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山水画家王建民老师作品(艰辛从艺勤勉为官)

作者:袁惠贞

雷正民先生从艺70载,当官半世纪,一路走来踏印留痕,孜孜求索,拓展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路。都说当官易,当好官难,当有所作为的清官难上难。习艺苦,学画难,能画入情怀而溢出气格的画难上难。

雷正民1933年生于山西太原,从艺甚早,少年时期即得名师指导学画。1949年于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前往中央美术学院深造,颇得艺术大师徐悲鸿、罗工柳的重视并指导。早年他以创作年画、连环画、宣传画为主,70年代后主攻山水画,卓有成绩,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

60年代,他曾拜吴玉如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写得一手刚柔相济、开张大度的行草。由于自幼喜好文学,非常刻苦地自学完成电大文学课,拜《词源》主编之一的刘叶秋先生为师,学习古典文学。他博学多才,文思甚广,以致之后的画评都非常精彩。

五六十年代,他参加过全军美展,同时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造型艺术展。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率团访问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并有作品在国外被展出和收藏。

(一)

最近我有幸到北京采访雷正民先生,甫一进门,只见雷先生正埋头专注地作画,看见我,他笑言:“这就是我的晚年生活。”这位曾经被誉为美协“父母官”的老艺术家,为人笃实、谦和,一如他的画作,质朴而亲切。

今年,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抚今追昔,87岁的雷先生讲起70年前那场战争依然热血沸腾。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当年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于1950年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在抗美援朝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美院也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1951年初,我和同班四位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启程前,徐悲鸿院长隆重地为我们饯行,还破例赠享西餐,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人生的第一次。出席晚宴的还有胡一川、罗工柳、滑田友、王临乙等领导和老师。徐院长和各位老师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现场气氛热烈。

记得当年徐院长说:你们要出国上前线,好好工作,经受锻炼,要坚决完成任务,同时尽可能不要忘记业务。胡一川当时是美院党委书记,他说:你们还年轻,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需要经历一些实际锻炼,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艺术上成熟起来,待战争胜利后再回到学校来。”

雷先生接着说:“小袁,你也采访过罗工柳先生,每次见到罗先生也会聊起这件事,这是中央美院历史上唯一一次由院长亲自送学生出征的佳话。”

著名山水画家王建民老师作品(艰辛从艺勤勉为官)(1)

雷正民先生与作者合照

在部队,雷正民被分配在志愿军总部,担任文化部文艺科美术组长。这期间雷正民为志愿军英雄模范设计过立功海报,布置过大型会场,绘制过大幅领袖像(油画),也曾下连队采访,在庆功会上为英雄画素描肖像,同时搜集了不少战斗素材,绘制成连环画,为配合部队教育绘制宣传画。总之,为部队服务,为抗战服务,党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一专多能,活学活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战斗的历练。

在总部工作,有幸多次看到彭德怀元帅及中朝高级将领。雷正民回忆起来感叹:那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值得珍惜的激情岁月。

(二)

看着眼前精神矍铄的雷正民先生,我记忆的时针拨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仲春,阳光和煦,我前往三环中路拜访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的雷正民。

他给我的印象就是质朴、儒雅和谦虚,虽然美协的日常事务冗沉,酬酢不断,然而,兴趣和热情使他始终与艺术结伴而行。繁忙之余,挑灯抚纸,含毫吮墨,寻求一种艺术的安宁和诗意。“从政从艺两风流”的美言,便是对他的概括。

雷正民先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主任、书记处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在美协任职几十余载,他不仅推广当代美术,还紧扣国家主流思想,将其糅合到艺术作品的选材和表现当中,笔耕不辍。同时,通过美协发掘了大量艺术新人,提携后辈,让更多优秀作品能够展现在世人眼中。

一番闲谈,雷先生便与我自然地聊起了艺术。

我说:“坊间都说雷先生您是‘从政从艺两风流’。您在美协的重大学术活动中,集外事、内务、学术、行政于一身。”

雷先生却非常谦虚:“在其位,谋其政,这是职责所在。而且好的作品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善与美。”

1995年,北京隆重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画展”的同时,吉林也举办“正义、和平——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术作品展”。雷正民先生作为两大画展的组织者和评委负责人,可谓倾注了大量心血。可喜的是,这两个展览确实推出一批具重大历史主题、兼具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之作。

“雷先生您还热衷于将美术推广到地方与基层,如在安徽举办首届中国山水画展,河南举办首届全国花鸟画展,江苏举办首届全国水彩画展等等。”我拿着提前准备好的资料,按部就班地向他一问。

“哈哈,小袁你的功课做得很足啊!”雷先生竖起拇指点赞。“这些展览,我都参与了从策划到展出、评奖的全过程。基层的美术创作,可谓各具创意,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这些展览的艺术质量很高,不断推动着各省美术创作的发展。”

雷正民先生虽然长期主持全国美协日常工作,但始终没有放下心爱的画笔。他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在日常工作以外忙里偷闲完成的。他命名画室为“跬步斋”,意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此鞭策和激励自己,锲而不舍地勤学苦练。

我们在“跬步斋”继续热烈地讨论着。“搞山水创作,要始终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紧跟时代的步伐,执著地追求艺术的真、善、美──时代的美,故乡的美,人物心灵的美。”雷先生娓娓道来。言谈中,他清晰地表达出他对山水画的创作认识。

雷先生善于把山山水水的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发掘作品“真”和“美”内涵的同时,令作品再现这个时代的兴盛,如引人注目的《龙庆风光》、《江峡飞渡》等作品。《山野泉流图》则深具画家鲜明的个性特色,无论构图、用墨、运笔等细节,处处流露出画家高雅的气质和芬芳的文采。雷先生的很多优秀作品都已经被纳入收藏,如《中华大地》被珍藏于天安门城楼;《横空出世》被收藏在毛主席纪念堂;而《山野泉流图》则入选了中国当代国画名作系列展……

采访完毕,我返回广州后立刻着笔为其撰写了《从政从艺皆风流━━访著名山水画家、美术理论家雷正民》的报道文章。

(三)

1999年12月3日下午3点,北京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细雨夹着雪花,将气温降到零下七、八度。雪花既像鹅毛,又像棉絮,漫天飞舞,飘飘洒洒。雷正民先生身穿厚厚黑色皮衣,冒着严寒,准时来到新华社新闻大厦一楼多功能厅,参加我的新书《艺林撷菁》的首发式。

著名山水画家王建民老师作品(艰辛从艺勤勉为官)(2)

雷正民先生在《艺林撷菁》首发式上发言

首发式上雷先生谈到了对我的看法:“ 首先祝贺袁惠贞同志这本书的成功出版。小袁原来是胖胖的一个年轻人,现在变瘦了。说起6年的辛苦,这本书确实是她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我知道社会上写这类书的人也不少,但是她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位画家都要直接去采访,面对面交谈,然后还去搜集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最后才着手写作,这个特点是别人没有的。因此,她这本书和其它一些介绍书画家的书就不一样,一个是深入掌握画家的性格特点,另一个是作品的艺术风格,再一个是写出她自己的真实感受。

此外,小袁还是相当有规划的,从全国各地一直到国外,最初她就有一个蓝图——推出我们当代的一些画家,作为一名记者,要为我们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世界奉献一份力量,所以她的起点还是很高的。

我觉得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也很好,据小袁讲,投入相当大,这样高质量的书,在社会上还是不多的。另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这对广大读者来说非常新颖,所以她这本书是很有特点的。再一次祝贺小袁这本书成功出版!”

一位书画大家,在众人面前如斯谦虚,毫无名人大师的架子,谈吐之间透出睿智和幽默,给在场人士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能有机会得到这位德艺双馨的书画大师的耳提面命,实乃“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著名山水画家王建民老师作品(艰辛从艺勤勉为官)(3)

雷正民先生为作者《艺林撷菁》新书题字

(四)

雷正民在美术理论上造诣颇深,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他在美协任职期间写过许多美术评论,也先后写过徐悲鸿、白雪石等诸位艺术大家的文章和传记。经他主编的《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当代中国美术》、《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选集》等辞典和画册,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雷正民先生同时发表了大量美术评论,并结集出版了著作《美术现状散评》。书中荟萃了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对中西绘画观的认识和理解。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主张的阐述,也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心得体会及探讨。

与雷正民先生对话,宛如朋辈拉家常,无拘无束。听他海阔天空,妙语珠连;欣赏雷先生的写生画,大饱眼福,深受启迪。同时,他送我一本《美术现状散评》,并详尽介绍书中的内容。他翻着书页,向我认真介绍书中的精髓:“小袁,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非常讲究神、情、意、趣。”

著名山水画家王建民老师作品(艰辛从艺勤勉为官)(4)

中国画《凭栏听泉图》

雷先生接着解释道:“中国画的神,其实就是宋代苏轼的绘画思想,‘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个思想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影响深远。”

我有所感悟:“论画,要以追求神似为宗旨,不拘泥于表面的形似,而在于捕捉住景物在运动变化中的形象特征,以动态传景物之神。如果只注意于外形的像不像,是不足以论画的。”

雷先生微微点头,有所共鸣。

“神似论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审美观的精华。理论当然是来自实践的,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线造型,大胆概括提炼,讲究虚实相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手法。”

“我们接着说中国画的情。凡是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充沛的感情。”雷先生滔滔不绝地说:“艺术家的眼睛,面对大自然的大千世界,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行诸笔墨,以其丰富的艺术美,美化生活,美化人们的心灵。”

我立刻联想到:“就像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画《山花》,题材虽是平常花草,但构图布局却充分体现了疏密、虚实的关系。潘先生用了穿插、交叉、疏密技法,使整个画面显得丰富多姿、杂而不乱,充满了盎然生机。”

“哈哈,小袁,您脑袋瓜够灵活,也有知识储备!”雷先生赞扬道。

雷先生继续讲解中国画的意,“小袁,所谓意境,是通过严密、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在画中形成一种境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升华至诗的境界。”

我认真地听着雷先生的教导,尽力思索,作出回应:“比如齐白石先生的中国画《十里蛙声》,画面只有几个活泼的蝌蚪,却教人联想到十里溪流热闹的蛙鸣。这幅画并没有蛙,只有蝌蚪,让人充满想象的空间。”

雷先生首肯道:“理解透彻!齐白石先生凭借几十年的艺术修养,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画成了《十里蛙声》之佳作。他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他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探索、弘扬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极致境界。”

雷先生意犹未尽,继续与我讨论:“我们现在来讨论中国画的趣。我理解的所谓趣,就是对笔墨情趣的追求。尤其是写意花鸟,在淋漓奔放中,抒发胸中逸气,而笔墨技艺既凝练简括,又变化微妙。明代青藤画派鼻祖,徐渭《题画梅》说:‘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他是很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因为功底深厚,所以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距的地步。”

我称赞雷先生对于艺术历史脉络的熟稔,及其信手拈来的融会贯通,也十分认同其论述关于当代中国画继承和发扬了笔墨艺术美感创造的观点。

雷正民是一位集绘画、书法和美术评论于一身的艺术家,也正因为他长于美术理论,故对历代山水画大家和当代山水画名家了如指掌,尤其对当代绘画的每一门、每一派都蕴纳于胸,并博采众长。他的山水画创作,道法自然,师古不泥古,开今拓新途。难怪国画大师孙其峰,在给雷正民的信中评价道:“《顺流而下图》真是一幅好画,有气势表现,笔墨新颖别致,山水画‘皴法’一向被人视为山水画技法中的主要项目,甚至作为画家或流派的代表‘符号’。我看了《顺流而下图》感到兴奋不已,特此祝贺。”

雷正民先生勤于笔耕,钻研数十年,对美术的评论深入透彻,精妙绝伦。他扶掖书画新人,心系祖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作为晚辈,我有幸与雷正民先生一见如故,纵论艺事,乐也融融。既仰慕其艺,更尊崇其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