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咸的食物会引起高血压(吃太咸有什么危害)

近几年,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减盐”似乎正在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选择

国内不少商家推出了薄盐系列的调味品,受到了95后的喜爱。

根据天猫超市柴米油盐生活小趋势的调查:三成95后用薄盐生抽代替食用盐。此外,低盐零食也开始崭露头角。

吃太咸的食物会引起高血压(吃太咸有什么危害)(1)

配合国家“到 2030 年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 20 %”的目标,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减盐时代”即将到来!

01你的“盐”值超标了吗?

盐能增加食物的风味和鲜味,还能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吃咸一点它不香吗?为什么还要减盐呢?

其实,呼吁大家不要吃太咸,主要是为了减少钠的摄入。盐之所以尝起来咸,是因为含有钠。

钠对于人体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有保持血浆容量、酸碱平衡、神经脉冲传导等功能,但是,一旦摄入过量,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吃太咸的食物会引起高血压(吃太咸有什么危害)(2)

然而,中国人的“盐”值一直都超标了,甚至在世界内名列前茅。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每人每天平均食盐的摄入量为10.5g,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5克摄入量限量(5克盐≈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长期高盐饮食,可能会增加以下几种疾病的风险:

1、高血压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表明,盐摄入量过高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发生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2017 年,中国高血压患者中高盐饮食导致死亡超过了150万人。

2、心血管疾病

长期过量的钠摄入会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研究估计,如果国人每天少吃1克盐,到2030年,可预防约900万心血管事件。

3、骨质疏松

高盐饮食可导致骨密度下降从而影响骨骼质量,还可能加重绝经后妇女骨骼质量恶化。

4、胃癌

高盐摄入会刺激胃黏膜。习惯高盐饮食、经常食用腌菜、腌肉类食品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

5、肾脏疾病

盐与慢性肾脏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减少盐的摄入可能会减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

02“重”口难调?不妨选择低钠盐

高盐饮食如此不健康,那习惯了“重口味”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循序渐进地减盐,每次做饭都少放一点盐,慢慢让自己吃得淡一点。

其次,可以在做菜时,通过使用醋、辣椒、花椒、八角等天然调味料替代盐。

吃太咸的食物会引起高血压(吃太咸有什么危害)(3)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换一种特别的盐——低钠盐。

低钠盐,是以加碘盐为基础,配比一定量的钾盐,适用于健康人群和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低钠盐虽然减少了钠的摄入,但也增加了钾的摄入。因此,以下人群并不适用,否则可能增加高血钾的风险,甚至可能引起心脏骤停猝死:

①正在服用保钾药物的患者:如保钾降压药、免疫抑制剂(如果不清楚是否在吃保钾药物,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

②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03留意身边的“隐形”盐

除了控制吃盐的量,更换盐的种类,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多看一眼食品包装后面的营养成分表也很重要。

选购时,尽量选择低盐低钠食品(每100 克或者每100ml食物中钠的含量≤ 120mg)。

以下几类食物,含有较多的隐形盐,需多加留意:

1、各类调味品:酱油、蚝油、黄豆酱、豆瓣酱、辣椒酱、沙茶酱、鱼露、味精、鸡精、虾酱、腐乳等调味品;

2、加工肉制品:腊肠、腊肉、肉脯、肉干、火腿、午餐肉等加工肉制品;

3、腌制品:榨菜、咸菜、酸菜、泡菜、橄榄菜、酸笋等腌制品;

4、零食点心:薯片、饼干、虾条、果脯、蜜饯等加工食品;

5、面条:面条中添加小苏打可以增加弹性。由于小苏打含有很多钠,所以即使没有什么咸味的面也含有很多钠。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资料:

[1]Monique Tan, et al. Reducing daily salt intake in China by 1 g could prevent almost 9 milli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by 2030: a modelling study.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2022).

[2]武阳丰.推广低钠盐的科学证据及其公共卫生意义.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1-3.

[3]崔家睿,刘楠楠,朱天民,邓婷婷,夏丽娜.高盐饮食影响骨骼质量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现代医学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08):1213-1218.

[4]范芳,李英华.国内外减盐干预策略和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08):1070-1078.

[5]刘娜,沈月平,李宝霞,秦立强,贺天锋,刘银梅.高盐饮食及腌制食品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26(03):263-266 27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