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的经典故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除了那些让人拍手叫绝的政治斗争之外,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就是名将们的战场厮杀。这些将领或许阵营不同,英勇无畏却让人难以不钦佩。比如说蜀国的五虎上将,各个英勇善战,赵子龙七进七出、关羽千里走单骑等等。而在这五个人之中,马超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世人认为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根本称不上是英雄,更不应列在五虎上将之内。到底马超做了什么,竟然如此声名狼藉?
悖逆不忠
马超算是名将之后,他家祖上乃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也算是骁勇世家了。可惜,到了马腾父亲这一辈开始家道中落,幸而马腾还算有些手段,白手起家在西凉打下了基业,马超就是马腾在西凉奋斗时生下来的。
作为将才之子,马超也是骁勇善战,长大之后经常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在战场上极为凶猛,多次命悬一线仍然英勇无畏。可以说,他在战场厮杀的本领已经超过了父亲。但马超的性格与处事的观念却与其父亲完全不同。马腾是个极会审时度势的人,董卓入关之后,他归顺了董卓,曹操异军突起,他便选择投靠曹操,绝不会与其正面冲突。而马超却与马腾完全不同,他总是有着自己的一番主意。
建安七年,马超奉命率军在汾河处截杀郭援,当时他的脚步中箭,伤口血流如注,但他仍面不改色,只是简单包扎就继续拼杀,最终大破敌军,斩杀了敌手郭援。曹操得知他的英勇之后,决心拉拢,请他入朝为官,但马超却几次三番拒绝,不肯前去赴任。建安十三年,马超虽勉强接受了朝廷的封赏,却不肯进入都城,反而带兵留守凉州。由此看来,在马超的心中,对曹操是绝对的不服与忌惮的。
建安十六年,曹操派军队出兵河东,途中从马超等军阀驻守的地盘经过,让马超认为曹操这是意图攻打此地,当即起了谋反的心思。曹操对马超也算是重用提拔,但马超却如此“草木皆兵”的全无信任,可见心中不忠之心存在已久。
认贼作父
马超想要“先下手为强”,但奈何自身能力不足,无法与曹操大军正面抗衡,只能费尽手段拉拢其他军阀,与他联合对抗曹操。而在独立统兵的军阀之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曾与父亲同盟的韩遂,于是他赶忙前去拉拢韩遂入伙。
寻找同盟本是寻常,但马超找的这个人却与他们家有着血海深仇。当年董卓死后,韩遂曾与马腾因为势力发展翻脸对立,还曾亲自斩杀马腾的发妻,也就是马超的养母。马超联合韩遂,岂不是置亡母于不顾吗?大家以为这就是马超最大的罪过了吗?那你们就完全低估他的底线了,他为了拉拢韩遂,甚至认贼作父,表示自己不再是马腾之子,只认韩遂这一个义父。
马超此举突破了道德底线,但也确确实实获得了韩遂的援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谋,他终于集结了十万大军,拥有了与曹军对抗的能力,正式发动了进攻。曹操在得知马超的背叛之后,勃然大怒,当即出兵与其抗衡。但曹操却是低估了马超的能力,竟然真的差点被他斩于马下,幸而曹操命不该绝,再加上后来使了一些手段,致使马超潼关之战大败,胜利的天平再次倒向曹操。
曹操占据优势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捕了马超的父亲兄弟,挟持他们威胁马超就范。可曹操显然是不了解马超,他此前已经在父亲在世之时,做出“认贼作父”之事,又怎么可能为了父兄投降呢?最终,他不肯妥协,曹操一怒之下,将马腾与他的几个兄弟全部斩杀。可以说,马超是害死父亲弟兄的罪魁祸首。古时最讲孝道,他的这番举动自然被世人耻笑。
不仁不义
建安十八年,马超被盟友出卖,妻儿被杀,军队也损失惨重,只能逃亡汉中投靠张鲁。张鲁本来十分欣赏马超,还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听见了下属说他不忠不孝,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马超在张鲁那里得不到出头之日,又逢刘备带军入朝,便准备另择明主,投靠刘备。刘备虽然身边有张飞、关羽这两员猛将,但到底是白手起家,身边将才极少,对马超的加入一百个欢迎。虽然也听说了马超的臭名声,但也硬着头皮接纳了他。马超在军事上也确实有真本事,虽暂时势微,却仍有猛虎之威。马超到来之时,刘备就拨给了他一支队伍,让他去围困成都。没想到的是,城中的民众都被他的威名给震慑,即使马超并未攻城,只是围困了十日,仍将他们吓得不轻,最终选择了开城投降。
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派遣马超与张飞等人带兵于下辩待命。其他将领均不敢妄动,马超却主动出击拉拢了雷定七部的万余兵力策应刘备,牵制住了曹军的先锋,为前线对抗争取了时间。马超的功绩战力让刘备丝毫不敢怠慢,称王后赶忙封其为左将军,持假节,地位与关羽张飞相差无几。然而马超虽然为刘备献上了战力,却仍然没有改掉他那差到极点的人品。建安二十五年,马超的朋友彭羕被调到偏僻处任职,心中不满,私下与马超会面,不由得吐槽了一番。
可能是因为觉得关系亲近,彭羕说话有些口无遮拦,竟然直骂刘备是个“老痞子”。马超当面迎合,结果彭羕刚一走,就将此番谈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备,刘备自然勃然大怒,当即处决了彭羕。此事之后,再无人敢与马超交心。
结语:马超虽然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却是个完完全全的小人,不仅忠孝全无,而且不仁不义,将父母兄弟朋友亲属都出卖,得罪了个干净,实在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而罗贯中在小说中竟然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大英雄”,唯一能做出的解释就是“滤镜”太重了。其实这不是罗贯中第一次这么做了,他对于蜀国的刘备、诸葛亮的描写中也加入了很多主观的加成。可见,《三国演义》与真实的历史着实有些出入。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