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经典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说起王昌龄,可是唐朝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他有许多头衔,有人称之为“诗家夫子”,夫子是对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相当于老师,就是说他的诗写的非常好,称得上所有诗人的老师,自然有夸张成分,但也能证明王昌龄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之高;又因擅长作七绝,被人称为“七绝圣手”,有唐一朝,七绝诗执牛耳者;他也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和高适、岑参、王之涣齐名,合称“四大边塞诗人”,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让他成名,流传千古。
在官场上,他也颇有名声,自开元十五年,30岁的王昌龄进士及第,他正式踏上仕途,因有文才,他的官运虽不亨通,倒也十分顺遂,因做过江宁丞,世称“王江宁”。可顺遂的官路并不长远,开元二十六年,41岁的王昌龄因事获罪,被贬岭南,自此开始了他的被贬生涯,直到安史之乱爆发,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除了前面提到那首《出塞》,王昌龄还有一首诗也非常有名,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以冰心和玉壶作比,诉说着自己高洁纯净之的情怀,一千多年来,被人反复吟咏,余味无穷。但每次读这首诗,我们都不免要问,冰心和玉壶,到底是指的什么?
离别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江苏镇江,唐朝时登临此楼,可以鸟瞰长江,遥望江北,风光无限美。辛渐,史料并无详细记载,只知他是王昌龄的好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据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所注:
“此王昌龄自龙标贬所归吴,次晨于芙蓉楼饯别辛渐之作”。
《芙蓉楼送辛渐》是组诗,共2首,第二首是写离别前夕,王昌龄在芙蓉楼摆下离别宴,为好友送行,这一首则是第二天清晨,两人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诗意很简单,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夜寒雨,增添了萧瑟之意,烟雨凄迷,笼罩着天地,仿佛织成了一张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边际的愁网,与离别的黯然气氛非常相衬。一个“连”字,写出了雨势之大,这场雨带来的寒意,也浸透了两个离别之人的内心。
而这“寒雨连江夜入吴”带来的大片烟雨,使得水天相连,在芙蓉楼上眺望长江,好一幅茫茫的长江烟雨图,衬托出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但毕竟与好友告别,从此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独,恰巧被“孤”字体现出来了。明写楚山孤,实写人的内心孤独,不得不说王昌龄实在高明!
将离未离之际,王昌龄对辛渐说出了这句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你此次回到洛阳,如果遇到亲友打听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从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莹纯洁的冰心——就像我的心一样,从未受到世俗的玷污。
冰心和玉壶
王昌龄为什么在送给洛阳亲友的口信中,特意提到冰心和玉壶?因为,这不是一句单纯的平安家信,而是要向世人表明,自己内心坚守的信念。据《唐才子传》记载,王昌龄被贬生涯的开端,是因为不拘小节,得罪了朝廷权贵,因而受到诽谤,他先被贬到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不久后再次被贬到更偏远的龙标,接连被贬,而且一次比一次偏远,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细节,但也可以想象王昌龄当时,一定处于漩涡的中心。
“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长叹,至归全之道,不亦痛哉。”——《唐才子传》
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以王昌龄个人的微弱力量,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做出改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内心的正道,保持自己冰清玉洁的情怀,保持不向权贵低头的人格,蔑视那些奸小对自己诽谤,因此,在离别之际,他用烟雨和孤山,烘托出离别的孤寂,又用冰心和玉壶,来表明自己的高洁不屈。
所谓冰心,很好理解,就是指像洁白的冰一样纯洁的内心。玉壶则有典故,本是道家教义,指虚无之心。你看,一个人的心,既纯洁,又无欲无求,这样一个人,又何须在意他人的恶意诽谤呢?
古人作诗词文章,常用玉壶(或冰壶)自喻,来表达自身的光明磊落,刘宋诗人鲍照作《代白头吟》,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就是此意,但玉壶真正成为一个常被文人引用、比喻清廉高洁的典故,则是自开元宰相姚崇开始的,姚崇作《冰壶诫》,开篇就解释了冰壶的含义: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古人对晚辈进行教育的时候,常以“诫”来表达劝告、警示之意,如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冰壶诫》,就是姚崇用来告诫后代,做人的内心,要像冰壶一样,清洁之至,内有冰清、外有玉润,冰清玉洁,是君子应有的德操,当官更因如此。
姚崇,本就是唐朝的著名宰相,他一生秉持着“冰壶”品德,在他的主持下,唐帝国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兴利除弊,为盛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武周乱唐之后,也多亏了姚崇的出谋划策,才成功把江山夺回李氏手中,因此他又被称为“救时宰相”,同时也和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这样一个人,无论在执政还是人格方面,都是备受推崇的,因此他一篇《冰壶诫》,把冰壶的高洁比作君子的德行,自然也就受到后人的争相效仿。
如王维《清如玉壶冰》云:“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又如李白《赠范金卿二首》云:“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都是受了姚崇的影响,后世也有许多人用“冰壶”的典故,用冰壶(玉壶)来表达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德,但都不如王昌龄这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