老师听讲座时的简要笔记,

大家如想了解讲座的概要,可参考:

  • 1、学问=学 问。
  • 2、中国人学奥数很好,这也很不错,但解决的都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且往往都是一些不重要的小问题。
  • 3、对于学习来说,勤奋是绝对必要的
  • 4、勤奋是必要、但不充分的,因为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近一直在讲数学的历史,就是希望大家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
  • 5、大数学家都是在提出大问题,思考将来的路怎么走(希尔伯特23问,1900年,影响了20世纪前50年数学的发展)。中国的数学家和科学家都不善于提问题,最多只是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
  • 6、1982年,丘带领了一批几何学家,研究几何方面的主要方向,并要求大家提供几何方面最重要的问题,最后问了120个问题(问题涉及到当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如何向前走、揭示价值),这120个问题推动了“几何分析”学科的大发展。这些问题迄今为止已有1/3被解决。很多数学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得到很好的结果。
  • 7、好问题,短期内可能会没有很大影响力,但未来或许可以改变整个数学的方向。
  • 8、好的问题,一般是很简洁、很漂亮的问题,要解决数学中疑难的方向。
  • 9、举例:1974年丘成桐提出的一个问题:“打锣鼓时能否听出鼓的形状”?洛伦兹1910年提出“能否根据鼓声估算出鼓的面积”,2年后Hilbert的学生外尔解决了,他提出的公式、以及思想方法一直到今天都非常重要。
  • 10、打鼓的时候,不动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视频)。
  • 粉为什么会聚成线呢?因为那里没有振动。打鼓时,频率越高,不动的地方越来越多,波节线(nodal line)越多。波节线很漂亮,而且似乎很有规矩,但是变化规律也很复杂。
  • 但是在变化之中,但丘发觉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波节线的长度!这一点非常有意义!于是,在1982年,丘做了一个猜想(极小曲面猜想),非常出名。丘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一些具体计算,感觉到它们都满足一个不等式,于是写下来作为猜想。
  • 11、丘后来通过学习,发现当 λ 很大的时候,波节线的形成和量子力学有关;而当 λ 很小的时候,波节线的形成和宏观物理现象(经典力学)有关。
  • 12、极小曲面:像肥皂泡一样。
  • 丘成桐1974提出了“极小曲面问题”,第1个问题后来已经解决,第2个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三维球中的极小曲面问题:猜测第一个谱等于2)。
  • 13、丘:我为什么会提出“极小曲面猜想”?(重点和关键)
  • 从几何观念、以及谱函数观念(量子力学观念)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结合了打鼓时出现的第一个波节数(波节线将鼓面分为两半),自己感觉是对的,虽然不能证明,但可以提出结论作为猜想(在数学思维方法中,也采用了诗经中“赋比兴”中的“比”的方法

【王珏老师个人感悟】好的问题,并非自于“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而来自于对“感性思维/具体思维”的感受、启发!

  • 14、好问题是怎么来的(重点)?需要多元观点(不同学科碰撞)、多种工具(深刻有效)、新工具(产生新观点)、“比”(欣赏及比较学问的美和规律)
  • 15、(新工具)工具的发展对数学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望远镜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视野从地球、太阳系、银行系、星云……。数学工具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同的大数学家引入更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工具越多,就能产生更多深刻、有效的方法。
  • 16、好的问题:有深度、漂亮、简洁、有趣味(第一流问题、第二流问题、第三流问题)。
  • 深度:能解决一大片问题,具有伟大的前景
  • 漂亮、简洁:用简单的方程来解释大自然的现象(如牛顿、爱因斯坦、狄拉克)。在这一点上数学与文学类似,用简洁、美好的语言来描述大自然,让人产生共鸣。
  • 17、四色问题:虽然现在用计算机解决了,但人类对这个问题的意义、深度,以及学问的结构还没有深入理解,所以不算第一流的问题。
  • 18、培养出一流的学者,必须要“视野” “工具”同时结合。工具是非有不可的,否则就是空谈。
  • 视野:古代大数学家的视野,今天以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为师
  • 工具: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 古代工具 今天的最新工具 跨学科融合
  • 19、中国基础科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数学家和科学家没有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问题,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个人也会有至高的成就感。
  • 20、个人喜欢的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表达出了自己做学问时的状态:刚开始没有人理解(独自一人坚持),后来取得成功后,自己感觉非常满足。
  • 21、鼓励年轻人学好的学问,问好的问题,为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来努力,为了大自然中的规律来探讨学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