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乞丐怎么挺过寒冬的(清朝时期的乞丐)

解放前的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国家非常贫穷。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108年到公元1912年清朝灭亡,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共发生1828次饥荒。连续不断的天灾如水灾、旱灾。蝗灾,再加上连年不断的战争等造成大量难民无家可归,乞丐数量暴增。于是各种江湖帮派纷纷崛起,在社会底层构成许多非法组织,形成了极其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

乞丐中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因为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他们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有的家道中落,没有生活来源只得流落街头,加入丐帮成为乞丐;有的吃喝嫖赌败光家财,无奈之下做了乞丐。

清朝乞丐怎么挺过寒冬的(清朝时期的乞丐)(1)

丐帮帮主是官府授予的

一般人都认为乞丐都是些自然成帮的群体,而实际上乞丐不但有各自的派别而且纷繁复杂。而且乞丐行乞也不是走到哪就要到哪。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地盘,互相之间不可以越界行乞。而乞丐想要行乞必须加入一个帮派才行,否则上街行乞被丐头手下的头目发现轻则辱骂赶走,重则遭遇一顿毒打,如果碰到敢反抗的乞丐众乞丐则会一拥而上将其制服,将其活埋甚至绑上石头投入江中,所以想要行乞不加入帮派可以说是乞讨无门,而加入帮派又要受到丐头的剥削,丐头会给乞丐们每天下达一定数额的乞讨任务,并且每天会把他们的乞讨所得抽走七八成。

丐头由于手下帮众众多,所得抽成收入非常可观,丐头已经脱离了乞丐的本色,坐拥豪宅无数,良田车马,妻妾成群。在清朝初期,各地丐头的职位,竟然是官府授予的,而且官府还授予丐头一根杖,乞丐都称之为“杆儿”。这根杆儿就相当于金庸笔下丐帮的打狗棒,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如有乞丐违反帮规,即有被此杖鞭挞致死的危险,而且官府出台法令,持此杖者打死人不犯法。而丐头辈分的高低,是以杖的长短来区分的,辈分越高,杖越长。在清朝时期,曾有一根长五尺的大杖,一端刻有龙头,上面系有黄色的穗,拥有此杖的人是朝廷的一个亲王,叫爱新觉罗·世铎。这根杖一直挂在亲王府的大厅,由他本人保管,由此可见,荣华富贵的亲王竟也是丐帮的丐头,地位之高令人瞠目。

清朝乞丐怎么挺过寒冬的(清朝时期的乞丐)(2)

丐帮的两大派别

由于全国各地的丐帮众多,所以乞讨手段也五花八门。但无论是哪种乞讨方式,大致可以归为两大派,即东行和西行。东行的乞讨方式以卖艺献唱为主,称为软乞。

软乞有一种独特的乞讨方式叫“唱响子”。这种方式流传于长江以南,苏、常一带。唱的虽是些讨饭的歌,但是有一定难度,短时间内不容易学会。这种方式的乞讨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见什么唱什么。歌词随唱随编,还不能失去原调。由于乞丐大多数不识字,所以他们所唱的歌词全都是口口相传。其中长段的歌词他们只记住其中主要的,其余的全凭自己临场发挥,见物唱物。例如进到肉铺,向卖肉的乞讨:“你这肉,是好肉,肉又肥,肉又瘦,一刀两刀割不透。”如乞讨不成立即改口:“你这肉,是孬肉,膘子薄,肉又瘦,卖到来年六月六,生了蛆,发了臭,你说难受不难受。”向卖罐子的乞讨:“罐子圆,你老的罐子多卖钱。”一旦遭拒,唱词立马改成:“罐子破,罐子小,你这罐子卖不了。”一般做生意的都不愿听到这种不吉利的话,所以乞丐来乞讨唱了前面好听的之后商铺老板们也都拿出一些小钱把他们打发走。如果遇上药店或者杂货铺,样样都得唱全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种以“唱响子”乞讨的乞丐,反应慢的人是干不了的。

“摆摊书”也是软乞的一种手段。这种方式并不是摆摊做生意,而是一种行骗手段。这种行乞方式的人并不像街上的普通乞丐脏兮兮,衣不蔽体。而是谈吐大方,衣着整洁。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找一家稍微上一些档次的茶馆,然后把店小二找来,许以一些好处,仔细询问茶小二茶馆内哪些人有钱,哪些人出手大方。然后坐在一旁,装出一副愁容满面的神态,等到时机成熟茶小二就故意下“逐客令”,以引起众人的注意。这时“摆摊书”的乞丐就竭力摆出一副痛苦哀怨的表情,向在场的人诉说一些自己之前已经编好的胡话,自己如何上当受骗,受人愚弄等等“不幸的遭遇”,博取大家同情,最终达到骗钱的目的。“摆摊书”最怕遇到“老鬼”(知内情的人),遇到这种人,一切的苦心表演全部前功尽弃。但如果“老鬼”能严守秘密,甚至助他一臂之力,那么骗取的钱财就要和“老鬼”对半分。

在这种东行软乞的流派中,各种各类的乞丐,各显神通,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类型,其他的还有例如“包红”的方式,就是把“腐烂”的残肢露在外面,其实这种腐烂并不是真的,而是由一些猪皮、猪油、豆渣的混合物假冒而成的,还有几个人结帮去到人家里,明里乞讨暗里偷窃的“迷羊阵”等等,软乞的方式经过多年的流传数不胜数,这些方式只是众多软乞方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清朝乞丐怎么挺过寒冬的(清朝时期的乞丐)(3)

而西行的乞讨方式与东行有很大的区别,东行是软乞,通过展示一些小才艺或者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行骗乞讨,西行则是硬乞硬讨。人们也称之为“硬采丐帮”。此派属于中国丐帮的正统派系。“硬采乞丐”分布很广,组织严密,在许多城市都设有总管机构,叫做“叫化厂”。每个“叫化厂”都有一个辈分很高的老乞丐作为丐头,也就是帮主。负责管辖自己所属的区域。在每个“叫化厂”内,乞丐们所乞讨的钱都要分给丐头。每个乞丐所交的钱数,也是依据在丐帮中的丐龄和辈分而定,辈分越低,上交的钱越多。以江南为例,辈分大小可分为天、地、人三级。天字号乞丐上交十分之五,地字号乞丐上交十分之六,人字号乞丐上交十分之八。

硬采丐帮虽然也是靠乞讨谋生,但他们的乞讨方式却比较强硬甚至耍赖。他们的乞讨有一定的步骤,比如进到商家店铺之后,不说话,就是呆呆地站着,如果商家给钱,就乖乖走人。如果不给,就拿出一根竹管吹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如果再不给钱,他们就拿出一把小刀,朝着自己的额头上扎进去,顿时鲜血直流。商家一看不得不给钱,让其尽快离开。乞丐得到钱之后,伤口也不包扎,借着这个伤口再去别的店家乞讨,别家见到乞丐这种样子,也不愿多找麻烦,赶快给钱让其走人。

还有一种称为“剑弹”的乞讨方式,这种方式进门直接了当地朝店家要钱,如果不给钱,就用一把约二尺长的刀或者核桃大小的珠子朝自己的喉咙塞进去,弄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店家不给钱他们是绝不会罢休的。这两种硬乞方式都是以虐待自己为代价进行乞讨的。

清朝乞丐怎么挺过寒冬的(清朝时期的乞丐)(4)

硬采丐帮中有一个流派叫做“流星丐帮”,他们的乞讨方式类似于街头卖艺。他们的行乞方式是不管走到哪里,不论看到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作为表演的道具,把它们顶在鼻尖上,不让他们落下。有的甚至连十几斤重的大门闩,锋利的大斧头都能用鼻尖顶起。还有的是身背二三尺长的戒刀,向人乞讨时,光着膀子,如果不给钱,就用刀在身上猛砍,砍出一条条血印,看得人胆战心惊,直到周围的人纷纷给钱为止。

上面所说的乞讨方式一般是硬采乞丐在城市之中的乞讨方式。对于西行硬采丐帮在乡村的乞讨方式,叫做“盘花杆子”,虽然是在乡村行乞,但是对于地盘的划分,也要遵守严格的规定。如果一个乞丐要到前面的村子去行乞,他必须在所走的路上作上标记,说明前方的村子已经有人在行乞了,其他乞丐见到标记就不能在去那个村子了,只能改道找别的村子。标记上一般都写一个字以指明所去的方向,东、南、西、北分别以太、上、老、君四个字代替,以告知后面的人知晓前面的人所去的方向。但有时也会遇到两个乞丐在一个村子相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互相亮出自己的杆子进行比较,杆子短的人说明辈分低,根据丐帮的规矩杆子短的人必须离开,决不允许争抢吵闹。

清朝乞丐怎么挺过寒冬的(清朝时期的乞丐)(5)

乞丐之间非常团结

以上就是丐帮中两大主要流派的行乞方式。虽然方式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讨到更多的钱。乞丐虽然大多都是贫苦出身,但是心地善良,他们之间非常团结。有些手脚不能动弹的乞丐,被称之为“披街儿”,这些乞丐在丐帮中享有特殊地位。无论哪个流派的乞丐只要遇上“披街儿”,决不与他们争抢。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待遇,有些本来健全的人特意把自己弄残废。而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一些孩子的父母,为了自己能够不劳而获,狠心把自己的孩子弄成残废以“披街儿”的身份上街乞讨,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当做赚钱工具。不得不说当时的人真的是狠心愚昧至极。

清朝乞丐怎么挺过寒冬的(清朝时期的乞丐)(6)

乞丐们虽然浑浑噩噩地度日,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但是在行乞途中,他们领瞎扶瘸,用独轮车推着不能走路的乞丐。一个人生病,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互相帮助。他们奉行:“上会来称兄道弟,下会去坐东找西,瘸老病瞎是一家,生死存亡不分离”。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不被人们所认同,但是他们的团结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