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最经典的五首诗词(精忠岳飞很著名的一首诗)
“将军,此去……”
“鹏举,你我朋友知心,无须多言。此去沙场万里,正是你我二人扬名报国的时机!”
“大宋江山,沦陷已久,好不容易等来这次北伐的契机,确实不该瞻前顾后。最差不过马革裹尸,亦是我辈归宿!”
“砰”地一声,马上的张浚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把酒杯用力甩在地上,溅起阵阵沙尘。
“弟兄们,出征!”
公元1135年,南宋名臣张浚出任朝廷右相,在位期间风风火火,积极准备北伐。
新上任的宰相,让岳飞也重又看到了北伐立功的希望。
但可惜,宋代朝廷之衰落,并非一二名臣能够挽回。北伐计划最终夭折,岳飞枉死,组织北伐的张浚也被贬谪。
值得一提的是,张浚一直都没有放弃尝试,到60多岁高龄还曾经出任地方长官击退金兵。可金兵退去不久,不长记性的朝廷再次将张浚遣回,这一次,成了永别。
这一篇文章,为大家带来南宋岳飞的一首诗。诗里记录了张浚与岳飞商讨北伐大事时候的豪情壮志。
从这首诗中,可以窥见我们民族的骨气。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起笔两句描写军容军威。
军队号令整齐迅捷,如同疾风暴雷席卷大地。借着这股声势,官军的威严震动了神州的每个角落。“北陬”,这里指代被侵占的山河大地。
中间两联气势一脉相承,想象北伐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长驱直入,必能够先收复河洛一带失陷的土地。然后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打到幽燕一带。
战马到处,脚下必定踩着入侵者的血迹;军旗所向,必悬挂着少数民族可汗的头颅!
从河洛到幽燕,一寸寸都曾经是中华河山,都曾经住着宋朝的子民,而如今,他们换了身份,成为了“遗民”,成为了马蹄下的牺牲品。岳飞此句,足见其为国为民、志向远大。
阏氏,是当时金朝皇后,这里用来与可汗并举,代表入侵民族的统治者集团。而此次北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整个少数民族政权连根拔起,让大宋朝廷高枕无忧,继续千秋万载的大业。
诗到此处,气势已经高涨到极点,北伐战争也已经打到高潮、大胜而归。最后两句收尾,就从战场过渡到凯旋的场景。
大军凯旋,归来见天子。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说出:失地全部光复,旧神州再度纳入宋朝疆土!
于此结尾,一切都好。
如果这首诗是真实发生,而不是出现在岳飞将军的一首诗里,那该是多么动人心魄的一件事。
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北伐战争还处于准备阶段。只是当时的宰相张浚在府中召集统兵将领商议北伐。
仅仅让岳飞看到一线曙光,就能够激动成这个样子。
如果真的有一天北伐成功,不知道岳飞又要激动成什么模样。
可惜,我们看不到,历史不愿意给大宋王朝再一次机会。但幸好,还有这首诗在,能让我们读出岳飞的“精忠报国”,读出他在举国“投降”的大环境下逆势而为的倔强。
全诗气势高昂,声调铿锵,充满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