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

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让秦国兵强马壮,为秦始皇灭六国奠定根基

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分别是秦孝公三年和秦孝公十二年,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但是,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而展开:法治、赏罚及耕战。三者没有轻重之分,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成就了商鞅富国强兵之目标。文化发展与治道变革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商鞅变法是在整合与顺应秦文化基础上实施的,同时,商鞅变法也推动了秦文化的革新与发展。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1)

1.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混乱,儒家仁义已经不适于国家治理,商鞅认为法治才是国家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乃至灭亡,诸侯国群雄逐鹿,此时,传统奉行的礼制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在商鞅看来,儒家仁义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国家管理之需要,时代呼吁新的规范产生。商鞅认为法律规范才是时代呼吁的新规范,因此,法治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立法。在法治中,商鞅注重立法,即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君主和大臣共同完成,但君主不能随意更改删除立法。国家大法的建立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立法分明”“公私分明”,二是“观民俗”“察国事”。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2)

其二,明法。所谓明法就是君主立法之后要让民众知晓法令,只有民众确实知道自己行为是否违反法令,才能够将法令贯彻执行。换句话说,只有百姓充分了解法律,才能够按照法令约束自己行为,避免违法而被制裁。

其三,任法。所谓任法就是权衡之意,也就是法律的执行,君主若想实现国富兵强的目标,必须循法而治、破除党任、“节去言谈”。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3)

2.制定了严密的法令需要贯彻执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商鞅变法中的赏罚内容实际上是法治内容的补充,只有制定了赏罚内容才可以确保法令的执行,因此,赏罚被称为“使法必行之法”。商鞅变法与前期法家不同,商鞅特看重赏罚在行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因此,赏罚也就成为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赏罚原则上,商鞅主张轻罪重罚,反对重罪重罚、轻罪轻罚。尽管因为重刑原则,商鞅遭到了后世的诸多批评,但在仁义道德沦丧的战国末年,社会治理只有通过刑罚才能约束规范。如果还是用仁义道德规范民众,只会使得整个国家变得更为混乱。在商鞅看来,用重刑来惩罚官吏与百姓,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威慑作用,才能使百姓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其结果就是刑罚无所用,无刑便是至德,便是大义。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4)

在赏罚的施行上,首先,商鞅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使百姓相互监督。商鞅也主张官吏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告发。违法的官吏,必须被处死,而且还要三族连坐;告发奸吏的人,可以继承被告发者的官爵与田禄。商鞅的连坐法有其残酷性的一面,同时,连坐法使人人自危,不敢以身试法,保证了国家法律的实施,维护了官场的清廉,推进了以法治国的进程。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5)

3.商鞅的耕战思维,农业可使国家富裕,战争可使国家强大

商鞅变法中,耕战是国家富强的关键。在耕战政策的实施中,必须以赏罚为推进的手段。具体来分析其内容,就是重农和重战两个方面。

其一,重农。商鞅认为农业是国家富裕的唯一途径,因此,重农政策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商鞅提出了许多推行重农政策的具体措施,其主要有:首先,通过对努力生产的奴隶进行厚赏的办法来推行重农政策。其次,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推行重农政策。在农业社会,农业是根本,农民比例高,使百姓弃商务农才是因应之道。最后,通过以粮食捐官爵的方法推行重农政策。

其二,重战。在战争频仍的战国时期,一个国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不被列强所吞并,然后才能探讨富裕的问题。据此,与重农政策相比,商鞅的重战政策尤为突出。商鞅主张全民参军参战,并且对全民的编制有明确的规定,把他们编为“三军”。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变的什么法)(6)

概而言之,商鞅变法的内容有三:

其一,法治,商鞅认为儒家仁义规范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国家管理需要,法律规范才是新的准则,并分为立法、明法、任法三个方面;

其二,赏罚,赏罚是“使法必行之法”,商鞅重视法治的执行,十分看重赏罚在行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主张重刑厚赏,壹赏壹刑;

其三,耕战,商鞅认为耕战为立国之本,重视耕战可使国家富强,主张重农、重战,重农为国家富裕途径,重战为全民皆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