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知心朋友一样的句子(直言相谏真诚说话)

从小我们就听过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跟知心朋友一样的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跟知心朋友一样的句子(直言相谏真诚说话)

跟知心朋友一样的句子

从小我们就听过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中肯的话,虽不顺耳,但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这句话常常来告诫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可是,事实上很多人都容易闻誉而喜,只喜欢听好听的话语,将不入耳的声音选择忽视或者回避。因此大家都不敢直接指出对方的问题,结果眼看着小问题就变成了大问题。

对于此,稻盛先生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为了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工作,与工作相关的人们要毫不客气的互相指出发现的缺点和问题。做事不能和稀泥,不能够敷衍马虎。必须实施以何为正确为基准,认真讨论,直言相告。发现缺点和问题,却因为担心被他人讨厌而不敢大胆的指出,保持一团和气,这就大错特错了。

哪怕是发生了唾沫横飞的激烈争论,也要拿出勇气互相说实话,真心相碰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这样了,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信赖的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为了清晰稻盛先生阐述的核心要义,我们以同频与公司战略和真诚直言两个维度交叉,形成了一张四象限图,涵盖了团队的直言相谏的四个场景,大家可以一一对照,看看自己所在的团队正处在哪一种场景,以及如何做到更高层面的直言相谏。

第一种场景:和稀泥,一谭死水。

第二种场景:一团和气、循规蹈矩。

第三种场景:激烈争论,风雨前行。

第四种场景:直言相谏,高歌猛进。

我们先看第一种场景和稀泥、一潭死水。大家想想,如果在一个团队中,凡事都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其实就是心里边没有公司发展,不同频于公司战略,也不直言,那么就是天天和稀泥,团队一团死水。

稻盛先生说,如果诚心的想解决问题,就应该直言相见。你的做法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可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对方是上司,就害怕这种棱角分明的态度,可能会得罪对方,从而在日后对自己不利。如果对方是同事,就害怕这种直来直去的态度会破坏人际关系,处于这样的心态,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说台面话,这种稳妥平庸的做事方法,也被人成为一种舒适技巧。

同仁们!台面化和舒适技巧是无法创造优秀工作成果的。天天说些台面话,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很多事情会留有表面,其次当大家关注的都是舒适技巧之类的事情,对待工作就不会那么上心,凡事得过且过。

一次稻盛先生说,我们需要的是直言不讳的争论与批评,哪怕发生唾沫横飞的激烈争论,也要拿出勇气互相说实话,真心相碰。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种场景:一团和气,循规蹈矩。与和稀泥不同一团和气的人,他本质上是希望团队好的,愿意同频率公司战略,促进公司发展。但是一遇到问题自己干着急,却不敢直言相谏,顾及人情。那么团队一团和气的结果就是循规蹈矩,按照即定的规矩发展。

现实情况中,这样的人和团队是最多的。稻盛先生也说,在许多公司里,不说真心话,只做好表面工作的人往往占了大半,之前怎么做的,现在就怎么做。所谓创新只会打破目前的平衡状态。稻盛先生给我们举了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们来看第一个关于打小报告。

稻盛先生说,比如公司里的某名员工行为不轨,虽然还未触及违规违法的底线,但周围的人已经察觉到问题,可又觉得如果告诉上司员工的品行有问题,就成了打小报告的。在公司里人人都害怕自己被视为为了邀功而打小报告的家伙。因此即便发现了是类似的问题,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只有当问题逐渐恶化,最终难以收拾的时候,高层才能够获知。

各位,你看一听打小报告,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不太好呢?但是如果为了公司或者团队的发展,即使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就能及早的把问题解决。那这样的打小报告是不就是在为大家好呢?否则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对组织和个人不都是很大的损失吗?

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关于人情论。稻盛先生举例说,一名品行端正、能力卓著的上司由于过于废寝忘食的工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于是请了病假。按照常理,这上司因病休息,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作为其部下,应该及时的向高层汇报。

但是很多部下去会担心向上级汇报问题,是不是就证明自己的上司失职呢?万一上司被解聘,那情何以堪呢?于是基于这样的人情论,手下的人多数会把问题隐瞒下来。看吧,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行为,最后导致相关部门出现重大事故。

稻盛先生举这两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基于人情论,做事看起来合情合理,但事实却是温水煮青蛙,最终导致重大事故。所以稻盛先生说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我们需要做到,彼此直言相谏,即便是口沫横飞,情绪激动,也要说实话,讲真话,开诚布公的讨论问题。

接着,我们来看第三种场景:激烈争论,风雨前行。我们身边也常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敢争敢抢,敢说真话,但是却不同频于公司的战略。其实这样做,本质上也就是为小团队而争,为个人的脸面等小我而争,结果怎么样呢?就是团队经常进行激烈争论,在风雨中前行。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当然也不是稻盛先生所倡导的。为此,稻盛先生特别提醒我们,在直言相谏时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以为了大家共同的发展进步为基础,必须是具有建设性的积极讨论,也就是大家必须同频率公司的战略。

为了共同的发展进行建设性讨论乃至争论,那些抓住彼此的缺点不放,或者互相扯皮抬杠,为了自己小团队利益而争,势必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第四种场景:直言相谏,高歌猛进。一个人若既同频于公司的战略又敢于直言,稍有私心,一定会引领团队高歌猛进的。事实上,稻盛先生就是典型的直言相谏、高歌猛进的人。稻盛先生直言相谏的例子太多了。

你比如他对用橡皮擦数据的会计大声呵斥,严厉批评,对于不参加团体活动的老员工,同样的直接指出问题。和法国著名企业家针对完美还是最佳,争论了整整一个晚上,总统稻盛先生就是这样坦诚直言的人。

今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稻盛先生刚刚到日航走马上任时,在一次干部员工的交流会上,他就直言讲到:你们是官僚作风,你们意识到日航已经破产了吗?一位日航的董事当即反问道:你说的关联作风是什么意思呀?稻盛先生回答:是你们傲慢呀!稻盛先生看到日航的干部员工,表面上都很谦卑,但内心却傲慢不逊瞧不起人。他们不珍惜客人,比如乘务员做什么都是机械的,按照操作指南和服务指南上办事,不再把心放进来。

正是因为了解了日航的现状,稻盛先生和日航干部员工的第一次见面,才毫不客气的直言相谏,指出他们内心的错误知见,最终彻底粉碎了弥漫在整个日航的官僚作风。

我们多年学习中华经典,领悟到一句话:

真诚是做人的基础

稻盛先生也经常讲,人进步与否就取决于是否真诚。对他人真诚,也承认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才能够学习进步。

关于真诚直言,稻盛先生还有一段专门的论述,十分精彩却触及灵魂,我们一起来学习:

雄辩的人往往在玩弄词章,能说会道,起初会给人好感。但如果你仔细听的话,就像棉花糖一样内容空洞。

说话流畅,似乎就有说服力,有人会产生这种错觉,但是我感觉不到其中有任何的魅力。与这种口气轻飘的人交流,我实在是没有兴趣。我希望年轻人不要去模仿油腔滑调似的花言巧语。我倒是希望听到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实声音,哪怕说的有些结结巴巴。

无论如何,拼命也得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自内心的期待。这时的诉求力很强,就能唤起对方的感动。其中或许还欠缺一点流畅和雄辩,但是没有哪种方法可以胜任过这种真情流露。如果真的是想让对方理解自己,就要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情。

不需要那些天花乱坠的说话技巧,只需要倾注全身玄理真诚说话就行了。真诚,让说话者和听话者心心相连。

《中庸》中讲,诚则明,就是我们真诚的程度有多高,智慧就有多高,不需要过多的花言巧语和说话技巧,发自内心坦诚直白,直言相见本质上就是诚则明。讲肺腑之言,才是智慧的展现,才有心心链接。

总结要点:关于职业相见的四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和稀泥、一团死水,既不同频于公司战略,也不直言相谏这样的团队很容易陷入无目标,无方向,混日子的漩涡。

第二种场景、一团和气,循规蹈矩,彼此同频与公司战略。但是不敢直言讲人情论,看似非常和气,实则危机重重。

第三种场景、激烈争论,风雨前行,敢抢敢争,敢说真话,但是却不同频于公司的战略,本质上也就是为小团队而争,为个人的脸面等小我而争。所以要注意,基于公司战略,基于发展进行了建设性讨论,不要抓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第四种场景、直言相见,高歌猛进,既基于公司发展同频于公司战略,又敢于直言,稍有私心,直指关键问题,那么团队一定会高歌猛进。真诚是做人的基础,真诚直言,彼此心心相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