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妇联改革方案(广州妇联构建纵横交织组织格局)
■编者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近年来,广州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妇联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带妇建,扎实开展“巾帼心向党”“巾帼建新功”“巾帼暖人心”“巾帼当自强”行动,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联合广州市妇联推出“非凡十年 巾帼建功——聚焦广州妇女儿童十大案例”系列报道,记录推动广州妇女儿童事业迈步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推出第二篇《改革破难:广州妇联构建纵横交织组织格局》,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完善基层妇联组织架构、完成全市村(社区)妇联换届、新增执委4万多人、“两新”组织的妇联组织达3.2万多个、全市女村委会主任占比11.71%、村委会女性成员占比32.3%……
这组数据,是广州“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生动注脚。
早在2020年5月,全国妇联部署开展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实施“破难行动”,广州市妇联闻令而动,聚焦县级妇联改革、组织覆盖、基层执委作用发挥、妇联组织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妇联组织建设改革,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一场深刻改革,激发万千气象。近年来,一场以钉钉子精神攻坚的“破难行动”在广州基层有序推开,妇联改革蹄疾步稳,不断让触角向基层延伸,将服务向一线下沉。
建组织:织密一张网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也有了“哪里有妇女群众,就在哪里建妇联组织”的号召。
近年来,全国妇联、广东省妇联大力开展妇联改革,广州市妇联认真落实部署要求,出台《广州市妇联改革方案》,顺利完成“会改联”和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不断拓展妇女组织的纵向覆盖率。
事实上,如何从观念转变到组织覆盖,曾经是摆在各级妇联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广州市妇联组联部部长钟亮看来,破难的“难”,就在于能否锻造强大的组织力量。
“基层妇联组织处于妇女群众工作的最前沿,是凝聚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第一阵地和第一平台。”钟亮认为,如何让基层妇联组织真正强起来活起来,关键在于不断扩大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的影响力,让更多妇女群众有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从化区妇联积极拓宽妇联组织覆盖面的深度与广度。“从化在重点巩固已有的组织网络基础上,已经实现村和社区妇联组织全覆盖。”从化区妇联主席刘德慧告诉记者,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妇联组织力量,扩大基层妇联组织覆盖面,乘数释放妇联工作“联”的空间。
在基层末梢,妇联组织还在向纵深拓展,将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代表纳入组织,更好服务妇女群众。在增城区285条村成立了妇联,3300个村民小组均建立妇女小组,由妇联执委担任组长或副组长,通过妇女小组联系和带动所在村(居)的妇女群众,打通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各区妇联深入自然村、村民小组、农场、农民合作社,社区网格、居民楼栋、妇女兴趣组织等妇女生产生活最小单元建立妇联组织。
改革后,广州基层妇联执委数量快速壮大,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妇联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构建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妇联基层组织新格局。
拓阵地:扩大朋友圈
2016年9月,在黄埔区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执行总监张茜的带领下,黄埔成立了全国首个社会组织妇联,张茜也于2018年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并在2020年成立首个“全国妇联执委张茜工作室”。
扎根花都基层19年的市妇联执委、花都区妇联兼职副主席黄清华,打造“清华姐姐”工作室基层服务平台,彰显基层妇联执委的大爱。
不仅仅是张茜,也不仅仅是黄清华。
“破难行动”以来,广州市妇联着眼于增强妇联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不断壮大工作力量、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妇联阵地。
作为全国妇联执委,张茜深谙社会组织女性肩上的责任与担当,“这个工作室是在完善全国妇联执委至村(社区)妇联执委的六级妇联执委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将妇联执委要懂什么、做什么、如何带头等难题一一破解、延伸,探索全国妇联执委履职尽责与广泛联系的广州模式。”
在张茜看来,妇联的“联”字十分精确巧妙,通过“联”可以整合工作资源、拓展联系网络。广州19个“执委工作室”,成为带动妇联执委履职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广州各级妇联结合区域特色,通过阵地、工作、服务、组织等覆盖,推动在“四新”领域中灵活设置妇女组织,构建完善立体化、多层面的妇联组织体系。
今年7月,广州市快递行业妇联成立,这是广州市妇联积极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妇女工作建设试点的阶段性成效,让新业态从业妇女为行业发展、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白云区黄石街江夏社区,一个常住人口达7.26万人,其中女性占据45.5%的超大型城中村社区。
“流动人口较多、妇女大多是全职在家,我们必须要探索一条城中村管理模式下有效的妇联组织模式。”白云区妇联主席罗东芳经过一番思索得出:让一个妇女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片居民。
组建微家“她”阵地,成为开启妇女家门口的幸福生活的最佳路径。罗东芳表示,依托现有的广东省妇女之家示范点作为主阵地,白云区在江夏社区探索以妇女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小单元建立妇女微家。
如今,该社区建立了“管家嫂微家”“城市美容师微家”“宝妈微家”“的嫂微家”“石榴籽微家”“舞动微家”6个妇女微家,有效凝聚各类妇女人群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真正把“妇女之家”建设成广大女性想得起、找得着、靠得住、用得上的温暖“娘家”。
强服务:温暖一座城
“骑行路上小心,暖心小屋等你。”走进位于海珠区万胜围广场一楼的广州女性暖“新”小屋,温馨氛围扑面而来:茶水间、母婴室、自动取物机、休息区、电视机等一应俱全。
今年7月,广州市妇联在海珠区、天河区等中心地段试点建设6个暖“新”小屋,从女性户外工作者的需求出发,投放包含多种女性卫生物品的“暖心仓”,让“新”女性真正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温暖守护。
途经商圈、写字楼的女性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不仅可以在此休息、吃饭、免费取用女性用品,还能体验女性保健知识讲座、女职工心理咨询、职场赋能课堂和女性权益保护等多种个性化服务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服务理念,链接各类资源,真正惠及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女性,不断提升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钟亮表示,暖“新”小屋的数量虽不多,但若能确保每一个小屋不沦为虚设,真正服务到有需要的妇女群体,为她们解决一次急难愁盼,这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各级妇联正在积极行动,步履坚实当好服务女性的“娘家人”。
在越秀区,有住宅加装电梯经历、工作热情的妇联执委主动加入老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队,参与上门宣传发动、化解群众纠纷等服务,为辖区老人解决楼高无电梯的后顾之忧。在花都区,文艺宣传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百姓宣讲队、义务巡逻队等队伍纷纷组建起来,社区妇女联动参与社会事务,成为社区中最具活力的“细胞”。
活跃在基层的妇联执委引领着一支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聚沙成塔的巾帼志愿力量,也让这座城区的幸福底色更浓。
从上门探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到义诊义检、日常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盐运西社区,“粉马甲”的志愿服务贯穿长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前,该社区入选第四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优秀社区。
“志愿者们对我的关心像亲人一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住在这里,我很幸福。”96岁的邝婆婆口中的志愿者,正是“广州家姐”。
广州市妇联整合全市巾帼志愿者,打造“广州家姐”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据了解,广州市妇联自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以来,各级妇联探索将本级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巾帼志愿者分团分组,通过多种方式关注、服务妇女群体。
大街小巷的“粉马甲”,让妇联“娘家人”的倾情关怀,温暖了这座城。
链接:
广州妇女儿童事业迈步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刘珊
【作者】 刘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