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

编辑导语:抛开社交软件工具,我们可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社交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社交是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交换与来往。那么,社交网络的形成与稳定依靠什么?社交软件的用户又是为了什么而沉淀?本文作者就社交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起来看一下。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

一、前言

1. 写作思路

这是社交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将会从一个互联网亲历者的角度来看待社交,社交并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人类的社会现象,伴随着信息要素的传递。社交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当没有社交网络、社交资产、社交关系时,并非不可替代。

从产品和运营的角度,代入心理学、社会学思想,写社交的过去(QQ/微信时代)和未来Metaverse元宇宙,那些不常见却科学又符合一般规律的事务。

2. 社交软件中的关系、网络、资产,让用户无法离开?

看过了不少的产品分析、运营分析、行业研究,很多人分析社交是什么,社交网络如何形成,但很少人说社交资产是什么?有没有想过,阿里在社交赛道打不过腾讯是因为不对称竞争的原因?陌生人社交打不过熟人社交,是不是因为陌生之间的ARPU(单个用户价值)更低?

3. 社交赛道的不对称竞争

阿里巴巴和众多竞争者们在社交赛道的炮火,始终无法痛击微信的要害,因为维持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长久持续的稳定,需要能够沉淀社交资产下来,包含着有形的数据资产和无形的社会资产。

对社交进行一个另类视角的研究和理解,一种非常规的思维路径,也有可能会更接近社交的本质,也可能是腾讯不会对外界表述,也创造了阿里等竞争对手在社交领域竞争时的竞争偏差,无数弹药和炮弹对着非核心区域不断轰炸,把自己打干净了也无法撬动腾讯社交帝国的地位。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2)

曾经大部分的社交平台只是在和腾讯在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这一块竞争,较少能够在能巩固用户长期留存的社交资产维度竞争,能和腾讯社交生态竞争基本没有。

二、如何去定义社交?

当在百度搜索“社交”、“微信”等关键词时,超过1亿条,大概可能数十亿条的信息,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社交的方式。

在很早之前,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经历过QQ、贴吧、飞信、人人、朋友网、米聊、微信、陌陌、来往、探探、Soul等,亲历那个年代的社交大战,微信从社交工具>社交工具 内容>社交工具 生态>腾讯帝国的流量池。

我们所了解的社交这一个词,往往被定义成了一款或多款社交软件,而在非互联网的传统用户里,大概率基本很少去思考过什么是社交,也许在他们看来只是相互聊天而已,是一种本能,交流的场景和工具在不断变化而已。

1. 社交是什么?

社交应当从两个角度来拆解,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单一主体是无法完成社交的,这是不同主体之间的社会交换。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3)

社会学里社交的主体是:人、人群、组织等。

① 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体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伴随着信息要素的传递,分享观点、情绪、经验等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体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当我们发生社交行为的时候,必然伴随着和不同对象产生了信息的交流,伴随着我们的观点、情绪、经验、情感等信息的传递。

例如,一名男性向女朋友说:在吗,我好想你;女朋友说:我也是呢,等我下,我洗个澡。其中传递了,男性的喜欢的情感,女性的情感及接下来的个人行为,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小视频等方式表达。

②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社会行为的集合,指的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信息是互动的纽带,信息包含了观点、意见、情感。必须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或者群体之间。

因此,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如果没有反馈,则无法构成社交,没有信息传递,也没有意识碰撞,没有情感交流,那就不是社交。例如,坐在一个公园长凳上的两个人,一个人在背单词,另外一个人和家里人电话,他们之间其实并没有互动,也未诞生社交关系。

2. 沟通——社会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所有的社交行为包含:两个人必须进行社会信息交流,每个主题都身兼二职,包含信息的传递阶段,信息的反馈阶段。基本方法是沟通,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以语言为基础的符号系统。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4)

① 社会信息——社交里的基本元素

在社会学科的定义里,社会信息是存在于社会系统中,以语言为标志的信息流,分为声音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社交即是伴随着社会信息传递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例如,两个人如果只是坐在旁边,记单词那就不是社交,如果发生交谈产生了信息的交互,那即是社交。

②传递阶段——沟通者将信息进行编译为通识的社会信息符号

沟通者首先将观念形态的意识转换成文字、语言、表情和手势等社会信息符号,以便通过传递通道达到彼方,沟通者选择不同信息的表达方式进行传递。

社会信息:文字、图表、声音、视频、文件等。

③ 反馈阶段——接收者将社会信息符号还原成沟通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加以反馈

接收者得到一定量的信息符号以后,先要把符号化的信息还原成沟通内容,才能理解信息。如果不想把自己的反应传递给对方,这一次沟通自然就结束了。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接收者一般会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意见、态度反应给对方,而传递者也期待着沟通效果,于是就产生了反馈行为,然后角色对调,再一次发生一次沟通行为。

信息要素、情感、兴趣爱好等的交互,并且会因此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社交圈,那一个圈里有自己的小规则,行为和道德准则。大致上从家人、好朋友、同学、同事、合作伙伴、陌生人,人们的关系是逐渐减弱的。

3. 社交需要一个载体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5)

① 社交工具是一个载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社交需要一个载体,例如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空气就是声音传播的载体,没有介质这个载体,声音无法传播。人类的手势动作,需要在光线传播下才能被看到。人类的语言系统里,声音的传播需要通过空气等介质才能传递信息。

社交工具其实就是一个载体,提供一个信息通路,能够让用户彼此之间传递视频、声音、文字、表情包的内容,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还有生活、工作等一系列的内容和情感传播。

社交的核心是传播社会信息要素,视频、声音、文字、表情包等,需要在一个工具中传播——社交工具。

② 科技带来载体的变化:古时候一别永生难见,今随时可聊

科技带来的是载体的变化,都只是表达方式,而每一个人因为习惯的不一样,喜欢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会使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环境和场景下适合不同的方式。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6)

古时候的文会、赶集等,文人墨客挥舞笔墨、吟诗作对时,文人骚客人前显圣,引为佳话,为自己科举和做官打下基础,交流往往是书信,效率低下。古时候,离别、送友人、思乡情最为迷人,因为一别便是永生难再见,了无音信从此再见古人双鬓斑白或枯骨长眠于墓。

社交天然是需要一个载体的,科技带来的是载体的变化,载体从竹简、书籍、信、电话、社交工具、具有信息的个体(有经验的老师傅物化为载体)。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微信/QQ等发送文字、视频、文件给另外的人或者群体来进行信息要素交互;或者通过手机拨打电话,进行交流。

③人类的沟通表达的诉求——可交流的产品功能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社交工具在逐渐发生变化,现在,通过微信、QQ、微博等和大家相互交流沟通,还有各类型的APP里的评论区,人类有天然表达自己的诉求,表达自我、与他人沟通的诉求。因此,大量的内容型产品都有一个社区、评论区、弹幕等方式,让所有人对当前内容、事件发表观点和意见。

在今日头条、UC、虎扑等平台,最吸引人的并非内容本身,而是基于内容本身所有人聊天交流时的共鸣、被认同、引战撕逼、释放观点、情绪表达等。

三、社交关系:形成、界定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会有关系、地位、角色、分工等出现,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色。千百万年以来,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语言、文字等传递信息的要素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因为沟通而产生的关系,就是一种社会交流的关系。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7)

1. 社交关系的形成

人类个体渴望获取他人的关注与认同,个人的生活并非是孤立的,伴随着社会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需要和他产其他人产生社会联系,这就是社交关系。现代社会的社交关系,其实我们可以相对比较简单地去概述,两个人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联系和关系,联系指的是沟通,关系指的是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同事等。

而这又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因为即使婴儿也会通过自己的哭声、肢体语言、笑声传达着自己的情绪,表达着自己的诉求,也许是饿了,或是离开妈妈的严重不安全感。

社交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而且需要经过很严谨的人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阐述。在这里,笔者仅仅做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些表述和描述。

2. 社交关系的界定

① 往往是能够维持一段时间才会产生关系

如果在路上相互碰到陌生的两个人打了招呼,但是却彼此没有相对长久或者能够维系交流的一种关系。那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说是建立了一种联系,而非一种社交关系。在一个微信群里聊天,可以认为是群里熟人、陌生人、兴趣组织等在交流,也可以是长期和稳定的联系。

在线教育领域卖课的老师,私聊和在群内进行营销,就是希望和彼此的发生联系,产生关系,然后再推销自己的产品,没有相对能够定义的关系就直接卖课,往往成交率极低,关系的形成往往是需要在一段时间沟通中逐步建立的。

② 一般还要有彼此的角色定位

社交关系的话基于就是比如说在一段时间内,我的高中的好朋友,大学的好同学,或者的话,就是家人之间会发生长期的联系,那这才会是社交关系。

我们所定义的老师和学生、合作伙伴、家人等就是彼此的角色,这样的联系在社交中的沟通中,大概率不会只有一次,因此是有一种虚无的线连接形成了一种关系。比如,炮友也会是一种角色,沟通不会只有一次,第一次加上好友的陌生男女,发生关系前的沟通为了确认颜值身材是否可以发生关系,发生关系时交流增强愉悦感,发生关系后交流增进体验或约定下次的可能性。

3. 工具便捷并不会让人们沟通变得频繁

工具可以带来沟通便捷度的变化,但是无法改变沟通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工具无法改变个人的意识和关系。

沟通是需要在一定兴趣点、事情、情感等基础上才会发生的,工具只是让沟通可以跨越时间空间来交流。沟通双方的社会地位、金钱地位、关系等,不会因为工具有太大的变化。

例如,即使是同班同学或者亲戚,不熟悉的情况下,有没有共同爱好,没有事情,我们很可能不会频繁聊天的。

4. 使用微信对关系带来的变化

对于微信的一个使用熟人加微信后强化社交关系,熟悉的人通过相互添加好友,可以想发消息。或者自己发的动态会被别人所关注,因此形成一种社交关系。从点赞和点评别人朋友圈,再到微信私聊。

会让陌生的关系逐渐变得熟悉起来,私聊是表现为双方有可以维系关系存在的事务,点赞和点评意味着一个人对好友朋友圈状态的关注、认可、认同的情感上等。

四、什么是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相互连接,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络,最终就有形成了一个社交网络。用户数量越大,社交网络越大,在这个巨大的关系网络里,会伴随着我们信息、情感和观点等的传递,像微信、微博、facebook等这样的社交工具产品来说就是提供了社交网络服务。

1. 社交网络的概念

社交网络服务

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服务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由于四字构成的词组更符合中国人的构词习惯,因此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市面上充满了各种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服务,满足了人们即时通讯、交友、陌生人交往、兴趣、新鲜事等需求,其中最具有价值的是微信的社交网络。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8)

——来源于《2018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概览白皮书》

②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通过社交网络服务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编制成一张虚拟的大网,通过社交软件上的关联、动态实时更新和关注、不同关系、不同圈层的人全部网罗,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

微信、QQ等,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并连接其他用户。在社交网络里,用户的关系是双向共享的,用户与用户之间更加频繁地交换各自的生活体验和其他信息要素,例如交友、兴趣、新鲜事等。

2. 社交网络的形成

人体内,由神经元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成控制人体控制人体内器官、系统的活动,以维持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而每一个人,就是这个无比巨大的社交网络形成的关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9)

单个神经元并没有太大价值,但是组成的神经系统却是控制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单个人的社交关系,以个体辐射的社交网,其实价值有限,无数个体公共建立的社交网络将会具备无比巨大的价值,能够成为一家企业最具大的流量池,不停地向外输送血液。

① 个体的社交网络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0)

每一个人都存在一个由近及远的社交关系展开的个人社交网络,由自己这个点,逐渐向外辐射成一张网。从亲密关系、较亲密关系、认识关系、陌生人等逐渐展开,认识的人会从家人、同学、朋友、同事等开始,极少有人是孤立的个体,绝大部分人都拥有这样的一张个人社交网。

② 群体的社交网络

个体的社交网络是,群体社交网络的基本单元。我们广义上的社交网络,由社交关系、软件内好友关系、熟人和非熟人等共同组成的社交网络,由个体社交网络作为基本单元,相互交互连接,最终形成的,像无数个神经元一样相互连接成为了一个无比巨大的社交网络。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1)

两个人产生了联系,然后又通过这两个人的人脉圈不同形成了一张更大的社交网,快速地向外辐射。当用户数量变得巨大的时候,这一个密密麻麻交织的一个社交网络就形成了。微信的社交关系,是基于熟人。微博是一款社交软件,但是它是通过个体逐渐向群体做辐射的,此信息在微博的传播,传播方式有所不同。

微信现在超过10亿用户的体量,已经建立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稳固的社交网络关系,地位越加无法去撼动。下一个时代,有很多称呼,Metaverse元宇宙世界,全真互联网时代,虚拟现实世界等,存有部分未知的可能。

3. 社交网络的价值

① 无限制交流——跨越空间、地域、时间的交流

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突破了地域的、不相识的、不同行业和不同活动空间的人们的交流障碍,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获取信息的速度,同时本人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信息,也可以让多人知道。

② 融入日常生活,为跨年龄层的用户重塑社交关系,刻画精准用户画像

拥有越来越多具备社交网络属性的工具后,父母们不再经常打电话,而是发起语音、视频聊天,朋友圈亲戚朋友们会相互点赞;长辈们喜欢在快手、抖音里看属于他们那个年代记忆的土味视频、阿姨们跳广场舞,寻求着过往没有的共鸣。和以往社交方式和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们的朋友决定着我们在什么圈层,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消费力,什么样的价值观。曾经有一句名言是这样的,需要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看他拥有什么朋友就行了。也会有人说,想知道你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看其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就知道。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2)

③ 影响着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

而当社会关系不佳,在社交中感到被排斥时,例如在朋友圈、微信群、微博、B站等被骂时,我们大脑里的反应和感到生理疼痛的反应是类似的,也就是说,社交中的痛苦和身体上真的疼,在我们的感受中是一样的。社交问题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当价值观不稳定的人,在社交网络上被网暴时,也许会导致一个人的毁灭。以前往往是既得利益者们掌握着话语权,而现在普通人们也拥有了一种力量去改变一些不平的事,比如豫章书院事件、个别明星三观不正被大众唾弃、为自己发声等……

4. 稳定和不稳定的社交网络

微信稳定的社交网络

无论你是否承认,作为一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聊天、移动支付、看朋友圈、浏览新闻等,已经完全离不开微信了,这就是一种极度稳定的社交网络。

支付宝不稳定的社交网络

阿里一直持续想要建立除了支付、交易关系外的社交网络,但是一直无法实现,因为人们会基于支付、工具属性使用支付宝,但是不会在支付宝上聊天,即使已经可以聊天,各类运营吸引用户们交流。这会很奇怪,并且内容不是那么丰富,在用户心目中的产品定位已经完全固化,用户除了买东西时,没有理由一直在上面花更多的时间。

五、社交资产——社交锁死用户流失的关键

1. 社交资产是什么

伴随着用户们在社交软件上的沟通、分享等行为,会留下痕迹,家人、熟人、同事、同行、合作伙伴等交流时沉淀的有形数据资产和无形抽象资产。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3)

① 有形数据资产——社交软件上的痕迹

用户们在社交软件上留存的数据信息,包含着聊天、朋友圈、社群、高价值好友交流分享,沉淀下来的聊天记录、图片、语音、视频、文章等数据资产。

② 无形社会资产——交流当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在联系中强化的社会关系、人脉、人际关系等的抽象资产,无法较好衡量,但是具备无形的价值。

社交资产是伴随着社交关系的建立,在交流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两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和信息,有关于个人发展、个人生活等,一切社会化生活相关的事。

2. 社交资产的形成

社会性活动中,一定会和其他人交流交往,那必然会有痕迹或者交流的途径,这个过程中一定会诞生有形和无形的内容。

① 社交资产的形成

社交资产的形成就是很简单,人们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下,沉淀下来的数据,以聊天记录、图片、社群记录、视频等的数据资产,社交资产包含着聊天记录朋友圈。可能无法清晰地定义到底是拥有什么东西,社交资产其实是不同的,人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留存下来,有价值,毫无价值的、一系列内容,是存在的痕迹。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4)

既然是社交资产,就具备资产属性,具备一定的价值。陌生人之间的聊天记录大概率并不会有那么多的价值,因为相互之间基本很少有情感、价值、关系等基础。

② 社交资产的价值区别:熟人VS陌生人

陌生人之间相互的戒备、不信任、不熟悉等情况下,所有行为展开都是限制的,无法完成更多商业化变现、长期稳定的社交关系、稳定的社交网络等。曾经陌陌1亿用户,微信也是1亿多用户,但是微信单个用户价值大概5倍于陌陌的用户。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5)

3. 社交资产的价值

① 减少用户流失,增加用户迁移成本

社交资产可以减少用户在社交工具和软件之中的流失。因为拥有拥有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呐,并且拥有社会社交关系,那在这个时候用户必然的话,会长期和持续长久地去使用这款工具。离开了微信,意味着家人、朋友、同事都没有了较便捷的联系方法,无法获知他们的动态,自我变得孤立,现代社会里的失踪。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6)

从哪一刻开始,你发现自己无法离开微信?肯定是微信圈子里从陌生人,到老板、同事、家人越来越多地存在你的好友列表里,和他们产生的聊天记录、社交资产。

陌生人的信息并不在意,但是亲人朋友的状态和信息大家都会在意,公司里领导们的信息也会非常在意。因此,由此产生的关键信息就非常重要。

② 沉淀和稳定社交关系&社交网络,建立城墙

微信不断通过社交关系、社交网络,沉淀下更多用户的社交资产,维持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的稳定,建立越来越厚的城墙,让其他竞争对手在互联网社交领域让对手们绝望。伴随着用户量级越来越大,微信生态越来越健全,用户被其他平台完全抢夺,独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入口,吃遍了流量红利。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7)

所以说社交资产是维持一款社交工具,是否长期能够让用户留存的一个核心关键。虽然有数亿用户,虽然是朋友之间也能在抖音上去做聊天和交流,但是因为彼此联系相对会比较少,社会关系可以建立,但是社交网络无法长久,并且无法沉淀,短平快的信息获取方式,不停地刺激人刷新和获取内容,而非是聊天,所以的话抖音的社交一直无法发展得很好。

③ 通过投资建立微信生态,小程序链接更多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沉淀更多资产

阿里巴巴也许会焦虑,万一用户不用支付宝了,但是现在的腾讯从来不是很担心,因为腾讯通过投资建立了完全全领域服务用户的投资生态,小程序链接所有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微信成为了国民级的超级APP应用。

用户无法离开时,意味着微信牢牢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流量入口,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做加法,沉淀更多内容、服务,满足用户一切需求。

腾讯投资2014-2019年共出手635次,投资金额约4311亿元人民币;2020年、163次 、120亿美元,2021年截止7月,能查到记录155笔,预计保底800亿(含投资美团外卖定增100亿美元)。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8)

这篇文章里最想去讲,一直强调升华的其实是社交资产。那以往的太多的分析当中,很多人只会看到社交网络,但是来往、米聊等也短暂地建立了社交网络,但是却最后失败了。笔者想切入社交里更深层次的理解,看到社交资产,并且去定义它,阐述社交资产的真实价值。

六、不对称的社交赛道竞争:腾讯的微信VS阿里的支付宝

阿里巴巴在社交赛道的失败,最核心的点在于只有支付的商业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无法编织成稳定的社交网络,无法沉淀社交资产,传递的是广告、推广和信息。

1. 稳定的社交网络和不稳定的社交网络

阿里可以强迫自己的十几万员工,及依附于阿里生态体系的上千万人使用来往来交流和传递文件,短期达到几千万的下载量,短暂地建立社交网络。但是却无法让这些人长久和持续地使用来往,在沟通交流中将社交关系留存,社交网络长久地维持稳定,持续地产出社交资产,因此广大的用户们,就没有长期和持续使用来往的理由。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19)

陌陌、探探、Soul至少能约P,陌生男女们可以相互认识,有刚需;来往却是没有的,站在了制高点,强迫人们一直使用,但是社交关系、网络、资产并不会留存沉淀下来,那也就失去了对于阿里巴巴所期待的价值。

2. 社交赛道不对称的竞争

阿里巴巴和众多竞争者们在社交赛道的炮火,始终无法痛击微信的要害,因为维持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长久持续的稳定,需要能够沉淀社交资产下来,包含着有形的数据资产和无形的社会资产。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20)

砸钱无法解决问题——社交赛道本身不赚钱,需要流量变现

在社交领域,一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砸钱越死得快,除非有较好的输血能力,源源不断地资金支持。因为像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本身并不赚钱,最值钱的部分在于通过占据用户心智,然后不断地进行商业变现。大部分变现方法是游戏、广告、金融、支付、投资、直播等。

阿里来往兴致勃勃地切入,但是自己社交软件却没有什么造血能力,本身疯狂地从阿里系内部吸血,而且投入资源和资金后,无法改变用户的聊天习惯,并且不具备社交基因,无法像腾讯一样疯狂地迭代,牢牢占据住位置。

② 社交资产——被遗漏可以动摇触动用户的根基

阿里曾经通过强迫自己的十几万员工,及依附于阿里生态体系的上千万人使用来往来交流和传递文件,短期达到几千万的下载量,短暂地建立社交网络。但是,却一直没有沉淀下来,当时整个社会一直都不明白什么叫做社交基因,竞争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沉淀?

直至今日才明白,沉淀其实是需要把用户除了社交关系、社交网络外,还需要沉淀下来社交资产,用户才会有无法离开,长期交流的动力。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21)

但是却无法让这些人长久和持续地使用来往,在沟通交流中将社交关系留存,社交网络长久的维持稳定,持续地产出社交资产,因此广大的用户们,就没有长期和持续使用来往的理由。

③ 从产品本质来看,动机不一样

从产品本质来说,腾讯创造微信是为了让用户交流更加方便,重视用户体验;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向电商导流。

3. 腾讯和阿里巴巴战略的差异来源

腾讯拥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近乎无限的流量,因此腾讯战略在于流量变现,需要通过小程序下沉到各个类型的生态和业务场景里。阿里巴巴则是非常缺乏流量,因此需要通过小程序吸收各类长尾流量,增加支付宝的使用频次、活跃度等。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22)

——来源于《小程序生态之路,阿里向左,腾讯向右——行业深度战略分析报告》,2019年9月

4. 微信最大的转身:从陌生人关系为主,到建立以熟人关系为主的战略转变

腾讯最经典的战略,就是陌生人关系到熟人关系的转变,从通过短期QQ导流,后面附近的人、摇一摇等主打约P、交友等达成用户量的快速增长,然后将陌生人、半熟人社交的关系逐渐转变为了熟人社交,这也就意味着社交资产得以沉淀,具有了一个星球最核心的吸引力,不断地吸引用户使用。

而后来,公众号侵占和转移用户阅读习惯,移动支付让微信成为日常刚需,小程序疯狂吸纳长尾流量,最终没有人可以再无视微信和完全逃脱微信。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23)

5. 社交的黑洞效应——超级社交APP的马太效应

占据绝对优势的用户体量的超级社交APP,拥有启动社交关系、网络、资产的绝对核心优势,像黑洞一样具备对用户无比强力的吸引力(用户无法离开),吸引附近星球来搅碎(属性类似的社交APP),用社交的黑洞效应来形容这种竞争过程、格局会比较形象。

微信像黑洞一样吸引力,会粉碎类似的社交软件,吸引着用户们,吸收各类社交APP上的用户们。

社交模式的变迁(社交是什么从社会学概念)(24)

七、一些常见问题的谈论

1. 抖音为什么无法完成社交闭环?

抖音虽然用户量巨大,但是基本是基于短视频内容的软件,用户关注、喜欢只是一种轻度联系,都来增加了直播,也是属于主播面向用户的内容。内容本身无法吸引用户建立社交关系、社交网络和社交资产,在已经存在微信的情况下,熟人们也不会说长期在抖音里聊天。

完成社交闭环,必然需要用户在抖音里留存的痕迹、聊天记录、人脉、关系等,能够从轻度的内容交互,从陌生人们的交流转变为熟人的交流。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短视频产出并不会非常高频,因此基于视频内容本身的交流,就无法维持高频,毕竟都是陌生人们。

2. 飞信和手机短信功能为什么无法像微信一样?

微信本质上来说这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的话,向每一个朋友,或者像我的微信好友却发送内容。我们的手机也存有很多好友,朋友,家人的号码。那为什么没有建立像微信一样的生态或者社交?

这个时代的竞争约是08~14年间,飞信和短信没有社会交往、社会互动,并且传递信息较慢,那个时代免费的微信发语音、文字、视频内容,打败了需要花钱的飞信和短信。并且内容生态上的极度缺乏,而微信的内容生态极度丰富,等到微信的公众号、支付、金融、小程序等陆续上线后,格局已定。

3. 陌陌拥有数亿的用户量为什么却无法沉淀?让用户们长期留存?

陌陌也会有很多建立了陌生人的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网络,为什么陌陌却不能像微信一样的?那是因为陌陌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人之间很难建立长久和持续的社交关系,还很容易失去联系。因此这一类的社交网络很难铺开,并且无法沉淀太多的社交资产。可能因为清一次手机内存就把朋友之间的聊天记录或者陌生人的一些相互发送的图片。就清空了。此后续的联系自然就断了,这是无法持续的。

当时有一段时间抓取用户通讯录相互推荐,但是被朋友知道自己用陌陌,会很尴尬,大家都知道这是主打约P的软件。

陌生人之间彼此本来就是不信任的,而陌陌也没有建立一种通道让陌生关系变成熟人关系,因此用户的使用需求是短期时间段式的,而且当时没有变现方法,只能不断地砸钱购买足够多的服务器,让用户使用得舒服。直到直播火爆了起来,陌陌才寻找到陌生人流量变现的最佳方式,到现在其实还可以带货。

八、后记

作为一名咸鱼类型的作者,曾以为写过去的事,会比写未来的事简单,但是最后我发现自己妄言了,写过去大家都知道的事远比写不知道的事难。过去必然是基于事实展开,所有内容必须基于已经发生的事,需要庞大的信息收集和调研;而未来可以随意畅想发表言论,最终决定将社交系列方向里文章顺序调一下,把第二篇拆为微信的十年传记和张小龙6次公开课演讲两篇。

社交的思考,如果局限于腾讯流传出来的信息给每一个画满了的那个圈,如同带上了一个紧箍咒,破不开核心的逻辑,而是从社交本质来做思考,这将会有不一样的世界,让人遐想。

对于微信的发展理解:微信早期是一个社交工具健全的过程;中期是工具到平台化的内容和应用生态建立;后期是从平台到具备资本属性平台的过程,投资 导流 完善生态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入口之一;最终像黑洞一样吞噬用户、竞争对手,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无可撼动的社交赛道王者。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数据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分析结果属于笔者经历过的项目经历和理解,特此申明。

笔者接受批评和建议,毕竟写的东西都是基于自己平时学习时,记录下来的碎片化思维整理起来的,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在交流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思维逻辑路径、论证的方法交流,那聊天将会更加的愉快。

如需私下交流或侵权等问题,请发邮箱:aigbert.li@qq.com,欢迎各位指正和交流。

引用及参考文献

《互联网企业战投发展白皮书》——36Kr创投研究院

《腾讯一年投出1100亿:押注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公众号:连线Insight,钟微

《2018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概览白皮书》——KANTAR Media CIC

《社交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沟通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有什么是社交网络所无法带来的?》——周晓农,知乎回答

《人体神经系统》——百度百科

《小程序生态之路,阿里向左,腾讯向右——行业深度战略分析报告》——LS邋遢道人,2019年9月

#专栏作家#

LS邋遢道人,公众号:LS邋遢道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运营和产品,连续创业者,现任某公司产品负责人。关注虚拟现实、虚拟增强、电商、新零售和生鲜领域,擅长运营分析、行业分析和产品分析。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