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给南阳带来的变化(脱贫攻坚的冲锋队)

脱贫攻坚给南阳带来的变化(脱贫攻坚的冲锋队)(1)

观摩组在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玫瑰种植园交流

直播南阳讯(全媒体记者张文宝 通讯员党一峰 王普 文/图)“原来的蔬菜批发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变身汽配大世界;前边那是餐饮一条街,主要是以经营牛羊肉为主,我们看的这家就是贫困户开的。”4月1日下午,省食药监局驻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第一书记李怀琛侃侃而谈,刁河村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还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

3月30日至4月3日,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所有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分为东西两个组,利用5天时间走遍25个派驻村,对驻村工作进行观摩交流测评,以期鼓励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邓州市裴营乡玉皇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大招牌下,省自然资源厅驻玉皇村第一书记张健指着周围的农田,自豪地说:“自从高效农田项目建成后,平均亩产增收四五百斤。”有观摩人员对亩产增收四五百斤提出异议,张健坚定地答道:“土地整治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平台。高标准粮田改造,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项目好处立竿见影,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河南省工业大学驻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第一书记杜鹏,给大家分享驻村工作经历:“驻村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大家驻村以来的不懈努力,从以前的软弱涣散村,到现今的基层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产业蓬勃发展,玫瑰种植大棚及锂电池加工企业让村民家门口就业。”

在内乡县大桥乡河南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晓华自2017年驻村以来,先后建成500亩映霜红冬桃基地、600亩软籽石榴采摘基地、8个高标准蔬菜大棚等,引资建成手工车间、仙鹤切纸加工车间等项目。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年分红8万元,争取资金230余万元,建成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年收入达38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兴建社区养老院和残疾人托养中心。

内乡县师岗镇曹营村自省烟草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驻村以来,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抓项目强基础、抓双业促增收等措施,已于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去年通过多方谋划、协调落地实施无公害蔬菜种植和拦河坝项目。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按照“基地 合作社 农户”,带动贫困户30户,户年均增收6000元,并实现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淅川县九重镇武店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刘峰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科技支撑、教化铸魂”的“武店路径”。驻村后,刘峰坚持把“抓支部、带支书”作为第一职责,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行短线抓短平快、中线抓生态林果、长线抓生态旅游,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走科技兴村之路,大力打造智慧 农业;创新开展德育教育,注重从娃娃抓起,坚持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社会治理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到田间地头。

记者到达淅川县冢子坪村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该村分布于8个山谷之中,细雨中显得烟雾缥缈。省老干局驻该村第一书记胡明军介绍道:“村里大力发展集体林果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已种植桃子、杏李1500余亩。”跟随着胡明军登上山顶,顺着他的手指方向,一望无际的杏李种植园在细雨中青翠欲滴,惹人喜欢。

疫情来势汹汹,25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高擎鲜红党旗,全力以赴守住农村这个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其中手腕骨折的驻社旗县大冯营镇张夭庄村第一书记魏伟打着绷带,不离“战位”。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在镇平县玉都街道肖营村的月季花海、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的苗木销售网络平台、省科学院驻方城县袁店回族乡汉山村的制炭制气企业……都有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忙碌的身影,他们勇担脱贫攻坚尖兵的光荣使命,促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落地见效。

“一路走来,各驻村点的工作成绩引人瞩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人心。我代表全市人民,为你们这些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点赞!”带队观摩的市委组织部二级调研员李海源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你们既是脱贫攻坚的冲锋队,又是乡村振兴的螺丝钉,你们的辛勤付出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


编辑:齐杰

初审: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