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4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扬子晚报网4月30讯(通讯员 王春玉 记者 李晨) 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你可以感受到深厚底蕴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你可以领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发展;你可以见证多元课程与丰富活动点亮青春芳华。谈到附中人的教育梦想和目标,葛军校长简明扼要地说,要把附中办成一所高品质的高中,立足菁英教育,鼓励学生人人卓越,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甚至是领跑者。

扫二维码,看南师附中校长葛军和师生的“追梦旅程”

办学内涵高品质

附中的精神,使我们保持眺望的姿态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4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

“你好,可以帮我们拍一张照片吗?”校园开放日当天,走在南师附中安静的校园里,记者突然被喊住,愉快地接受了一对母子拍照的请求。这名身穿附中校服的同学信步往前,站在鲁迅塑像旁边,要求妈妈替他多拍几张照片留念。

鲁迅、巴金、严济慈、袁隆平、钱理群……附中一代又一代的大师校友影响着一拨又一拨慕名前来求学的年轻人。仅围绕鲁迅,就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读”、“画说鲁迅小说”等选修课,还有“鲁迅杯”写作比赛,鲁迅纪念馆志愿者实践活动。对大师精神,附中的后辈心向往之。大师既是偶像,更是榜样。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4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

在南京,也只有在附中的校园里,才能见到一座座大师的塑像,才能看到悬挂着老铁轨的枫杨树(老铁轨曾用来打响上课铃),才能随着“院士走廊”穿越这些大家年轻时的求学时光,才能在未名湖畔的春风杨柳中拥抱这所学校的国际胸怀和中国精神。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附中的文化、内涵是能融到学生骨子里的,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自然而然有一股子“附中气质”。2018届毕业生郑韵佳说:“附中的精神,使我们永远保持着眺望的青春姿态,与直面生活的百折不回的勇气。” 如今这八字校风已经成为附中人拼搏进取的一种基本描述。

南师附中校长葛军告诉记者,附中人的教育梦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师者,学识立教;生者,为学卓越;校者,和合生机。进一步解释就是,“传承百年文化传统,南师附中将肩负起‘社会中坚,学校栽成众’的教育使命,做高品质的教育,立足菁英教育,使学生卓越成长,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为社会培养栋梁。”

校本课程高品质

多元且创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4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

附中的课程最多元、相当精彩。新时期,学校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在改革创新中加强顶层设计,试行了科学菁英班课程、各科各层免修制、中学生英才计划、中学生“紫金”探究计划、大学先修课、空军少航校课程、全科阅读课程、E学习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招生等多元化课程。

跟着古生物学家研究一亿年前琥珀里的昆虫,走进菜市场研究香菇中的镉含量……高中生也能像大学生一样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据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与南师附中联合创立的“中学生‘紫金’科学探究计划”已经举行了三期,67位同学在中科院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已顺利完成23项科研课题。

附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培训课程以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线商业模拟竞赛(BSE)、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全国作文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人文科技类竞赛培训课程。

今年3月20日,南师附中OM社团在第4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小车组《再次营救》获一等奖并将直接晋级世界决赛。同学们把社团玩出了花样。

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发并实施了66个社团,240门选修课、十余门大学先修课。诸如OM社团、物理TYPT社团、模拟联合国、飞羚合唱团等社团将各类竞赛项目引进并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素质教育高品质

六类德育活动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高品质的教育意味着“不片面追求升学率”,确定优质特色发展的路径,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附中的教育首先追求的是培育人的精神,使之成为“精神明亮”的人。文化审美、生命健康、意志训练、责任创造、生涯规划、沟通合作,附中围绕学生健康向上成长,设计构建了六大类18种德育课程体系。

提到经典的“三十一公里步行”活动就能想到南师附中。这门意志训练课程已经拥有19年历史,将学生春游秋游与对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锻炼、团队精神培养结合起来,同时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社会实践课程开展20多年来,13000多名附中学子的足迹遍布20多个城市,写出了近1000篇研究报告。此外,生涯规划讲座、演讲比赛、职业体验、模拟面试等,让学生形成成长规划意识。

田径、啦啦操、武术、篮球、街舞……为让学生拥有阳光般的健康心态与体魄,附中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人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发酵;学生的素养,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品行,在活动中确立。学生在附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甚至是身心健康,为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

培养模式高品质

学习空间很“弹性”,拔尖托底各得其所

在葛军看来,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高品质教育和高考“出口好”并不矛盾。他告诉记者,“只要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在各种恰当评价方式之下,其教育结果必定呈现优良效应。”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117年来,附中走出了57位院士、30余位将军。自恢复高考以来,附中学子成绩优异,在学科竞赛、自招考试、高考录取中硕果累累。

南师附中培养的是“菁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领跑者。因此,“人人卓越”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衡量,而是你选择了、努力了、有收获,与你的能力相匹配,你就是优秀的。

记者曾经采访过两位同学,他们身上都能影射出“追求卓越”的典型品质。南师附中2018届毕业生尹子禾高一时考进“巴金班”学习。“这个班的阅读氛围特别浓,因此很多同学对经典能侃侃而谈。”虽然是理科生,尹子禾却在高考中获得语文南京单科第一的好成绩。

2018届毕业生、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朱婧涵认为,她在附中度过了一段“美丽的青春”。她担任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为大大小小的活动出谋划策;她还是校民乐团的琵琶演奏者,热衷参加公益演出;而附中语文组则把她带入加缪、马尔克斯、茨威格的世界,让她对文学多了一分敬仰。

很多校友回忆附中的学习氛围,都会提到“自由”这个词。因为“卓越”,所以不同。附中太懂得育人之道,所以才会为学生撑开一片空间,才会为他们创设多元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才会在他们需要时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对于高层次学生,学校组织专项辅导。同时关注托底学生的思想状态,知识能力,聚焦个别学生,侧重学科辅导。尊重、理解、努力、乐学的文化品格深深烙印在每一名附中学子的身上,延续下去、传承下去。

招生连线

重要通知:南师附中将于2019年5月1日上午8:45—12:00召开中招校园咨询会。地址:南师附中校园(察哈尔路37号)

招生咨询电话:025-83469018/041/049/064

网址:http://www.nsfz.ne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