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

作者:老管 朗读:蔡杰田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1)

鲁西南地区是棉花的主产区,棉籽可以榨油。小时候生活在鲁西南农村,吃的油主要是棉籽油,其次是香味更浓的猪油,在每家每户的灶台里面都有一个陶制的油罐子,里面盛的就是棉籽油或者猪油。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2)

小时候的油罐子

猪油是用猪板油炼制的,不像现在可以用肥猪肉炼制,猪板油相对于猪肉来讲价格比较便宜,那个时候刚刚解决温饱,人们是舍不得用肥猪肉来炼制猪油。经常听大人们讲,当年即使是现在吃着很腻的肥猪肉片子,也能吃上一大碗。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用猪油炒的菜更加浓香、更加味美。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3)

猪板油

炼猪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猪板油切成块,放进铁锅中慢慢熬炼,随着锅内温度的升高,猪油便开始融化,发出“滋滋啦啦”的声音,颜色渐渐由白变成焦黄色,大块的猪肉便变成很小的猪油渣。在油罐子中放上几片生姜或者一个葱段,将炼好的猪油舀进罐子里面,放凉后颜色乳白,如白玉一般。放姜片或者葱段,是为了让滚热的猪油能迅速降温,防止油罐子炸裂。

小时候如果谁家炼制猪油,几乎半个村子都能闻见香味,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能用猪油炒菜的,也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了。不过那时候对于孩子们来讲,最吸引人的不是那一罐子色泽如玉的猪油,而是炼制猪油剩下的颜色焦黄的油脂渣,小时候叫“油脂渣的”,念白了就是“油滋啦的”。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4)

油滋啦的

刚出锅的热乎乎的油脂渣,撒上一点盐,用窝头里一夹,狠狠的咬上一口,那种感觉真是无比的香浓,在小时候不是年节的日子里最能解馋。油脂渣趁热最好吃,凉了之后吃了会发腻,有点吃生油的感觉。小时候家里的房门下面会有个木头门槛,俗称“门嵌子”,有时候放学回家感觉饿了,大人下地干活还没回来,自己又没有房门钥匙,就拿开门嵌子爬进屋里,从悬挂在房梁上的馍篮子里掏一块窝窝头,放上一点油脂渣,再加上一点盐,夹进窝头里面,吃的也是津津有味。现在想想,当年吃凉的油脂渣不可想象,现在肯定反胃,但对于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来讲,确实也是一道美味。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5)

如玉的猪油

那时候用油脂渣做饭做菜的花样也比较多,可以包包子,辣萝卜、粉条馅的包子,加上油脂渣,味道很香;炒菜加上油脂渣,如炖白菜、炖豆腐、炒辣椒等,算是菜里面有了肉腥味,一家人围着桌子吃起来都美滋滋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为了健康需要,猪肉稍微肥一点的都不愿意吃,别说是猪油了,更没有人家再专门来炼猪油吃了,小时候那种香喷喷的油脂渣,成了令人厌烦的食物。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6)

炼油(猪油)

油脂渣,原本以为这种小时候的美味会成为垃圾,但前一段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吃饭,讨论起油脂渣这种东西,没想到还是青岛特产。不过青岛的这种油脂渣不再是用猪油或者肥猪肉炼制的,而是用五花肉加工的,说白了就是油炸五花肉,但延续了油脂渣的叫法。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7)

油炸五花肉

青岛油脂渣,我没有品尝过,应该没有了肥肉的那种油腻,口感会更好,但是能不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还很难说。如果有机会去青岛,还真的想要品尝一下。

小时候的油脂渣,你还记得它的味道吗?

感谢巨野农商银行 蔡杰田 友情朗读

儿时记忆中的猪油渣(小时候的油滋啦的)(8)

巨野农商银行 蔡杰田(甜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