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火箭最终的用途(100年前的理论暗示)
2012年,当世人纷纷担心世界末日是否会到来之时,SpaceX的首席工程师埃隆马斯克平静的做出了一个决定:研发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火箭——Starship!8年来,SpaceX虽然推出了几部星际传输系统的渲染视频,但或多或少,世人对马斯克口中的星舰还是 持怀疑态度,因为星舰所采用的多项技术实在是太前卫了!
8年后的2020年,SpaceX在完成了其首次商业载人发射之后,马斯克当即调整了其公司内部的项目优先级,星舰成为了SpaceX优先级最高的项目!紧接着,星舰原型机爆炸的消息接踵而至,压力与嘲笑也随之而来,但黄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20年8月,星舰SN5原型机在一台猛禽发动机的助力下完成了150米跳跃测试,后续的优化版本SN6在10月份又完美通过了150米跳跃的第二次测试,星舰这个在世界科技圈飘荡了8年的概念产品,终于成功飞天了!随后,SpaceX宣布要将第8款星舰原型机SN8打造成一款缩小版但配件齐全的“准星舰”,并计划在2020年圣诞之前完成15公里高度的飞行测试!
SN8将搭载三台猛禽发动机,其已于10月22日完成了第一次静态点火的尝试,成功与否未知!每一次星舰原型机的静态点火测试,都是对猛禽发动机的一次技术验证,相较于猎鹰9号所采用的梅林发动机,猛禽发动机有两大革命之处,其一是猛禽采用了全流量分级燃烧的架构,其二是猛禽以甲烷作为主燃料,如果你还不了解全流量分级燃烧的概念,不妨去看看帝哥前几期的视频,本期内容,帝哥将重点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甲烷?
据帝哥所知,目前世界上使用甲烷作为燃料的火箭发动机只有两个型号,一个是世界首富贝佐斯旗下公司蓝色起源正在研发的BE4,另一个就是SpaceX的猛禽。SpaceX在2012年为猛禽选择燃料时略为保守,他们打算继续使用RP-1。RP-1是精制煤油的代号,R是REFINED,意思是“更好”,P是煤油的首字母,1是标准号,所以RP-1就类似于汽车排放里的“国标5”。2014年,SpaceX宣布放弃RP-1,猛禽发动机将改以甲烷作为主燃料!燃料的突然改变势必会让猛禽的架构被迫做出较大的改动,是什么原因让马斯克及其研发团队壮士断腕做出了这种180度的反转选择呢?了解马斯克的人都知晓他有一个重心壮志,也是其创建SpaceX的初心——让人类可以往返于地球与火星之间,让人类真正变成跨行星物种!RP-1被舍弃,其根本原因就是无法支撑SpaceX的火星移民计划,那为什么SpaceX不直接享用NASA的成果选择液态氢作为燃料呢?相较于RP-1和液态氢,马斯克和贝佐斯到底看上了甲烷的哪些优势呢?
RP-1曾助力土星五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载人登月,液氢更是为NASA带来了大名鼎鼎的航天飞机,二者相较于甲烷,各有优劣。如果单纯从能量的释放效率上来讲,液氢无疑是最好的,它的理论比冲可达460秒,而RP-1的理论比冲只有360秒,甲烷的理论比冲为380秒。比冲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360秒指的不是发动机的一次性燃烧时间,而是在消耗单位重量推进剂的情况下,发动机能够保持某一推力的时长,显然时间越长,火箭就能飞的越高,那么发动机的效率亦或是性能也就越好。如果从这一点来衡量,液氢的性能明显高于甲烷和RP-1,甲烷相较于RP-1又有大约5%的性能提升,液氢是当之无愧的NO.1,这也是美国曾经的航天飞机、正在研发的太空发射系统(SLS)、以及我国长征5号系列火箭选择液氢作为主燃料的原因!但大家不要忽略一个事实,这种比较只是基于燃料的潜在理论性能表现,没有考虑使用这种燃料要付出哪些代价的情况下得出的。美国的航天飞机共发生过两次空难,14名宇航员牺牲,航天飞机内部的大量液氢难辞其咎!
首先,液态氢对温度的要求极为苛刻,宇宙中最低的温度是-273.15摄氏度,而氢的沸点就已经低至了-250摄氏度,不可思议的是氢的冰点只比沸点低9度也就是-259摄氏度,氢想要以液体状态存在,温度就必须控制在-259摄氏度和-250摄氏度之间!高了,液氢直接气化,低了,液氢又会固化,这就要求装载液氢的燃料仓在温度传递上高度绝缘,一旦燃料仓中氢的温差超过9度,就势必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其次,超低温的液态氢会引起金属的氢脆现象,也就是氢原子会融入到金属中,造成金属出现微小裂纹,削弱了燃料循环系统的整体强度,而发动机内部处处充斥着高压,当金属裂缝遇到高压,那么灾难又可能随之而来!
再次,氢氧组合时的燃烧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虽然绝大多数发动机都搭载了循环冷却系统,但依然对构成发动机的金属材料有很高的要求,没有超高的材料学工艺,想在火箭中玩转液态氢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液氢的密度只有70千克每立方米,液态甲烷的密度则是422.5千克每立方米,火箭要装载等重的液态甲烷和液态氢,就要求氢燃料仓的体积近乎6倍于甲烷燃料仓的体积,这又会增加燃料仓的金属用量,进而增加燃料仓的重量,迫使火箭主体结构的三维相应的增加,火箭的干重提高了,相应的火箭的有效载荷就降低了,单就这一点原因,就几乎将氢气的高比冲优势抹平了。难怪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地强调:选择甲烷,不再看氢原子的脸色!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液氢在航天领域的尴尬,帝哥觉得“天上的美味,凡间能得几回闻”较为合适!这也是目前多数火箭仍以RP-1作为燃料的原因。RP-1有两个核心优势,其一是常温下即以液态形式存在,存储方便,其二是其密度大约是液态甲烷的两倍,达到了809千克每立方米,可以做到比甲烷更小的燃料仓。表面上看较小的燃料仓是一个优势,但不要忽略了一个事实,无论选择哪种燃料,在氧化剂的选择上,液态氧依然是大规模的首选,氧气的沸点是-183摄氏度,冰点是-219摄氏度,而RP-1的冰点只有-60摄氏度,这就要求RP-1的燃料仓和液氧的燃料仓之间添加隔温设施,这又增加了两个燃料仓的复杂度!甲烷则恰恰相反,因为在沸点与冰点上,甲烷和氧气很接近!液态甲烷的沸点是-162摄氏度,冰点是-184摄氏度,这种特性使得液态甲烷仓和液氧仓之间几乎不需要热绝缘层。另外在制造成本上,每公斤RP-1大约需要30美元,而每公斤液态甲烷和液态氢都只要2美元左右,RP-1的性价比太低!
其实对火箭而言,燃料仓的大小与燃料的费用不是限制火箭的核心因素,目前火箭最大的弊端是“一锤子买卖”!先不说火箭回收技术难不难,就RP-1燃烧之后对发动机的副作用而言,解决起来都让人头疼!RP-1燃烧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碳,虽然大部分的含碳物质会被排放到大气,但还是有少部分燃烧不完全的煤油会附着在发动机内外表面,这又增加了发动机排污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复杂度,也会影响发动机的复用性与稳定性,黢黑的猎鹰9号箭体就是明证,这也是马斯克目前对梅林发动机的最大抱怨,他多次称赞了猛禽所使用的甲烷,因为甲烷的沸点很低,即使出现不完全燃烧现象也会以气体形式被排到发动机之外,另外就是甲烷燃烧之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让以可复用性为核心目标的猛禽的清洁工作相当容易!
到此为止,如果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甲烷的性价比最高,它比RP-1便宜且易清洁又相对环保,相较于液氢而言,它又降低了发动机的设计复杂度以及对金属材料的苛刻要求,甲烷有理由成为火箭发动机燃料的未来主力!但仅此而已吗?不要忘记马斯克赋给星舰的初心:往返于地球与火星之间,实现星际穿越!
人类目前已实现的最远双程旅行是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只有大约38万公里,而地球与火星的平均距离达到了2.25亿公里,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在地球与火星相对较近的情况下,从地球上出发,也得需要近7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期间宇航员的吃喝问题如何解决?历时7个月到达了火星之后,宇航员返回地球的燃料又如何解决?一次性带齐所有吃喝与燃料?不现实!人类唯一能借助的手段,还是化学反应,也就是从地球之外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的各种物质,还好100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萨巴蒂埃(Sabatier)的法国化学家给出了理论支撑!
萨巴蒂埃反应是通过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生水和甲烷的过程,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几乎是一个完美的闭环,意即产生的水可以再次被电解分离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又可以跟二氧化碳再次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如此一来,只要有初始的氢气,就可以将源源不断的二氧化碳变成或者是水、或者是氧气或者是甲烷,按需保留即可!有了这个理论支撑,只要某一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类貌似就可以生存下去!巧了!火星上就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借助萨巴蒂埃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人类生存所需的水和氧气,还可以生成甲烷为星舰的返航提供燃料!
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火星上,人类步入深空的动力之源已越发明显,昨天我们对沼气池里臭气爱答不理,今天如果不重视,明天我们可能就对它已高攀不起。马斯克及其幕后一众技术大拿在2014年拍板选择甲烷,不但体现了他们严谨的工程师精神,更展现了以未来为导向的技术发展格局!萨巴蒂埃反应已经证明人类可以在地球之外源源不断的获取甲烷,从火箭燃料的角度出发,这是甲烷相较于RP-1和氢气的绝对优势,人类即将跨越单程火箭的沟壑,进入双程甚至多程火箭的红海!甲烷在航天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让人类有能力在火星上建立起一座永久基地,以火星为跳板,以甲烷为燃料,拥抱星辰大海步入深空!
其实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正确选择的过程!恭喜你甲烷!一跃从沼气池飞进了火箭发动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